2022年寫了一篇嘔心瀝血之作《沒有這幾點體會,永遠打不好乒乓球》,將打乒乓球的基本體會歸爲四點:合理的動作,持球的感覺,穩定的弧線,合適的節奏。

在關於打球節奏部分,具體談到了擊球的時機,原文摘錄如下:

打乒乓球的節奏分爲球的節奏和身體的節奏,二者相互關聯,相互制約。身體的節奏包含鬆緊、快慢等,比如拉球的時候先慢後快,先松後緊。球的節奏包含快慢、前後、左右,以及旋轉的強弱,弧線的高低等等。
對初學者而言,最重要的是找到擊球的時機,揮拍可以勻速,但擊球時機務必準確。我有兩條經驗可以傳授,第一,小動作下不引拍只推擋,手握球拍保持六七十度傾角,來球落地起跳時開始揮拍,拍去、球來,兩輛相撞,這就是合力的過程。第二,大動作下引拍攻球,眼睛或餘光觀察來球的軌跡,在來球從高點期開始下降時向後拉手引拍,球落地時引拍完畢,然後球起跳時開始揮拍,遂完成擊球。

最近打球,我又對打球節奏有了新的思考和感悟,便與諸君分享。這次,我會將之前的小動作和大動作合二爲一,同時將球的節奏和身體的節奏統一起來。不對之處,還請批評指正。

節奏是很寬泛的概念,在打乒乓球裏,它應該包含一次擊球,一個回合,一局比賽,一場比賽,甚至是一個賽季的節奏。而今天所討論的是最基本、最簡單的,一次擊球的節奏,簡稱擊球節奏。

(1)擊球節奏要解決什麼問題?

擊球過程至少包含預判、跑位、引拍、揮拍和還原等,擊球節奏就是在一次擊球過程中對這些動作的安排。我認爲擊球節奏至少包含兩個要素,時刻和速度。也就是說,運動員要選擇在什麼時刻開始啓動什麼動作,以什麼樣的速度完成該動作,從而保障整體動作的順利完成。就像是一首"變奏"曲。

(2)擊球節奏受什麼影響?

乒乓球是雙方對打的,節奏則由雙方控制,對方的出球效果和己方想要的出球效果,影響了每一次擊球的節奏。根據對方出球的方向落點,調整預判跑位,再由對方出球的速度和弧線,結合自己想要的出球效果,調整引拍和揮拍。

出球效果,便是那五要素:力量、速度、旋轉、落點和弧線。

(3)擊球節奏有什麼影響?

擊球節奏過慢,會經常打到板邊,總是被球頂着,身體後仰變形,來不及發力,來不及控制方向和弧線。擊球節奏過快,則會出現搶點,擊球點太早太低導致球掉網,或者直接漏球。而合適的擊球節奏會讓你看起來不慌不忙,不緊不慢,悠閒自得,遊刃有餘。

(4)如何找到合適或合理的擊球節奏?

我們從實質和原則出發,去探索。

擊球的實質是合力,關於如何合力,實現撞擊和摩擦,這又是一個大坑,有空再開新篇論述。

合力,簡單說就是動球與動作的力量相合,合力前動作的節奏應當與球的節奏保持一致,彼快我快,彼慢我快;合力時,可以改變動作的節奏,此時的動作主要是揮拍。球的節奏和動作的節奏便在這裏達成統一。

擊球的原則是,合理,但是合理要麼很寬泛,要麼很學術。再抽象到球和身體的感受上,我認爲是在舒適的位置,用很舒適的動作剛好打到球。要想擊球點和動作舒服,便要有很好的擊球節奏。

【擊球時機】

以球爲參考對象,球的軌跡,可以分爲三個階段,反彈期、上升期、下降期。合法擊球的時期爲上升期和下降期,高點期可以看做是這兩種之一的特殊狀態,擊球時期由運動員自己決定。

【手上動作】

手上動作包含兩個過程,後向引拍和前向揮拍。加力推擋也需要後引蓄力,單純的擋視爲零引拍,卸力視爲負揮拍。我們發現球的運動是一直向前,而手的動作是來回運動,合力是揮拍去擊球。

【手的位置】

舒適的動作當是自然攤手,揮手和甩手(反手位),舒適的位置就是揮拍動作舒服的那個空間範圍,不上不下,不前不後,不近不遠,你要感覺到很自然,不累人。

不難發現,練球是節奏一致,讓雙方舒服;打比賽是節奏變化,讓對手難受。每次擊球節奏可能略有不同,但大體保持一致,我將其總結爲兩個原則:

原則一:同調,人隨球動,步調一致。

球從對方球拍打出,便要行動起來,甚至是通過預判,球還沒打出就提前跑動。具體分中近臺和遠臺兩種情況討論,中近臺更廣泛,遠臺基本對應放高球和遠臺反拉。

中近臺:選擇在上升期擊球時,對方出球後就開始跑位和引拍,引拍過程中,拍隨球動,即球的運動方向與引拍方向均是朝向自己,手主動去找球的速率並基本保持一致。只有引拍的速率大於等於球的速率,手相對於球快,後面纔有充足的時間完成揮拍,找球的速率包括判斷落點弧線,其實就是感受來球節奏的過程,知彼知己才能應對自如,然後在上升期揮拍。

下降期擊球時,擊球時機稍晚,有更充足的時間(反彈期+上升期)完成跑位和引拍,可以跑得慢,引得晚,但引拍時同樣拍隨球動,至少跟上球的速率。如果引拍比球快,停頓一下等球下降再揮拍擊球;如果引拍與球同步,則引拍揮拍連貫完成。

遠臺:遠臺是以空間換時間,常見於放高球和反拉高球,擊球前期主要用於找位和跑位。一般自己被動出球高了可能被拍時,便要先往後退,當對方拍過來球起跳時根據跳點、方向、弧線判斷並移動到球可能下落的範圍,然後在球下降期完成引拍和揮拍,引拍過程也是跟球的下落過程保持同步。

原則二:變調,球拍相撞,變換步調。

上升期,球起,揮拍;下降期,球落,揮拍,球與拍剛好迎擊,完成合力。揮拍時通過控制揮拍的時刻和速率,來決定最終的擊球點(這裏指空間位置)和出球速度,再者,通過調整自己身體站位和發力方向,以改變球的落點和弧線,從而改變回閤中的節奏。

揮拍完成後手自動位於身前,利用球的反彈期對方還不能擊球的時間差,迅速做好位置和動作的還原,準備下一板的銜接。也就是,揮拍後也要動起來還原和準備,切忌站樁不動,哪怕只用小碎步和小墊步調整。

【調節】

如何保證用最舒服的動作,在最舒服的位置打到球,那就是靠步伐和身體的移動找位,把手送到那個舒服位置,俗稱用身體找球。然後留足時間和空間完成引拍和揮拍。

具體的擊球時機是上升期或下降期的哪一個點,一般根據自己的打法和喜好決定。預判、跑位、引拍、揮拍,都要在對手這個球落地之前完成,根據來球速度和個人情況調節每個環節的速度,抵達最終想要的擊球位置。比如,預判和跑動慢,那你手上動作快一點也能跟上;反之手上動作可以慢一點,或者利用這充足的時間自由選擇擊球點。

對於喜歡退臺的,或是預判,跑動,手上都慢的選手,那就選擇慢打,打下降期,球起跳看準了再動拍。

可以看到節奏包含動作快慢,我說節奏慢了,並不是單純的揮拍速度慢了,可能是擊球過程的啓動時間晚了。僅僅靠手上調節是不夠的,會顯得很倉促,也不能保證喫球時間,反而是要加快前面的節奏,給引拍和揮拍留足時間空間。

如果沒有找到合適的擊球節奏,便是破壞了最舒適的擊球方式,雖然可以通過身體軀幹或手調節把球還擊,但這樣就會重心失衡,動作別扭,導致失誤率增加。比賽中就是要儘可能改變每一板的節奏,給對手造成擊球困難進而獲取勝利。當然,這已經涉及到回合的節奏了,因爲我們可以將一次擊球看作是一個回合的基本單位。

【總結】

本文的動機是看到一些初學攻球和擰拉的同學,總是等到球快頂到自己了纔去做動作,所以出現前面講到的擊球節奏偏慢的問題。

本文的核心很簡單,就是提前做動作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保證更好的擊球。但想要表達的不僅如此,文中更多論述了爲什麼提前,如何提前,其中一些很細膩的感受,需要多實踐、觀察和感悟。

打球,要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最終落實在動作上。

其實我們看專業選手或是高手練習對攻和對拉的時候,因爲落點控的很好可以忽略跑位,你可以看到他們的動作幾乎是同頻的:你揮我引,我引你揮,速率基本是一致的。而對於業餘初練對拉的兩個球友,最重要的還是相互調節找到一致的擊球節奏,這時候即便是不拉,託一板都會看起來有模有樣。但凡哪方先變一下節奏(五要素之一),另一方就很可能調節不過來導致這個回合的失誤而結束。

我也不知道講得對不對,諸君大可觀察和比劃一番。

下回見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