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消息,據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5月16日,年內已有23家公司順利在港股上市交易,從孖展(即保證金)情況看,20家公司實現了超額認購,只有3家企業出現了孖展認購不足額的情況。

但從上市交易首日表現來看,13家公司股價首日出現下跌,佔比近70%。5月份上市的普樂師集團控股、怡俊集團控股、綠竹生物首日股價均出現了下跌,跌幅分別爲24.62%、23.44%、32.93%。

對此,上海邁柯榮信息諮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總經理徐陽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新股孖展認購不足,和市場總體情況有關。當下,全球經濟不景氣,港股也難以獨善其身。受美聯儲連續加息和聯繫匯率制度影響,中國香港的基準利率也在不斷抬升中。此外,破發現象也與相關企業一級市場估值偏高,以及過度依賴基石投資者有關。

基石投資者是把“雙刃劍”

綠竹生物5月8日在港交所上市,發行價32.8港元,5月9日收盤價爲16.7港元,上市僅兩個交易日,股價幾近腰斬。根據相關資料,綠竹生物引入了基石投資者。

事實上,港股基石投資者的存在好似一把“雙刃劍”。

“在市場情緒穩定的時候,基石投資者的參與體現其對擬上市公司管理層、盈利模式、發展前景的肯定,對上市公司起到積極背書作用,能夠吸引更多投資者關注。在市場低迷、信心不足的情況下,基石投資者的存在能夠保證上市申請人順利完成首發。”有券商在報告中表示。

但硬幣的另一面是,大量基石投資者的存在,以及基石投資者不計發行價高低的大量認購,也會帶來負面效應:上市公司過於依賴基石投資者,視其爲IPO成功的護身符,有些公司甚至到了沒有基石投資者就無法完成發行的地步。

“可以看到,有些通過港股18A政策上市的生物醫藥企業在一級市場的估值特別高,爲了保證順利發行,企業通常會降低發行規模和募資額,或者與基石投資者籤‘抽屜式’回購協議,實控人來做擔保。由於一級市場估值過高,雖然企業可以通過上述方式實現上市,但二級市場也不會買單,最終就會形成破發。”和合首創(香港)執行董事陳達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此外,基石投資者的高比例認購及6個月的鎖定期造成流動性不足,抑制了相關股票的交投,拖累了潛在漲幅。

企業赴港上市依然踊躍

雖然今年港股新股表現不佳,但截至5月13日,年內依然有67家公司向港交所遞表。其中不少是二度、甚至三度更新招股書。比如線上線下一體化汽車服務平臺途虎養車、中國最大的線上健身平臺KEEP、出行平臺嘀嗒出行等。也有新提交招股書的,比如京東工業、京東智能產發等。

記者採訪了多位熟悉上述公司情況的人士後發現,有些企業正在等待上市最佳窗口期。比如,一位接近途虎養車的人士對記者表示:“途虎養車3月30日在港交所第三次更新了招股書,業務發展也比較順利,但管理層目前仍然在觀望市場情況,計劃選擇合適的時間完成上市。”

有從業人士告訴記者:“一般來說,港交所上市的平均審覈時間約爲18個月至24個月,可能會因爲各種因素延長或縮短。如果企業的業務複雜,或者在某些領域有嚴格的監管要求,則其上市的速度可能較慢。此外,財務狀況良好的企業通常會更容易通過港交所的審覈。例如企業有足夠的現金流、負債率較低、盈利能力強,則其上市的速度可能較快。”

事實上,港交所的新一輪上市改革正在加速推進,3月31日,港交所《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上市規則》第18C章正式生效,爲更多科技型企業上市提供更寬闊的道路。

“《主板上市規則》新增18C章爲特專科技公司能夠更早登陸香港資本市場融資提供了可能性,同時也將提升香港市場的競爭力,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爲全球領先新股融資中心的地位。”港交所聯席運營總監陳翊庭公開表示。

“港股在新股IPO方面有許多優勢。所以,還有很多企業排隊在港股上市。隨着未來全球經濟整體漸進式復甦,以及美聯儲加息步伐放緩,預計港股下半年將會迎來反彈,下半年市場的流動性值得期待。”徐陽表示。

原標題:港股市場今年以來近七成新股破發 有企業觀望等待上市最佳窗口期

編輯:楊四海

責編:吳忠蘭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