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鼎恆盛氣體設備(蕪湖)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鼎恆盛”)提交創業板上市申請,公司的主營業務爲隔膜壓縮機及其核心零部件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其包括整機和核心組件,公司以整機銷售爲主。

隔膜壓縮機被廣泛應用於需要對高純度、稀有貴重、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具有腐蝕性或放射性及高壓工業氣體進行壓縮的諸多領域,市場中應用較爲廣泛的還包括離心壓縮機、螺桿壓縮機、渦旋壓縮機和活塞壓縮機等。

上市前,中鼎恆盛迎來兩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中石化資本、三一集團、明陽智能等,半年公司的估值翻了4倍,但仍存在上市對賭隱憂。

公司擬藉助IPO大步進行擴產,然而產品隔膜壓縮機的產量、產能、產能利用率說法並不明晰,新增產能的產品信息披露也不完全。公司的研發和營銷建設擬募資額也是2022年投入水平的6、7倍多。

此外,中鼎恆盛存在部分員工社保未繳納的行爲,以及財務內控缺陷等。

中鼎恆盛前身艾源電器成立於2009年11月5日,由梅志良、梅凱東分別以貨幣出資350萬元、150萬元設立。隨後10多年時間,公司一共發生2次增資、2次股權轉讓。

2020年初,中恆鼎盛已經易主,由羅克欽、楊瑞傑分別持股65%、35%,認繳出資額爲5000萬元,實繳出資額2500萬元。2020年12月,羅克欽將其持有的1500萬元出資額(佔比30%)轉讓給其全資控股的四川欽能,楊瑞傑將其持有的750萬元出資額(佔比15%)轉讓給其全資控股的北京俊傑。

招股書顯示,羅克欽系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壓縮機分會技術委員會委員、標準化工作委員會委員。

界面新聞注意到,上市前夕,中鼎恆盛半年多時間先後完成A、B輪融資,公司估值也漲了近3倍。

2021年11月,中鼎恆盛通過第三、四次增資、轉讓老股等方式,引入中石化資本、東方電氣和國能基金等A輪融資投資方,合計增資2.75億元,其中中石化資本增資額達到1.25億元,入股價格爲10.50元/元註冊資本,公司投後估值爲8億元;2022年6月,中鼎恆盛再度通過增資、轉讓老股等方式,引入三一集團、明陽智能等23名B輪融資投資方,合計融資4.41億元,入股價格均爲34.125元/元註冊資本,公司投後估值爲30.41億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兩輪外部投資方入股時與中鼎恆盛及羅克欽、四川欽能均存在上市對賭協議,其中與A輪投資方的協議仍然有效,若是上市失敗,羅克欽、四川欽能需要履行回購相關義務。

目前,中鼎恆盛無控股股東,共同實際控制人爲羅克欽和王郡疃夫婦、楊瑞傑,合計控制公司49.07%的股權。另外,中石化資本持有公司13.36%的股份,作爲第三大股東。

中鼎恆盛的業績保持穩定增長,2020年-2022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爲7034.41萬元、1.42億元、2.40億元,淨利潤分別爲1718.16萬元、3847.00萬元和7367.43萬元。

報告期內,中鼎恆盛的收入主要來自G3和G5系列大機型產品,兩者收入合計佔比分別爲52.79%、63.80%和77.14%,尤其是2022年,G5系列收入同比增加約0.86億元,而該產品一臺銷售平均單價達到了115.40萬元,毛利率爲44.15%,而2020年、2021年的毛利率分別爲48.04%、49.12%。

中鼎恆盛所產隔膜壓縮機主要應用於氫氣和特種氣體制備充裝、化工、加氫站、軍工和核電等各領域,報告期內,公司前五名客戶的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爲30.88%、26.02%、24.42%,客戶分散且變動頻繁。

資本對於中鼎恆盛的青睞或許是出於公司所處的行業龍頭地位以及衝刺行業第一股的先發優勢。

據招股書介紹,“目前,A股尚不存在與公司主營業務同爲隔膜壓縮機及其核心零部件的公司,產品涵蓋隔膜壓縮機的爲新三板掛牌公司豐電科技(430211.NQ)。根據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壓縮機分會出具的說明以及高工產研數據,2022年公司在國內隔膜壓縮機行業的市場份額位居行業第一名。

但界面新聞注意到,高工產研數據顯示,中國隔膜壓縮機市場需求預測2023年爲32億元,而2022年中鼎恆盛收入爲2.04億元位居行業第一,說明行業競爭格局相對分散。

本次IPO,中鼎恆盛擬募集資金10.03億元,其中4.58億元用於隔膜壓縮機智能化生產基地建設項目、0.88億元用於研發中心建設項目、0.75億元用於營銷及服務網絡建設項目、0.82億元用於企業信息化升級改造項目以及剩餘3億元補充流動資金。

隔膜壓縮機智能化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建設週期2年,達產後,新增年產1500臺隔膜壓縮機產能,具體系列產品不詳,而根據招股書披露的信息,報告期內的產能利用率逐漸飽和,其計算是以折算後G3機型產品的產量/產能,爲何選擇G3系列,公司並未說明,如果換成其他系列產能利用率是否會出現變化?

另外,界面新聞注意到,此次用於研發、營銷網絡的項目建設期爲3年,其募集資金相較中鼎恆盛過往投入水平處於一個暴增狀態,具體來說,報告期內銷售費用、研發費用最高均爲2022年的905.17萬元、1220.68萬元,而募資額相較其漲幅達到733.33%、633.33%。

但值得注意的是,A、B輪外部股權融資後,中鼎恆盛的資金實力大幅增強,截至2022年末,公司資產總額達到10.81億元,流動資產爲9.14億元,其中貨幣資金4.39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2.03億元,合計佔比70.32%。而負債方面,公司負債總額1.98億元,並無有息債務。另外,公司還於2022年現金分紅2539.74萬元。因此,募資補流是否又完全合理呢?

界面新聞還注意到,中鼎恆盛還存在未繳納部分員工社保的行爲。

2020年、2021年,公司對於入職未滿3個月的員工不予繳納社會保險,其員工人數分別爲12名和21名,分別佔當年未繳納社會保險員工總數的38.71%和36.21%;對於入職不滿3年的員工不予繳納住房公積金,其員工人數分別爲59名和42名,分別佔當年未繳納住房公積金員工總數的89.39%和71.19%。

根據《社會保險法》第五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爲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覈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此外,報告期內,中鼎恆盛還存在財務內控缺陷,例如與供應商轉貸、配合客戶轉貸、利用員工個人賬戶對外收付款,以及資金被實控人佔用。

其中,中鼎恆盛曾配合供應商轉貸,2020年5月,中鼎恆盛將徽商銀行貸款650萬元由銀行受託支付給部分供應商,該等供應商將前述資金轉入公司實際控制人羅克欽、楊瑞傑指定銀行賬戶,用於個人資金週轉,實際爲公司拆借給羅克欽、楊瑞傑的資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