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趙覺珵 赴西安特派記者 白雲怡 趙瑜莎】本月18日至19日,中國-中亞峯會在西安舉行。此次峯會是今年中國首場重大主場外交活動,也是中國同中亞五國建交31年來,六國元首首次以實體形式舉辦峯會。會後,各方共同發佈中國-中亞峯會西安宣言(以下簡稱“宣言”)。

外媒分析認爲,這份宣言是中國-中亞合作的宏偉藍圖,涉及政治、安全、貿易、基礎設施等多個方面。19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中外人士表示,此次峯會爲發展中國與中亞國家的關係進行了頂層設計,指明瞭發展方向,創建了豐富的合作機制,並規劃了一批切實可行的重點合作項目。宣言作爲首箇中國與中亞國家的共同宣言,將成爲指導構建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綱領性文件。

專家:中國-中亞機制的快速發展是共建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需求

“中國+中亞五國”合作機制是中國同中亞國家開展合作的新機制。2020年,中國與中亞五國建立外長定期會晤機制。2022年6月,“中國-中亞五國”外長第三次會晤決定建立“中國-中亞五國”元首會晤機制。短短2年多時間裏,中國-中亞合作機制不僅發展迅速,並且不斷提質升級。

在此次中國-中亞峯會上,各方宣佈中國—中亞元首會晤機制正式成立。峯會每兩年舉辦一次,中國爲一方,中亞國家按國名首字母排序爲另一方,雙方輪流舉辦。各方商定第二屆中國—中亞峯會將於2025年由哈薩克斯坦主辦。

宣言表示,各方將加快推進中國-中亞機制建設,在重點優先合作領域儘快成立部長級會晤機制,充分發揮本國外交部門作用,研究成立常設祕書處可行性,全方位推動中國—中亞合作和相關機制建設。

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王思羽1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中亞機制的快速發展是共建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需求。在中國與中亞五國於2022年1月宣佈共建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後,雙方在政治、安全、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合作提速升級,這需要一個更高層次、更綜合性的合作機制,中國—中亞元首會晤機制應運而生。

蘭州大學“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朱永彪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稱,此次峯會後發佈的宣言和成果文件都顯示出,中國與中亞國家高度政治互信的進一步上升,以及雙方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加強合作的意願。

中國-中亞機制的建立也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有外媒質疑稱,“中國-中亞五國”合作機制未包含俄羅斯,且中亞國家內部之間也存在一些矛盾,這是否會影響該合作機制的有效性?對此,朱永彪分析認爲,中國和俄羅斯在中亞地區的戰略協作已經非常成熟,而在美國加大對中亞地區拉攏的大背景下,中國加強同中亞國家的合作對俄羅斯來說“利大於弊”,因此,莫斯科對中國與中亞國家加強聯繫理應持樂見態度。

他表示,雖然中亞國家內部有一些矛盾,但中國和中亞的外交關係實際上是一種“多元複合的外交關係網”,即依靠雙邊機制和上合組織、“中國-中亞五國”等多邊機制共同推動。“儘管中亞國家近兩年開始更加尋求以地區整體的方式來和中國談合作,但雙邊關係仍然是中國和中亞關係的根基,這一點並未發生實質改變。”朱永彪認爲,中國-中亞機制將長久、可行、有效。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所研究員王曉泉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認爲,中國-中亞國家會晤機制將成爲重要的地區性多邊機制。中國與東盟有類似機制,而中亞國家與俄羅斯、印度等國也有相似機制。中國與中亞國家機制突出的是如何加強中國和中亞國家的合作,解決共同面臨的地區性問題,從而實現中國與中亞國家平等互信、相互支持、共同發展。

中國與中亞國家的能源合作提升到新高度

除正式成立中國—中亞元首會晤機制外,此次峯會在加強“一帶一路”倡議與中亞五國倡議和發展戰略對接、推動中國-中亞經貿合作潛力不斷釋放等領域也達成諸多成果。

宣言表示,各方支持建立中國—中亞能源發展夥伴關係,擴大能源全產業鏈合作,進一步拓展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傳統能源領域合作,加強水力、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合作,深化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實施綠色技術、清潔能源等項目,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朱永彪認爲,“中國—中亞能源發展夥伴關係”的建立是對中國與中亞能源合作的又一次深化。“目前,國際能源市場非常不穩定,價格波動劇烈。在當前地緣和政治局勢下,穩定的能源合作伙伴關係對中國和中亞國家雙方保障自身戰略和產業安全都有重要意義,對穩定國際能源市場也有重要貢獻。”

值得注意的是,宣言還明確提出支持加快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D線建設。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中亞天然氣管道共有A、B、C三條線路,A、B線起於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邊境,經烏茲別克斯坦中部和哈薩克斯坦南部,從新疆霍爾果斯口岸進入中國,全長1833公里,於2009年投產;C線與AB線並行鋪設,於2014年5月底建成投產。

王曉泉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亞是中國的重要能源供給基地。中亞原油管道和中亞天然氣管道A、B、C線的年輸油、輸氣能力分別達到2000萬噸和550億立方米。2022年,中國經中亞管道進口石油、天然氣分別達到1126.2萬噸和432.1億立方米,“中亞對中國的能源和戰略安全至關重要。”

但建設“中國—中亞能源發展夥伴關係”並非只是簡單地增加化石能源貿易量。王思羽認爲,考慮到中亞國家對減少傳統化石能源依賴、提升產品附加值的期待,宣言提出擴大能源全產業鏈合作,加強可再生能源合作等合作重點。王思羽說,中亞國家擁有良好的資源稟賦,但並不希望一味依靠能源出口,而是期待實現產業升級,實現經濟自主。中國將利用自身在資金、技術、產業等領域的優勢,與中亞國家攜手實現價值鏈的躍升,“相比於傳統的能源貿易合作,‘中國—中亞能源發展夥伴關係’標誌着中國與中亞國家的能源合作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王思羽同時提到,宣言中涉及綠色創新、提升發展能力等領域的內容,也都是中國充分結合中亞五國實際情況和新發展階段所提出的合作重點。尤其是支持在中亞建立高技術企業、信息技術產業園,更是切中了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發展的重點需求。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哈薩克斯坦總統託卡耶夫近期在西安會見了多家中國大型企業負責人。據哈薩克斯坦通訊社18日報道,託卡耶夫在西安會見了華爲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梁華。報道稱,託卡耶夫聽取了華爲公司關於發展與哈薩克斯坦的合作的相關計劃。梁華表示,華爲願意協助哈薩克斯坦成爲區域數字樞紐。

此次峯會正值“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週年,而中亞地區又是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首倡之地,如何在高質量建設“一帶一路”框架下推進互聯互通、加強“一帶一路”倡議與中亞五國倡議和發展戰略對接也成爲峯會的主要議題。

宣言提出,各方強調,應鞏固中亞作爲歐亞大陸交通樞紐的重要地位,加快推進中國—中亞交通走廊建設,發展中國—中亞—南亞、中國—中亞—中東、中國—中亞—歐洲多式聯運,包括中—哈—土—伊(朗)過境通道,途經阿克套港、庫雷克港、土庫曼巴什港等海港的跨裏海運輸線路;各方指出完成中吉烏鐵路可研工作的重要性,將推進該鐵路加快落地建設。

朱永彪分析認爲,近年來,不僅中國有通過中歐班列等途徑加強互聯互通的意願,中亞國家發揮自身交通樞紐地位的意願也越來越強。“中國和中亞國家加強鐵路、港口等貿易運輸線路的建設,將產生一系列經濟放大效應,也將加強地區同南亞、西亞和高加索國家一級歐洲的聯通。”

烏茲別克斯坦前副總理、前外交部長賽義德卡西莫夫·賽義德穆赫塔爾18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此次峯會將爲中亞國家帶來更多發展機遇,比如,相信被外界廣泛關注的中吉烏鐵路將有望在不久的將來完成可行性研究。他表示,中吉烏鐵路項目如果能夠落實,烏茲別克斯坦將從一個內陸國家變成地區重要交通樞紐,而中國經烏茲別克斯坦到歐洲、中亞國家到南部波斯灣國家的新貿易運輸路線也將打通。

分析認爲,中吉烏鐵路如能修通,中國新疆的國際通道將由原來的一條變爲兩條,這將對未來新疆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巨大影響,此外,該項目也將使從東亞到中東和南歐的鐵路運距將較目前縮短約900公里,用時節省7天至8天,併爲中亞國家提供進入波斯灣和太平洋港口的便利條件。

地區內的“顏色革命”風險始終存在中國與中亞國家立場高度一致

宣言提到,各方一致認爲,維護國家安全、政治穩定和憲法制度意義重大,堅決反對破壞合法政權和策動“顏色革命”,反對以任何形式和任何藉口干涉他國內政;各方強烈譴責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願合力打擊“三股勢力”、毒品走私、跨國有組織犯罪、網絡犯罪等活動,加強重點項目、大型活動安保經驗交流,保障戰略性合作項目安全穩定運營,共同應對安全威脅。

中方也在峯會上表示,願幫助中亞國家加強執法安全和防務能力建設,支持各國自主維護地區安全和反恐努力,開展網絡安全合作。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中亞研究室副主任楊進1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近年來,安全領域是中國與中亞國家在雙邊、多邊平臺的合作重點之一。在維護地區安全,支持各國維護國家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採取的各項獨立自主的內外政策,反對“顏色革命”等領域,中國與中亞國家的立場是高度一致的。

楊進說,當前地區正面臨多重威脅,尤其是域外勢力的干預,讓地區內並不穩定。王思羽也提到,地區內的“顏色革命”風險始終存在,例如格魯吉亞在2003年就曾在西方國家干預下爆發“玫瑰革命”。因此,中國希望助力中亞國家實現戰略自主,基於本國國情選擇發展道路。

宣言還提到,各方願繼續同國際社會一道,幫助阿富汗人民維護和平穩定、重建社會基礎設施、融入地區和世界經濟體系;支持把阿富汗建成一個和平、穩定、繁榮,免受恐怖主義、戰爭和毒品威脅的國家。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在此前已舉行四次的“中國+中亞五國”外長會晤中,阿富汗問題已多次成爲各方討論的重點話題。在今年4月於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舉行的第四次阿富汗鄰國外長會上,中國、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的外長和高級別官員均出席會議。

王思羽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在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後,阿富汗國內的政治和解進程沒有畫下句號,仍然是地區安全的一個隱患。與此同時,中亞國家也擔心極端思想、極端勢力的滲透,因此在阿富汗問題和打擊“三股勢力”上與中國有着相同立場。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