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消費電子市場低迷、庫存高企的影響,韋爾股份(603501)經營業績惡化明顯,2022年營收、淨利潤分別下降16.7%、77.88%,並由此引發現金流捉襟見肘、市值不斷萎縮等一系列困境。

二級市場上,韋爾股份股價也遭遇大幅殺跌。截至2023年5月19日收盤,韋爾股份股價跌至97.67元/每股,相比近一年曆史高點,跌幅接近30%,相比市值歷史峯值,蒸發近2000億元。

出於對韋爾股份經營業績覆盤、新舊動力切換、未來市值表現的探討,我們需要釐清以下3個問題,業績不振的背後是什麼環節“閃失”,何時得以修復?控制員工待遇能夠有效降本增效嗎?汽車CIS能夠成爲第二增長曲線嗎?

首先,經營業績不振的背後是什麼環節“閃失”?究其原因,這與市場需求低迷、韋爾股份高庫存關係密切,在行業庫存攀升之下,供大於求,造成韋爾股份產品降價、資產減值損失。

庫存問題牽連甚廣,影響巨大。韋爾股份子公司豪威集團芯片設計業務由於主要是面向手機、可穿戴設備等消費場景,受此市場行情影響,同樣積累了大量庫存,令母公司韋爾股份資產週轉進一步承壓。

2022年,韋爾股份資產減值損失達14.32億元,而上年同期發生額僅爲1.78億元。資產減值損失中,主要爲存貨跌價損失及合同履約成本減值損失,該項損失爲13.59億元,而上年同期發生額爲1.80億元。

另外,在業內樂觀預計的情況下,半導體週期或將在2023年下半年迎來拐點,換言之,短期內韋爾股份居高不下的庫存水平將不減反增。國內IC設計公司目前陸續開始進入主動去庫存階段,但去庫存週期一般爲3到4個季度;同時,疲軟需求導致下游客戶對高階產品採用意願降低,許多高階產品的推出推遲至2023年。

而韋爾股份庫存金額仍在百億之巨,由此可見,短期乃至中期存貨減值風險或將持續蔓延,隨着競爭加劇、部分庫存商品價格下跌,韋爾股份未來的虧損風險不可小覷,從2023年1季度盈利承壓中可見一斑。

韋爾股份2023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3.35億元,同比下滑22%;淨利潤1.99億元,同比下滑78%。如果剔除淨利潤中來自於投資收益以及前期股權激勵費用衝回的1.77億,一季度其扣非淨利潤只有區區2196.45萬元。

不過存貨週轉的數值變化正在釋放回暖信號,一季度末韋爾股份存貨107.69億元,相較2022年末的123.56億元及2022年三季度末的141.13億元,連續兩個季度下降。預計隨着行業復甦和手機市場庫存去化接近尾聲,庫存有望加速週轉。

其次,控制員工待遇能夠有效降本增效嗎?韋爾股份子公司近期以來負面消息纏身,出現了降薪、停發獎金的傳聞,處於收縮戰線的狀態。究其原因,降本增效也是淨利潤大幅下滑後不得不實施的無奈之舉。

韋爾股份子公司北京豪威、思比科2022年上半年淨利潤均出現大幅下滑。截至2022年6月末,北京豪威實現淨利潤12.31億元,同比減少42.73%;思比科淨利潤爲815萬元,同比下滑8.5倍,

2022年12月份有市場消息稱,CIS廠商豪威集團已通過內部員工郵件告知其員工,公司將在2023年降低20%成本。據瞭解,豪威集團控制成本的舉措具體包括:停止所有招聘、離職不替補;高級管理人員降薪;全集團所有地區春節期間都停工;停發季度獎金和其他任何形式獎金;嚴格控制支出等。

2021年下半年以來,消費電子需求繼續惡化,手機CIS業務逐漸觸及天花板,汽車CIS成爲手機CIS之外最具成長性和替補能力的業務。

最後,汽車CIS能夠成爲第二增長曲線嗎?在汽車向電動化、智能化的趨勢下,上市之後,韋爾股份再次走上了併購擴張之路。由於被併購的豪威、思比科長期在智能手機、安防、汽車、醫療市場上經營,韋爾股份順勢進入汽車、安防等新領域,以抵消手機市場增長放緩帶來的影響。

但是,細究近年來汽車CIS業務的營收佔比和增長情況,這一板塊似乎暫時不會成爲韋爾股份可依賴的“大腿”。在2022年半年報中,智能手機收入佔比爲44%,汽車電子業務收入佔比爲22%,僅爲智能手機一半份額。

除了營收佔比不高,難以肩扛營收大旗之外,韋爾股份汽車CIS業務還面臨着前有虎、後有狼的競爭態勢,並且生產模式短板凸出,不利於及時通過產能調整、技術迭代搶佔市場份額。一方面,目前行業龍頭安德森一家獨大,位居其後的索尼和三星都在加大對汽車CIS市場的投入。

子公司豪威科技目前採用的Fabless生產模式,產能的穩定性難以保證,無法做到IDM的技術協同設計,很難完成嚴苛的指標。而索尼和三星都是IDM模式,可以根據訂單靈活調整生產,韋爾股份容易落於下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