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初以來,國際油價的不斷上漲令全球多國陷入通脹風暴,而如今,這場由歐佩克+參與制造的風暴似乎也沒能讓其獨善其身。能源分析師Javier Blas近日發文表示,油價的下跌使得歐佩克+的購買力受到嚴重侵蝕,曾經的購買力已經無法滿足當前全球物價的上漲。

該分析師舉例指出,如果十年前瑞典傢俱巨頭宜家接受原油支付,一桶原油就足以支付歐佩克+在其部長們將於6月4日在維也納舉行會議的會議室中的大量傢俱。然而,如今這桶原油甚至連一個簡陋的書架都支付不起。

這不僅是因爲油價自去年年底以來下跌25%至每桶75美元,而且相對於製成品的價格而言,原油甚至更便宜了。

Blas表示:“在這場全球對抗通脹的競賽中,歐佩克目前已經處於劣勢。儘管歐佩克+是讓一切物價都變得更加昂貴的同謀,但現在,這個以沙特和俄羅斯爲首的組織發現,每桶石油的購買力已經跟不上全球物價的上漲。這就像《聖經》中的一句話所說的,‘他們所種的是風,所收穫的將是風暴’。”

通常情況下,大宗商品生產商都會面臨一種被稱爲普雷比什-辛格假說(Prebisch-Singer hypothesis)的情景,即從長遠來看,原始商品(如大宗商品)的價格會相對於製成品的價格下降。無論生產商把價格提得多高,其他一切的成本最終都會攀升得更快。這就是爲什麼這一假說的提出者認爲,如果大宗商品生產國想要一個更健康的未來,就必須實現經濟多元化和工業化。

誠然,在較短的時間內,大宗商品的價格可以超過製成品,從而改善資源豐富國家的貿易條件。這也正是21世紀初的大部分時間裏發生的事情。2010年,時任澳洲聯儲主席的Glenn Stevens就曾用一個生動的比喻來說明這一點——以及爲什麼擁有豐富礦產、天然氣和穀物資源的澳大利亞正從中受益。

“五年前,一船鐵礦石的價值大約相當於2200臺平板電視機。如今,它的價值大約爲22000臺平板電視機,”Stevens表示。

Stevens是在大宗商品超級週期的高峯期發表上述言論的,當時由於中國的巨大需求,鐵礦石、石油、和其他自然資源的成本大幅上漲。但最近,貿易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從歷史角度來看,大宗商品價格仍然處於高位,但已經無法跟上全球通脹的步伐。

Blas用了另一個更爲準確的標準來粗略衡量每桶原油購買力的變化。該分析師表示,以宜家的畢利(Billy)書櫃作爲基準,在2012年大宗商品超級週期達到頂峯時,一桶原油可以購買兩個畢利書櫃。而如今,一桶原油甚至連一個書櫃都支付不起,油價已相當於又回到了2005年的水平。

要想原油恢復到十年前的購買力,歐佩克+需要將年平均油價提高至每桶155美元左右。用畢利書櫃衡量,即油價需要達到大約每桶原油兩個書櫃。根據宜家產品目錄的顯示,在2013年的油價平均約爲每桶108美元時,一個畢利書櫃的價格爲395瑞典克朗,而現在的價格幾乎翻了一番,達到799瑞典克朗。

對於大部分製成品進口的歐佩克+國家來說,通脹顯然已成爲一個主要問題。經通脹調整後,2023年每桶75美元的原油購買力與十年前的每桶55美元相同。當時,名義油價高於每桶100美元。

Blas表示,可以肯定的是,歐佩克+並不是通脹上升的唯一原因,也許甚至不是最大的原因。通脹上升可能是西方主要國家央行在加息之前的磨磨蹭蹭,也可能是新冠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擾亂,或是俄烏衝突爆發,再加上歐美製裁,這些因素都進一步推高了物價。

但是,歐佩克+現在好比在通脹的高速跑步機上不斷追趕。2000年至2020年期間,歐佩克+的購買力不斷增強。但在下一個十年,情況可能恰好相反。正如美聯儲發現的那樣,通脹是一個複雜而頑固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