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孩子對於我們來說,既是沉甸甸的愛,更是一份責任。

《不可思異》有一句臺詞:“爲人父母,一分鐘沒看好孩子,那都是我的責任。”

01

中秋節,3歲女孩孤單殞命

曾看到這樣一則令人痛心的新聞。

中秋節前,深圳一名3歲的女孩被鎖在自家車內身亡。

原來,這天中午聚餐後,父母駕車帶着3歲的女兒前往麻將館打麻將。下車時,卻忘了女兒還在後排熟睡。

女孩的哥哥很久沒看到妹妹,於是四處尋找。這時父母才加入尋找的隊伍,但仍未想起檢查汽車。


直到接近下午5點時,他們才找到了3歲的女孩。

炎炎夏日,深圳溫度很高,汽車沒有停在陰涼處,車內也沒有開空調和窗戶。不難想象,車內必然是高溫如火爐。


可憐的女孩就在這樣的環境中苦苦煎熬,被發現時她已經大汗淋漓,面色慘白,口吐白沫。


更令人心酸的是,她還靠着自己的力量,擰開了車內僅有的3瓶礦泉水,全部喝光了。


可以想象,幼小的她一定是拼盡了全力,想要活下去吧。

在生命的最後關頭,她在想些什麼呢?會不會翹首以盼,等着父母來救自己呢?

然而直到她飽受折磨,苦苦煎熬,終於支撐不住時,車窗外也沒有出現最熟悉的父母身影。

他們在哪兒呢?他們就在不遠處呢,沉浸在麻將的世界中,好不快活。

找到女兒後,他們第一時間將女兒送去救治,媽媽在醫院走廊央求着醫生,“求求你們,一定要救活孩子!”


可惜的是,女孩已經沒有生命體徵,她再也見不到家人的臉了。

我們無法體會到女孩的絕望,在那樣高溫的環境中,她是如何度過這短暫一生中最後幾個小時的?

這煉獄般的折磨,她卻要在中秋佳節這一天獨自一人承受。

02

不譴責,卻也不同情

寫這件事,並不是想去譴責女孩父母。

我想,他們也是不願意發生這種事情的。虎毒尚不食子,更何況人呢?

我們不想也不會惡意揣測,失去孩子,是所有父母心中的痛。


但是,女孩父母也不值得我們同情。

他們爲了自己一時的享樂,竟然將3歲的女兒完全置之腦後。

有網友評論說,遺忘的如果是手機,不出十分鐘必然能想起來回車內帶走,換成自己的女兒,就3個小時絲毫沒有察覺。一條人命,自己的孩子,竟然連手機都比不上?

孩子的離去,他們當然悲傷,但他們也難辭其咎。

父母這個身份,他們實在是不夠格。


伊坂幸太郎說:一想到爲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事實上,這並不是罕見的意外,每年夏天都會有不少這樣的意外。

湖南益陽也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4歲的女孩琪琪乘坐爸爸的汽車去幼兒園,她坐在後排。

途中,爸爸接了個電話,還順手玩了會手機,到達目的地之後直接下車鎖門,完全忘記了女兒還在車內。


直到幼兒園放學了,琪琪媽媽沒有接到孩子。這才發現,琪琪今天根本沒有到幼兒園。

這時,距離琪琪被鎖在車內已經過去了9個小時,當地氣溫三十多度。

等大家終於找到琪琪時,琪琪已經全身發紫,沒有生命特徵了。

在搜索引擎內輸入“孩子被困車內死亡”,出來的新聞何其之多。


這些新聞不是冷冰冰的文字,它們的背後都是一條條幼小鮮活又無辜可憐的生命啊!
03

身爲父母,不可心存僥倖

孩子發生的意外又何止這一種呢,有多少孩子是因爲父母的疏忽,不幸離世的呢?


陝西,一位女士帶着兒子在溫泉世界兒童戲水池內玩耍。不久後,她發現兒子不見了。

經過一個小時的尋找,孩子被找到了,已溺亡。

監控視頻顯示,男孩溺亡的地點,離媽媽不過三四米遠,他還在水裏苦苦掙扎了三分鐘。

然而這段時間,媽媽一直背對着他。


福州,一位媽媽帶着孩子去游泳館游泳。

給孩子套上坐式兒童游泳圈之後,媽媽放心地開始玩手機。

孩子伸手去夠泳池裏的小球,不慎落水。在他苦苦掙扎的時候,旁邊的大孩子試圖向媽媽求救了三次,然而媽媽毫無反應。

她正背對着泳池玩手機,直到最後一次,媽媽才終於意識到孩子落水了。

然而爲時已晚,孩子已經救不回來了。


當然,我們也明白,這一定不是他們想要的結果。試問天底下有哪個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事呢?

但是這些悲劇是誰造成的呢?不正是他們自己,親手釀出的苦果嗎?

當孩子出現意外後,毫無例外,父母都哭得悲痛欲絕,然而假如他們多用點心,多盡到份責任,這樣的悲劇本可以不發生啊!

將孩子帶來世間,難道爲人父母的責任就完了嗎?不是的,我們需要對孩子負責,我們需要呵護他們平安成長,需要教育他們成人成才,生養孩子本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至今都記得這張圖片,媽媽在麻將館打牌,爲了防止孩子吵鬧影響自己,她將孩子罩在塑料凳子底下。


孩子連坐都坐不直,低着頭,將手腳伸出來無力地揮舞着,一直在喊叫。而這位媽媽絲毫不爲所動。

你可以選擇不當父母,但如果你已經爲人父母,已經將孩子帶到了這個世界上,那麼請你負起責任來。

有些父母,只要孩子不凍着,不餓着,便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偉大的父母了。

他們開心時,就逗弄一下孩子,當個取樂的玩意;不開心時,就把孩子踢到一邊,只覺得煩人,妨礙自己享樂。

我們不強求所有父母都爲孩子提供富裕、優渥的生活,甚至也不強求所有父母都能有空傾聽孩子心聲,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

但至少,請呵護他們平安長大。

願這樣的悲劇不再發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