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兩輪電動車領域的新勢力,小牛電動也正遭遇增長困境。

5月22日,小牛電動披露截至3月31日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Q1,小牛電動總營收爲4.2億元,同比下降28%,其中,電動車銷售收入爲3.6億元,同比下降32%。報告期內,小牛電動的淨虧損爲6030萬元,同比擴大104%,調整後的淨虧損爲4610萬元,同比擴大183%。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小牛電動從2021年Q4以來的業績“五連降”。根據年報顯示,過去一年,小牛電動總銷量爲83.2萬輛,不僅未完成全年150萬輛的銷量目標,還同比下滑了近兩成。受此影響,小牛電動總營收同比下滑幅度達到38%,並終結了連續三年的盈利態勢,全年淨虧損4946萬元。

競爭對手的業績表現,更將小牛電動的增長疲態展現得淋漓盡致。其中,作爲兩輪電動車市場的頭部玩家,2022年,雅迪與愛瑪的總銷量分別達到1401萬輛、1077萬輛,同比增速分別爲1%和24%,而與小牛電動一樣主打高端市場的九號公司,全年總銷量爲82.6萬輛,同比增幅高達97%。

2023年Q1,頭部玩家的銷量進一步增長,其中,雅迪的同比增速爲21%,而根據安信證券測算,愛瑪的銷量增速也達到15%。同期,小牛電動的總銷量卻同比下滑42%至9.44萬輛,其中,國際市場的銷量爲1.29萬輛,同比下滑12%,國內市場的銷量爲8.15萬輛,下滑幅度則超過45%。

對此,小牛電動CEO李彥在業績電話會上表示,2023年Q1,小牛電動的業績表現主要受到兩個方面的因素影響。一個是去年電池成本上升導致的漲價影響,另一個是新品將集中上市的預期影響。

根據李彥介紹,從去年Q2開始,爲了應對鋰電池漲價所帶來的成本壓力,小牛電動將國內產品售價集中上調了7%,但這也抑制了部分用戶的購買需求,其中,入門級產品Gova Zero系列銷量更是遭遇衝擊。根據李彥透露,2023年Q1,Gova Zero系列產品的銷售額同比下滑幅度接近9成。

此外,他還表示,小牛電動正嘗試通過產品多元化擴大銷量。今年5月份,小牛電動在年度經銷商大會期間發佈了四款新產品,其中,小牛電動下一代旗艦產品 MQiL已經在天貓、京東平臺開啓預售。不過,鑑於上述新品將在Q2陸續上市,李彥指出,很多經銷商因此推遲了進貨時間。

按照李彥預計,這波新品有望成爲小牛電動打開國內銷量的催化劑,此外,產品矩陣的多元化也將有助於提振小牛電動在國際市場的表現。當前,小牛電動的產品矩陣覆蓋電自、電輕摩、電摩、電動滑板車和E-bike等多個品類,其中,國際經銷商期待的125cc級電摩的升級版也將在近期上市。

“我們在東南亞市場也在推行換電項目”,李彥表示,這將有助於解決當地用戶的充電焦慮。根據李彥介紹,小牛電動已在馬來西亞和印尼建設了組裝廠,最新的換電項目也將落地馬來西亞,合作方包括馬來西亞成功集團、雷蛇等,“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擴大在東南亞的門店網絡及組裝產能。”

不過,當前,小牛電動在海外的經營重點還是歐美等發達市場。根據官方披露,截至2023年5月份,小牛電動在美國擁有約500家零售門店,而在歐洲也已經與400多家合作網點建立了合作。

按照李彥的說法,2023年,小牛電動的目標是重新迴歸增長通道,其中,除了在產品層面不斷推陳出新之外,小牛電動將在國內市場發力營銷創新,在海外市場將擴展覆蓋地域。管理層預計,小牛電動業績將逐步回暖,2023年Q2,官方給出的收入指引爲8.28億-9.52億,同比增長0%-15%。

受此影響,小牛電動隔夜股價收漲9.34%。不過,花旗銀行分析師認爲,儘管管理層的樂觀業績指引提振了股價,但與主要使用鉛酸電池的同行相比,小牛電動的鋰電成本壓力短期內不會消失,而這將繼續削弱公司的市場競爭力。當前,花旗銀行已將小牛電動目標價從5.6美元下調至4.1美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