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張智 北京報道

2022年初,由於海運需求高漲疊加運力緊張,集裝箱“一箱難求”,然而今年,國際海運市場的供求發生大反轉,國際航運運價隨之大跌。

5月26日數據顯示,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下跌3.54%,12連跌至1172點,當週跌幅爲4個月以來最大。國際航運數據機構德路里最近公佈的世界集裝箱綜合指數(WCI)顯示,當前航運價格指數已經下跌至接近2019年的水平。

“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大,整體需求疲軟,加上地緣政治衝突, 海運運費總體呈走低趨勢,預計未來將繼續在低位運行。”中國國際海運網集團公司董事長康樹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根據WTO預測,今年全球貿易前景較差,整體世界經濟增速緩慢,預計世界貨物貿易增速今年在1.0%左右。

貿易趨緩疊加市場運力過剩,或導致未來5年海運運費持續走低。

在運價走低的背景下,國際航運速度越來越慢,今年一季度從歐洲到中國的航運時間長達55天,雪上加霜的是,進入5月,由於嚴重乾旱,極大地限制了船舶喫水和載貨量,巴拿馬運河宣佈實施航運限制,國際航運速度進一步減慢。

招商期貨指出,全球經濟的衰退,預計今年航運市場不會有大的行情。下半年,主要看原油價格、最後的歐美聖誕季備貨季能否帶來今年運價的最後反彈希望。

國際航運“跌跌不休”

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此前曾做出統計稱,全球集裝箱船舶的平均航速已出現大幅下跌,今年一季度,全球集裝箱船舶的平均航速已經降至13.8節,較去年同期降低了約4%。其首席分析師還預測,到2025年前,全球集裝箱船隊的平均航速恐將再下降10%。

“發達經濟體的前景不容樂觀,因爲他們面臨了很多的問題,政策反覆不定,一直通脹,所以就得收緊政策,這導致發達經濟體今年預測值在1.2%左右。發展中國家狀況可能好一些,但是2023年也不是一個高增長率的年份。我們預測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今年在4%左右,和去年基本持平,但是非洲國家、拉美國家等增長較低。總體而言,今年的世界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很可能陷入衰退。這些因素都導致了今年貿易前景並不理想。”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孝松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在他看來,目前,出口訂單不斷下滑,航空運輸狀況較弱,集裝箱吞吐量也不理想,略低於趨勢值。從美國重要的兩個港口——洛杉磯港和長灘港的吞吐量來看,其吞吐量不斷下滑,比往年正常情況還是要低,所以美國進口需求狀況不是非常理想。

然而,由於在2021—2022年的集裝箱“一箱難求”,船東預定了比以往更多的集裝箱船,而大部分訂單在2023年開始交付,預計在2023年,交付量將達到234萬標準箱。但與此同時,需求卻十分疲軟,按照第三方機構Clarkson預測,2023年全球集裝箱海運市場新增運力達11.3%,而需求增長預計只有1.9%。運價基準平臺Xeneta則預測,2023年貨運量可能會下降2.5%或更多,導致2023年初閒置數量可能超過100萬標準箱。

“隨着運價進一步回落,目前美西和歐洲線運價已經跌至多數集運公司的成本邊緣。後續在貨量低迷時期爲維穩運價,集運公司可能將仍將協商減少航次緩衝運價降幅。”廣發期貨研報顯示。

多重壓力下,不僅是運價暴跌,航運股也應聲下行。

5月25日,港股航運股集體下跌,東方海外國際跌超7%,中遠海能中遠海控招商局港口跌超2%。

航運速度大幅放緩

需求不暢、價格暴跌,只是國際航運市場面臨的難題之一。

在航運價格下行的背景下,途徑巴拿馬運河的船隻卻將面臨更高的航運費用。

據瞭解,從2月到4月,巴拿馬運河和爲運河供水的湖泊附近的降雨量不到正常水平的一半,根據Everstream Analytics的數據,這一降雨量是20年來的最低水平。往年,在夏天之前就開始的雨季,今年也沒了跡象。

隨着乾旱情況的惡化,巴拿馬運河宣佈,從5月24日開始,新巴拿馬型船隻(通過水路的最大船隻)將被允許最大喫水44.5英尺(13.56米),而之前的限制是45英尺;到5月30日,喫水上限將再次降至44英尺。

這個微小的調整,或將使集裝箱船上的貨物減少40%,目前,已經至少有四家海運公司宣佈了重量限制,或從6月1日起對每箱集裝箱徵收300至500美元的集裝箱費。一些託運人將不得不把較重的貨物分成兩個集裝箱,預計每個集裝箱額外增加1500美元的成本。

無論是減輕裝載,還是支付更高的費用,都將對運輸貨物的成本造成影響,貨物也或將面臨延誤,這在需求不暢的背景下,無異於雪上加霜。

在行業內人士看來,由於港口擁堵或臨時關閉、勞動力短缺、船用燃料價格上漲等因素,造成全球海運運力階段性緊張,這會暫時推高運費,但並不代表着運費趨勢性的回調。當前,馬士基在財報中警告稱,由於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作爲全球貿易代表的集裝箱市場最有可能出現收縮現象。預計在今年的剩餘時間,公司盈利仍將疲軟。

總的來說,雖然今年海運價格總體下行,但航運速度減慢,乾旱等因素依然讓今年的航運市場充滿不確定性。包括馬士基在內的航運公司,已經在爲“過冬”做準備。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公培佳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