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葉麥穗 廣州報道  雖然近期市場表現疲軟,但險資已經悄悄在行動。6月2日晚間,浙江交科中原高速分別公告稱,長城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城人壽”)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實現舉牌。至此今年以來險資已經實現五次舉牌。險資作爲資本市場重要的專業機構投資者,是中長期資金的重要來源,其一舉一動都備受市場關注。 

險資舉牌加速 

6月2日晚間,浙江交科公告稱,6月1日長城人壽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該公司股份252.01萬股。截至目前,長城人壽持有浙江交科股份爲1.31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5.03%,觸發舉牌。

花開並蒂,同樣在6月2日晚間,中原高速也發佈公告,長城人壽於6月2日通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該公司股份802.93萬股,此次增持後,長城人壽共持有中原高速1.12億股,佔該公司總股本的5%,同樣觸發舉牌。

對於舉牌原因,根據權益變動報告書,長城人壽增持行爲是基於保險公司自身配置需求以及上市公司配置價值考慮的長期投資。其中,對浙江交投的增持資金來源於自有資金賬戶,對中原高速的增持資金來源爲自有資金賬戶和分紅賬戶。

根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6月5日,險資主動舉牌已有5次,除了上述提到的長城人壽舉牌浙江高科和中原高速之外,還有中國太保、陽光保險和中國人壽也陸續出現舉牌動作,相較2021年和2022年明顯升溫。

3月初,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網公告,中國太保及其子公司參與舉牌光大環境H股股票。此次舉牌後,中國太保及控股子公司共持有光大環境H股約3.07億股,佔該上市公司H股股本比例爲5%。中國太保表示,以2023年2月28日光大環境港股收盤價和同日日終港元兌人民幣匯率爲基準,中國太保及控股子公司持有光大環境H股股票的賬面餘額約爲8.66億元。

2月10日,陽光人壽披露公告,陽光人壽於1月31日認購首程控股2.53億股配售股份,佔該上市公司配售完成後總股本的3.36%;公司的關聯方和一致行動人陽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已持有首程控股股票。截至2023年1月31日,陽光人壽與陽光財險合併持有首程控股港股股票4.56億股,佔該上市公司總股本的6.05%,達到舉牌線。

此前,1月13日,中國人壽也發佈公告稱,於1月9日通過定向增持舉牌萬達信息。本次權益變動完成後,中國人壽及一致行動人合併持有萬達信息的股份由18.17%上升至20.32%。

值得一提的是,與前兩年相比,今年以來險資舉牌次數呈現回升態勢。2021年和2022年分別有1次和4次險資舉牌,其中2022年的舉牌,有2次爲被動,有2次爲主動舉牌。而2023年開年僅三個月,險資主動舉牌上市公司數量就已經超過2022年全年。

險資調研已過千家公司

今年險資的舉牌動作一改傳統,並沒有集中在以往重點青睞的地產等板塊舉牌,而是更加分散,且涵蓋港股和A股。 此外今年險資舉牌次數呈現回升態勢。2021年和2022年分別有1次和4次險資舉牌,其中2022年的舉牌,有2次爲被動,有2次爲主動舉牌。而2023年上半年,險資舉牌上市公司數量就已經超過2022年全年。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此輪險資舉牌,主要是看中上市公司的長期投資價值,前兩年市場行情不佳,很多公司估值跌到了比較低的位置,從長期投資視角來看,現在屬於增持優質上市公司的一個時機。

險資對今年市場的也比較看好。中國平安首席投資官鄧斌認爲,今年權益市場存在較好的配置機會,配置方向將受到國家政策的指引。

大家資產總經理吳劍飛也對2023年權益投資較爲樂觀。他表示,過去兩年壓制A股的因素正在逐步消退,海外金融市場在經歷了美元的高利率、高匯率後逐漸修復,國內平臺經濟、房地產的政策走向也在發生明顯變化。從權益市場看,我國權益類資產在經過各種風格的快速輪動以及市場整體的大幅下跌以後,估值體系下調到了相當安全的區域,是適度逆市配置的黃金窗口期。考慮到未來3年經濟溫和復甦、全社會全要素報酬率平穩上升的基本格局,目前是保險資金等長久期資產長期配置債券市場的較好時間窗口。展望2023年資本市場,可以用八個字來總結:要有耐心,更有信心。

泰康資產股票投資執行總監張爍在投資策略會上展望權益市場時表示,2023年宏觀經濟梯次復甦,地產和經濟前景樂觀、復甦邏輯堅韌,新興產業休整再出發。目前,復甦邏輯仍在初期,樂觀預期下有望不斷深化且持續期有望超過2年。

中意資產表示,2023年A股市場有望震盪向上。目前仍有不少具備長期投資價值的優質個股處於低估區間,公司將積極甄別,爭取抓住這類結構性的機會。

泰康資管認爲,部分傳統行業(互聯網、地產、消費)在多重衝擊下行業出清內部增效效果良好,一旦需求復甦,可能出現較大的財務彈性。新興產業儘管短期市場擔心供給端擴產幅度大導致供過於求,但行業估值已經有所收縮,展望未來行業增速仍然很高,隨着供給衝擊消化後,仍有望獲取良好收益。

作爲權益佈局的先行信號,今年以來,險資在二級市場調研的熱度也較高。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6月5日,保險公司和保險資管公司已經調研A股上市公司1450多家,數量遠高於去年同期,其中科技類、新能源、製造業公司不論參與調研險資的數量還是調研的頻次都遙遙領先。

最受險資關注的上市公司是安井食品,今年以來已經有66家險資機構先後調研了5次。其次是湯姆貓,合計63家保險機構多次調研。

從中長期來看,險資增加權益資產是必然趨勢。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副祕書長張倩表示,在低利率市場環境下,保險利差損失風險壓力正在上升。加大權益類資產配置,進一步促進權益類投資的發展,是未來保險資金運用的必然選擇。

(作者:葉麥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