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晚在線

“中國進口更多德國商品”。德國新聞電視臺5日報道稱,經濟疲軟、地緣政治緊張和通脹高企對德國公司的海外業務產生負面影響。不過,德國聯邦統計局週一公佈的數據顯示,4月,德國出口出人意料地增長,尤其是向中國出售了更多商品。

資料圖新華社發

數據顯示,4月,德國出口達到1304億歐元,環比增長1.2%,同比增長1.5%;進口1120億歐元,環比下降1.7%,同比下降10.3%;貿易順差達到184億歐元,而3月是149億歐元。出口的增長普遍令經濟學家和媒體感到意外,因爲3月德國商品出口額和進口額環比分別下降5.2%和6.4%,經濟學家此前預計4月進口將下降2.5%。土耳其安納多盧通訊社稱,這與中國進一步放開,增加進口德國商品有關。統計顯示,4月,德國對中國出口環比增長10.1%至85億歐元。另外,作爲德國商品的第一大買家,美國4月購買了價值131億歐元的德國商品,環比增長4.7%。德國對歐盟國家的出口較上月增長4.5%,至714億歐元。

不過,德國《經濟週刊》認爲,4月出口的增長“絕不是德國外貿趨勢的逆轉”。世界經濟勢頭不佳:高通脹、許多市場利率急劇上升以及需求低迷正在給對外業務造成負面影響。德新社稱,由於受通脹困擾,消費者支出下降,德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已連續兩個季度下降,經濟陷入“技術性衰退”。而德國豪克-奧夫豪澤-蘭珀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亞歷山大·克魯格表示,前景喜憂參半。“由於進口下降,貿易順差仍然爲正,這減輕了人們對經濟增長崩潰的擔憂。”

荷蘭國際集團(ING)首席經濟學家卡斯滕·布熱斯基表示,貿易不再是德國經濟強勁、有彈性的增長引擎。他列舉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供應鏈中的摩擦、全球經濟更加分散以及中國生產以前從德國獲得的商品的能力不斷增強。今年第一季度,德國對華出口佔總出口的比例從疫情前的近8%降至6%。“然而,與此同時,德國對中國的進口依賴度仍然很高,因爲如果沒有中國的原材料或太陽能組件,目前的能源轉型是不可能的。”德國批發和外貿協會(BGA)主席迪爾克·揚杜拉說,在6月的德中政府間磋商中,聯邦政府必須確保不要出現限制進口中國商品的錯誤行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