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贾娇

“新政策就像一份路线图,为我们干事创业指明了方向。”6月8日,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丁胜利兴奋不已。今年是他返乡养殖白乌鱼的第十年,如今,他已是四川内江市市中区朝阳镇黄桷桥村的村支部书记。

丁胜利(图据受访者)

让丁胜利难掩激动的新政策,正是日前省委、省政府正式发布的《关于支持川中丘陵地区四市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加快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在突出主导品种集中示范推广中,提到加强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支持建设黑猪、黑山羊、白乌鱼等保种及创新育种繁殖基地。

在内江市市中区永安镇尚腾新村,四川恒通内江猪保种繁育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丽芳也在研究这一新政策。她介绍,公司在市中区投资建设的60万头生态内江黑猪农牧循环产业园已于去年4月投用,目前年出栏商品猪达8万头。“政府强化黑猪种业繁殖基地发展是好事,希望接下来会有明确具体的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动作。”

记者从内江市市中区农业农村局获悉,近年来,市中区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内江黑猪”和“永安白乌鱼”发展,这“一黑一白”两项农产品给市中区带来了近十亿的产值,成为市中区特色农产品的“金招牌”。

一线探访

重点培植“一黑一白”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内江黑猪(王斌 摄)

这几天,正值白乌鱼繁殖季节。丁胜利边走边说,“鱼卵孵化后,需要耐心等待,待孵化的鱼苗游起来,就可以投喂饵料,到上市只需要5个月的时间。”

丁胜利告诉记者,基地有60多个鱼塘,成品鱼产量可达12万斤左右。对于白乌鱼,他不愁产量也不愁销路。接下来他要把白乌鱼产品往多元化发展,重点推进白乌鱼精加工项目。“正在和成都的一家食品进行洽谈,希望今年项目能够落地实施。”

白乌鱼

内江是白乌鱼原产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在内江市市中区的农民就在乌龙河里发现了白乌鱼,并捕捞回鱼塘饲养。去年,在内江诞生的乌鳢“玉龙1号”成功通过农业农村部审定,为内江市市中区特色水产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目前,该区白乌鱼产业正以永安镇、朝阳镇为核心,辐射多个村镇,全区养殖面积约7200余亩,苗种供应占全国90%以上。

在内江市市中区,与白乌鱼齐名的特色农产品,那一定是“内江黑猪”了。

“内江猪是在内江地区驯养了1800年以上的优良地方猪种,因全身黑色也叫内江黑猪。”内江市市中区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师宾运梅介绍,近年来,市中区实施60万头生态内江黑猪农牧循环产业园项目和内江猪保育繁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探索“国家级保种场+龙头企业扩繁场+家庭农场育肥场”生产模式,预计到2023年11月,市中区全区“内江黑猪”养殖总面积超800亩,“内江黑猪”产能超10万头。

精准施策

助力“成渝地区中部崛起”

打出一套农产品发展“组合拳”

《意见》已出台,内江市市中区下一步将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在产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内江市市中区将紧盯种质资源保护,推进白乌鱼原良种场、内江黑猪国家级保种场建设,持续推动现代农业品牌化,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擦亮“一黑一白”金字招牌,为丘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探索新路。

用内江市市中区农业农村局农广校校长胡钱东的话来说,就是要持续推进白乌鱼原良种场建设,该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完工。在成功培育“玉龙1号”的基础上,深挖白乌鱼独特基因,选育出生长速度更快、抗病力更强、适应性更广的乌鳢“玉龙2号”,积极支持新品种的研发工作。近期还要指导养殖户做好白乌鱼苗种繁育,生产更多、更优的苗种。支持养殖户开展白乌鱼池塘健康养殖和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鼓励本地经销商,同时引进外地企业,建设白乌鱼品牌鲜销店。开发白乌鱼菜系,包括白乌鱼预制菜。

“《意见》是对我们的鼓励,也是鞭策。”胡钱东满怀憧憬,从育种到成鱼养殖,再到精加工产品的开发,一条围绕白乌鱼打造的全产业链正逐渐在内江形成。

再看“内江黑猪”,宾运梅认为,当前“内江黑猪”产业发展仍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精深加工产品仍比较缺乏。“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进凌家镇20万吨生物饲料加工中心建设,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宾运梅说,除此之外,市中区还将着力做好内江黑猪繁育体系改良、全产业链建设、品牌宣传等工作,弥补产业短板,推动内江黑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