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馬哈投資

榮獲2019年股基冠軍的劉格菘最近有點火。

只不過這次火的原因跟2019年有點不一樣,他管理的廣發行業嚴選三年封閉這兩年跌得太慘,被大家罵上了熱搜。到底有多慘呢?去年該基金下跌25.79%,今年該基金又下跌27.35%(截至6月7日),在同類基金中排名3544/3547,屬於今年跌幅榜的季軍。目前廣發行業嚴選的淨值已經創下新低,接近腰斬,讓持有該基金的持有人更失望的是,目前該基金還要一年多時間纔打開贖回,投資者啥也不能做,只能眼睜睜的看着淨值不斷的下跌。

劉格菘獨立管理的廣發行業嚴選於2021年8月26日成立,成立時規模爲148.7億元,考慮到這批投資者尚不能退出,按照目前0.5389的淨值計算,該產品已經爲基金髮行時的持有人帶來68.6億的浮虧,一個非常心驚肉跳的數字。

我這兩天去看了下該基金的投資,個人覺得這個產品的問題還是比較嚴重的,這些問題反映了基金經理對投資者的不負責任。客觀來說,面對這幾年跌宕起伏的行情,要做到產品不虧錢很難,但我想基金經理如果做到一些最基本的投資原則,業績肯定不會這麼差,在弱市行情下,少虧也是對投資者的一種負責。

對於該產品的問題,首先不得不從該產品的名字說起,當投資者第一時間聽到“行業嚴選”這四個字時,肯定會想着這個產品是一個投向全市場而非單一賽道的基金產品,在具體投資上基金經理會對該產品投向的行業進行嚴格及審慎的篩選,不會隨意將就,畢竟是嚴選嘛,肯定執行的是高標準。很多投資看着劉格菘連續幾年的業績不錯,基於對基金經理的信任,就這樣上車了。

可事實上該產品在投資操作上跟其定位南轅北轍,我先列出該產品過去兩年的行業持倉及個股持倉情況。

看上面兩張表格,問題非常明顯:

該產品自成立以來各期持倉的行業分佈基本沒有什麼變化,其中電力設備和汽車兩大板塊的持倉穩穩的保持在80%左右,而且看這個產品的汽車持倉,都是新能車整車,因此該產品80%都投向了新能源。作爲一隻打着“行業嚴選”的標籤的產品,基金經理對產品所投向的行業進行了嚴格篩選,我在想基金經理就這麼看好新能源,值得讓一隻三年封閉產品倉位的80%投向新能源,在這裏面我看不出基金經理在挑選行業時任何意義上的嚴格審慎,反而是基金經理對自己投資判斷的狂妄自大。

在這裏我想起了2015年劉格菘曾經在管理融通領先成長期間說過的話,當時的他也是明星基金經理,2015年上半年淨值漲得飛快。他在2015年4月份針對當時創業板的快速上漲表示:

這一波互聯網有泡沫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合理的成分。現在創業板平均估值80多倍,很多人都在討論創業板的泡沫問題,這其實是用傳統的PE估值來衡量的。但是創業板到底適不適合用PE去估量它的價值,這本身就是一個問題...這時用PE方法算創業板肯定有問題的

後來的結果大家也看到了,這個判斷是徹頭徹尾的錯誤,他在融通管理的幾隻產品也爲這個判斷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那麼他在管理這樣一隻三年封閉的行業嚴選產品時,會不會想起自己在N年前犯過的致命錯誤?個人覺得如果基金經理非常看好新能源,這沒有任何問題,但在產品形式上可以多斟酌下,比如新發一隻新能源主題基金,開放式的而非三年持有型的,在產品持有期間基金經理如果對新能源行業有任何觀點可以及時跟大家分享,這樣的話一來投資者事先就知道自己買的是新能源產品,有更好的風險認識,二來如果哪一天投資者不看好新能源了也可以隨時贖回。

基金經理將一隻對標全市場的三年持有型基金產品滿倉新能源,確實對20多萬的持有人非常不負責任,這個看錯的成本太高,投資者不能做任何主動調整。相對於普通人,基金經理擅長的不是在一個投資問題上做出正確的判斷,而是經過專業訓練後在100個投資問題上判斷成功的概率比普通人高,如果基金經理過於相信自己的一個判斷,那麼很難發揮自己相對一般投資者的優勢。對於X年的定期持有型基金,持有人給予的是滿滿的信任,基金經理這時候應該要以更審慎客觀的態度去做投資,而不是去賭自己對一個行業前景的看法正確與否。

除了行業過於集中外,廣發行業嚴選在個股投資上也過於集中了,而且這兩年基本都是持有那幾只股票,沒有動過。這說明劉格菘不僅對自己行業判斷過於自信,而且對於個股判斷也過於自信,對於這樣一隻150億規模的封閉期產品,哪怕看好新能源,也應該適當分散,一來是降低組合整體風險,二來發生個股發生極端事件時也能不能及時調倉應對。

這樣看下來劉格菘就是對自己選行業及選股的判斷太自信了,自信到三年持有期產品在行業及個股上都這麼集中。對此我倒是想對基金公司發行這種持有期非常長的全市場產品提個建議,就是:在投資上應該建立更嚴格的風控標準,比如單一行業持有比例不得超過XX%,前十大持倉個股合計比例不得超過XX%,從源頭上避免基金經理在長持有期產品上的賭博行爲。如果基金經理看對了,可能對淨值貢獻很大,但萬一看錯了呢,這種對公募行業及公司品牌的傷害是不可承受之重。爲什麼要這麼做,是因爲期間基金經理沒有任何選擇權,我們需要通過這種硬性的機制去保證投資者業績的下限。

再說到業績,劉格菘在管理廣發行業嚴選期間並沒有體現自己的選股能力,兩年多以來,該產品跑輸了中證新能指數(399808),還不及新能源行業指數基金,着實不應該。當然這不是本文的重點,在此不再詳細展開。

通過這個案例,我想也給大家兩個啓發:

(1)如果一個基金經理在過去犯過非常致命的錯誤,而且還過於自信,那麼大概率上這位基金也會重新犯類似的錯誤。這正如一句名言所說“價值投資,懂的人花五分鐘就理解了,不懂的人一輩子也不會理解”,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及習慣跟其個人認知及性格有很大關係,很難發生本質性的改變。

(2)不能單看過去業績選基金經理。過去業績特別是中短期業績,根本不能說明任何問題,如果業績特別爆表,反而可能意味着較大風險。我們在選擇基金經理時還是要做一些研究工作,如果大家沒有這個時間,只能參考業績,那我比較傾向建議買那些有着比較好長期業績記錄的基金經理,時間越長,置信度越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