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至11日,一場緊扣世界能源變革的峯會——2023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以下簡稱大會),正在四川宜賓召開。這場以“綠色新動力·世界新動能”爲主題的大會,匯聚了行業頂級的精英。

大會期間,動力電池綠色低碳出行展覽會線下規模總面積5.5萬平方米,設立“動力之源”“綠行天下”“智慧生態”等8大展示專區,參展企業和機構338家,讓來自全球的行業人士共同感受着行業前沿的科技。

在大會開幕式上,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表示,作爲現代產業集羣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動力電池產業伴隨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持續提質升級,成爲推動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力量。

近幾年,動力電池產業在世界能源格局重塑方面,發揮着越來越關鍵的作用,這已逐漸成爲全球的共識。

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高速增長帶動下,整個動力電池產業取得飛速發展。

擁有“萬里長江第一城”美譽的宜賓,也乘着這股“東風”,動力電池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被授予“中國動力電池之都”稱號。

隨着產業鏈上下游的逐步完善,作爲“重倉”動力電池產業的宜賓,正與其異軍突起的動力電池產業一道,以世界動力電池大會爲媒,謀劃着整個行業的未來。

宜賓的動力電池產業是如何在短短几年內快速崛起的?此次大會,又爲行業帶來哪些前瞻性思考?

“爆發式”增長背後的變革機遇

不少動力電池產業業內人都稱,2022全年,整個行業都處於振奮狀態。

2022年,儘管受到疫情反覆、芯片短缺、原材料價格飆升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響,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步伐仍然不斷加速。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1082.7萬輛,同比增長63.4%。中國新能源汽車表現最爲突出,產量達到705.8萬輛,同比增長99.1%,佔全國汽車總產量的26.1%。

與此相對應的,供應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行業,也迎來爆發式增長。

根據行業知名研究機構EVTank發佈的數據,2022年全球鋰離子電池總體出貨量957.7GWh,同比增長70.3%,其中,全球汽車動力電池出貨量爲684.2GWh,同比增長84.4%。

而2022年中國動力電池累計產量達到545.9GWh,同比增長高達148.5%。

在本次大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是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的主要引擎。他說,“近年來,我們把握汽車產業變革趨勢,推動動力電池產業發展已取得了積極進展,產銷規模持續擴大。”

“電機的能量轉化效率非常高,從電池放電到驅動電機,轉化效率在95%以上。而汽油從燃燒到發動機將其轉化成驅動力,即使在最理想工況下也只有40%,日常市區行駛工況的轉化效率僅在10%~20%。同樣的能量,電動機與內燃機相比,有4:1的優勢。毫無疑問,新能源汽車是整個汽車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中科院戰略諮詢院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汽車行業特聘研究員鹿文亮告訴《中國新聞週刊》。

效率之外,動力電池產業更代表綠色能源的發展方向。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化石能源替代和二氧化碳減排,成爲全球各國共同爲之努力的方向。

聯合國駐華協調員常啓德在大會開幕式上表示,聯合國關於氣候變化工作小組在今年發佈的報告中提到,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必須比現在的水平減少45%,人類才能安然過渡到未來。在這一轉型中,先進的電池技術至關重要,因爲其不光能爲車輛帶來動力,還可以作爲優質的儲能解決方案,進而可以讓全球建立起一個綠色能源的生態系統。

“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是全人類的共識,要加強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全產業鏈低碳發展合作,推動形成互相認可的碳排放、碳足跡覈算體系。”辛國斌表示。

“中國動力電池之都”的“國際化”謀略

大會上,宜賓正式被授予“中國動力電池之都·宜賓”稱號。

2022年,宜賓產銷動力電池72GWh,佔全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車量的24.4%。短短几年時間,宜賓的動力電池產業何以如此快速崛起?

隨着2019年四川時代落戶宜賓,宜賓的動力電池產業的發展實現了“從0到1”的跨越。

近4年時間,在“鏈主”寧德時代的引領下,動力電池在宜賓聚集成勢。以“黑馬”之姿在動力電池賽道上狂奔的宜賓,不僅僅有區位交通、資源稟賦、地方財力等優勢,“人的能動性”同樣非常關鍵。

在招引寧德時代到宜賓投資建廠的歷程中,宜賓將“真誠”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們提出一個問題,我們就解決一個,直到他們提不出問題。” 宜賓一名幹部坦言。寧德時代在宜賓團隊“三顧茅廬”式的“軟磨硬泡”下落地宜賓,宜賓也正式拉開了動力電池產業的高速發展的序幕。

“堅持兌現比承諾更重要”,“電池小鎮”觀景平臺展示板上如此寫道。“兌現比承諾更重要、解決比解釋更重要、效率比笑臉更重要”,是宜賓從上到下一直在堅守的服務理念。

宜賓的辦事效率也獲得了企業的認可。對於在宜賓投資的感受,蘇州天華和天宜鋰業董事長的裴振華坦言:“所有的審批手續這麼快辦好,沒有政府這種服務意識和對企業的支持,怎麼可能辦到。這裏的投資營商環境非常好,在宜賓,我們感覺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受鏈主企業四川時代的帶動和宜賓高效招商引資策略的影響,一大批配套細分領域知名企業落戶宜賓,產業鏈企業陸續投產。宜賓現已集聚電芯、正負極材料、結構件、銅(鋁)箔、隔膜、電解液等6大電池組件,以及導電漿料、生產裝備等多領域產業鏈項目近110個、總投資超2700億元,成功“擴鏈成圈”,初步構建起從原材料、組件到整車,再到電池回收的“1+ N”動力電池綠色閉環全產業鏈生態圈。

宜賓是四川省委、省政府明確定位的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先行區、全省萬億級動力電池產業集羣核心區,也成爲了此次大會的承辦地。此次大會凸顯國際元素,由全球領先的動力電池生產國匈牙利擔任主賓國,歐洲電池聯盟等國際組織、全球知名企業、相關國家駐華使領館及多家跨國企業參會;同時設置國際合作展區,共有39家國際知名外資(合資)企業參展。

前沿科技與動力電池的更多可能

“擴鏈成圈”之後,宜賓與整個動力電池產業的聯繫更加緊密,但也意味着宜賓需要與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動力產業鏈公司,共同直面行業發展難題,預判前瞻性技術。

作爲高度依賴技術革新的產業,當前在動力電池行業佔據主流的鋰電技術,會不會迅速被另外一種技術顛覆?如果出現這一情況,當前圍繞鋰電形成的產業鏈,又該如何應對?

類似情況曾多次發生過。十幾年前,日本多家面板製造商押注等離子技術,但液晶技術橫空出世,迅速淘汰了等離子技術。而在更早的20世紀90年代,多家日本知名企業,在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方向上押注錯誤,導致曾經在半導體行業市場份額超過50%的日本,迎來潰敗式撤退。

而事關能源革命的鋰電技術,一旦出現“爭霸”者,變局可能出現得更加徹底。這一假設,彷彿“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不少行業人士的心中。

事關行業未來,不少行業專家也對行業前沿性技術做出來前瞻性思考。

在本屆大會上,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坦言,雖然中國的動力電池產業在全世界規模最大,但仍面臨一系列挑戰,比如增速放緩、利潤率降低、產品迭代加快。

爲應對這些挑戰,歐陽明高提出了動力電池全生命週期智能化這一理念,以實現動力電池全生命週期的提速提效。

在歐陽明高看來,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也給動力電池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我認爲很重要的一個手段和工具就是動力電池全生命週期智能化來支撐我們的設計、製造、管理和回收等,以便實現全生命週期的提速提效降本。”在歐陽明高的演講中,“智能”一詞被反覆提及。

而目前行業既有的問題,也引發不少專業人士的思考。

“總體來看,電池的規格尺寸偏多,適應性不強。”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在大會上表示,修訂動力電池規格尺寸的標準,進行標準化生產是提高競爭力的一項重要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會還重點關注儲能行業的發展。儲能發展高峯論壇將匯聚發電、儲能等重點企業,圍繞“源網荷儲”等環節,對動力電池儲能、場景應用等進行深度研討。

此外,隨着應用場景的逐步擴展,動力電池產業不再只與新能源汽車行業捆綁。

宜賓也開始爲動力電池的多場景應用,作出新的佈局。

一年來,宜賓全面實施“電動宜賓”工程,打造換電重卡、未來城市、車路協同、智軌交通等十大新應用場景,截至目前已建成充電接口9000餘個、基本形成中心城區充電設施覆蓋半徑小於2公里的補能網絡。

而在2023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宜賓還發布了“電化長江”倡議,並召開“推進長江航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

高質量發展的宜賓已牢牢抓住了動力電池產業賽道。如今,宜賓全力打造白酒、動力電池、晶硅光伏、數字經濟四大產業集羣。宜賓市委書記方存好表示,未來的宜賓,將繼續做強做大動力電池產業,並在新能源汽車、晶硅光伏以及氫能等細分賽道上,逐一佈局,謀求更全面、更充分的發展,實現動力電池拓展成綠色新能源產業。

而更多動力電池產業的前瞻性研討,也即將在宜賓,這座“中國動力電池之都”陸續展開。宜賓,正向世界拋出橄欖枝,展現“澎湃動力”,擴大綠色新能源“朋友圈”。

作者:祝歡、趙越、吳平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