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3年前,家電行業的一些企業和商家,就已經不再參與618大促的市場爭奪,而是選擇避開鋒芒,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參與市場的競爭和商業的較量。而不是盲目選擇與頭部家電廠商拼價格、拼資源等內耗式爭奪。

一線家電市場,從來都是“有人歡喜有人憂”!

面對正在進行的家電618年中大促,參與市場爭奪的家電企業和商家普遍反饋,與過去3年的市場表現相比,用戶需求側明顯疲軟乏力,最近1周多的數據表明,出貨與去年同比下滑是無法避免。焦慮已經無法避免。

與此同時,還有一批家電企業和商家卻顯得“氣定神閒”:因爲他們早在前幾年就已經退出618年中大促的正面競爭和搶奪。或是選擇在618之前、618年之後,開啓力度較大的終端促銷活動,展開搶奪;或是一批家電廠商則按照自身的經營節奏和思路,在進行終端的產品推廣、用戶體驗等活動,意在經過精耕細作拉近與用戶的距離及感情。

一些家電廠商則直言,從去年的618開始,很多同行就發現,主流羣體的消費需求在分化、消費週期在變化,與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參與618大促的惡戰與亂戰,不如將資源留下來更好地提升產品和服務的品質和內容,讓用戶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而不是掉進“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的市場內卷。

這一現象,在家電圈看來,是家電產業迴歸價值原點的一個縮影。大多數時候,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選擇階段性的收縮戰線或退出戰場正面競爭,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就像一些人在搏擊中選擇收拳,就是爲了下一次更好地出拳。對於家電產業這場持久戰來說,企業一味的出擊、出戰,而不知道收縮與調整,結果一定是體力被透支、精力被消耗,未來撲朔迷離。

在一線市場的商業爭奪戰中,傳統觀點就是同行是冤家、是對手,所以企業間是“針鋒相對”格局下的“你死我活”較量。但是。在最近10年、5年的市場競爭中,很多家電企業發現:一些傳統的強企大企市場競爭力衰退,讓出來的份額,並沒有被很多實力相當的同行搶到,而是消費者有了自己的新歡後選擇拋棄“舊愛”。

毫無疑問,對於所有企業來說,家電產業競爭的今後出路,並不是搞死對手和同行,而是要搞定用戶並創造價值。在這個問題上,家電圈發現,一些廠商早就明白,一些廠商至今仍然並不明白,一些廠商則是揣着明白裝糊塗。只知道搞一些低價、亂戰,讓對手無法面對和應戰,自顧自地去搶奪市場和用戶需求了。結果發現往往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一切的市場營銷、任何的產業競爭,對於家電廠商來說,最近40年來本質和目的從來沒有改變,就是“吸引用戶球眼、贏得用戶信任”最終轉化爲用戶的購買力。在這個問題上,低價也好、體驗營銷也好、有獎購物也好,以舊換新也好、節能補貼也好、家電下鄉也好,過去40年來很多廠商的一系列圍繞市場的營銷、促銷手段創新,本質上不就是爲了讓用戶買單、買貨嗎?

所以,一些家電廠商是時候拋開一系列概念炒作、營銷包裝,返璞歸真將更多的精力、資源直接面向用戶,通過更好的產品,更持久的服務,去創造用戶更多的價值、贏得用戶更多的信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