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東芝、松下等日產品牌是我國消費者的購買家電熱門選擇之一。而當下伴隨着“中國智造”的崛起,海爾、海信等國產家電頭部品牌,正憑藉其優質性能、美觀造型以及獨特設計,在全球家電市場擁有着越來越高的話語權。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日本大賣場中約有70%的家電都是由中國廠商生產。

企業“出海”注入家電市場動能

企查查數據顯示,國內現存家電相關企業1827.61萬家。近十年,其註冊量呈持續正增長態勢。從2014年到2023年,註冊企業數量從59.9萬家增長到545.62萬家,增長率在10%到80%之間。截至目前,2024年的註冊企業數量已達157.42萬家。從地域分佈視角看,海南省擁有家電相關企業180.38萬家,位居全國第一;廣東省緊隨其後,擁有175.17萬家企業,排名全國第二。從城市視角看,海口擁有家電相關企業163.34萬家,領跑全國其他城市。

據悉,目前國產家電品牌“出海”的規模正在逐步擴大。據海關總署公佈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家用電器的出口量增長了9.9%。具體來看,空調累計出口4799萬臺,同比增長4.6%;冰箱累計出口6713萬臺,同比增長22.4%;洗衣機累計出口2879萬臺,同比增長39.8%;液晶電視機累計出口9887萬臺,同比增長7.5%。

近日,國內多家知名家電品牌發佈了2023年年度報告,整體經營狀況積極向好。受益於海外業務的不斷拓展,家電龍頭品牌紛紛實現了業績逆勢增長。例如,財報數據表明,2023年海爾智家海信家電的全年營收分別爲2614.28億元和856億元,其中海外業務營收分別爲1364.12億元和279.2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爲7.62%和12.3%。

 產品“內卷”帶動家電賽道細分

家電巨頭們“出海”勢頭迅猛,也帶動着國內家電市場的快速復甦。“雖然一些細分板塊整體回暖卻仍需更多時間,但這也倒逼着行業積極尋求更多增長點和驅動力。”業內人士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3年社會生活正常恢復以來,曾經火爆的小家電市場便開始降溫,整體銷量和銷售額都呈現出下滑趨勢。以廚房小家電爲例,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23年廚房小家電整體零售量26543萬臺,同比下滑1.8%;零售額549.3億元,同比下滑9.6%。其中,線上零售額422億元,同比下滑10.7%;線下零售額127億元,同比下滑6.0%。

“2024年家電企業之間拼低價、拼營銷、拼服務等各種內卷非但不會減少,反而會呈持續化、常態化走勢。但是,市場的內卷並不可怕。新一輪的家電市場核心目標不再是追求市場規模和消費需求的持續瘋狂增長,而是要尋找並建立新的發展模式、商業模式和競爭手段,在產業、市場和家庭、用戶之間找到新的驅動體系和增長動力。”行業人士指出。

記者瞭解到,在2024年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AWE)上,家電廠商們通過與AI捆綁、深耕細分市場,滿足了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例如在AI技術應用上,雲鯨智能推出了設置在掃地機器人上的多模態大模型智能語音助手NarGPT,其能夠接收用戶的清潔指令,解答有關清潔和使用方面的問題,併爲用戶提供生活知識援助;在細分領域上,母嬰、寵物等領域成爲廠商們的熱門賽道,如蘇泊爾智能即沸即涼泡奶機,通過搭載AI智適應&IOT系統,只需用手機“掃一掃”,就能智能匹配奶粉信息,還能智慧記錄每一餐的餵養信息。

政策“煥新”促進家電行業發展

“除了國內外市場的雙向驅動,近年家電消費市場呈現出的一些新特點,也正成爲助力市場持續高速發展的關鍵點。例如,消費者對於節能、環保、健康的家電產品需求增加;智能家居、家電等新興產品正在逐步成爲市場的新寵。”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在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看來,家電賽道的前景非常廣闊,“國內外市場的巨大需求、消費者對於家電產品的升級換代需求,以及家電企業在技術研發、產品創新方面的不斷努力,都是推動我國家電賽道持續發展的有力因素,爲家電企業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梁振鵬補充到,政府相關政策的出臺,讓企業的經營生產更添信心。

業內人士指出,2024年對於大多數行業而言是充滿挑戰與機遇的一年,家電行業也不例外。商務部統計顯示,國內家電市場已從單純的增量時代進入到增量與存量並存的時代。以舊換新政策的出臺,就是旨在讓高質量智能化的消費品進入日常生活,促進家電企業增量提質。

商務部部長王文濤曾表示,將辦好“消費促進年”一系列活動,推動家電以舊換新。記者注意到,今年“五一”期間,爲積極響應“以舊換新”政策的落地,大量家電賣場不僅積極落實相關政策,更推出各具特色的一站到家式服務,爲家電消費再添“一把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