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A股市場欲抑先揚,公募基金市場也陷入發行和持營的冰點。對於行業排名在20-50名的“腰部”公募管理人來說,日子更加難熬。

6月12日,大成基金髮布公告,稱旗下的大成興享平衡養老目標三年持有FOF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公開資料顯示,這是一隻發起式基金,成立於2020年6月17日,首發規模爲爲4000萬元,基金公司自購1000萬元。

該FOF即將在今年的6月17日迎來第一個開放日,根據《基金合同》的規定,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 3 年後的對應日,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 2 億元,基金合同自動終止,且不得通過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延續基金合同期限

經過三年的運營,大成興享平衡養老目標三年持有FOF始終未能突破2億元的生死線,自成立至今回報率爲0.83%。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基金規模爲530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該基金先後換了三位基金經理管理。具體來看,第一位基金經理尚瓊從2020年6月17日管理至2021年8月2日,隨後該基金增聘了魯速管理,2022年8月2日,尚瓊離任,魯速單獨管理該產品。今年4月19日,基金增聘吳翰爲基金經理,隨後的4月27日,魯速離任,由吳翰單獨管理。

如果大成興享平衡養老目標三年持有清算,那麼大成基金在混合型FOF的佈局中僅剩餘大成養老2040三年持有一隻產品。

不僅是FOF折戟,大成在被動指數型基金方面也佈局不利。今年以來,大成MSCI中國A股質優價值100ETF、大成上海金ETF兩隻產品先後宣佈清盤。截至一季度末,大成基金共有23只被動指數型產品(A/C份額分開計算),僅有8只產品規模在2億元以上。

權益類產品作爲大成基金的主打,基金經理隊伍也出現了一些變更。6月2日,大成行業輪動的基金經理郭瑋羚離任,由王磊接任。大成科技消費的基金經理鄒建離任,由魏慶國接任。6月5日,大成品質醫療的基金經理楊挺離任,由鄒建接任。對此公告的原因表示是內部調整。

6月10日,大成成長進取、大成成長回報、大成創業板兩年定開、大成科創主題混合四隻基金同日發佈公告,稱原基金經理謝家樂離任。公開資料顯示,謝家樂曾是大成基金的新銳基金經理,他曾管理的大成科創主題基金,自2019年8月6日至2023年6月8日,回報率爲132.46%。至此,謝家樂僅管理一隻北交所兩年定開基金,該產品成立於2021年11月23日,至今回報率爲-23.91%。

目前大成基金的主動權益團隊以韓創、徐彥、李博、魏慶國、王晶晶等基金經理爲主。而主力基金經理存在着一拖多的現象,截至6月14日,韓創共管理大成新銳產業等7只產品(A/C份額合併計算,下同),合計規模爲248.06億元。徐彥管理6只產品,合計規模爲73.62億元。

今年以來,主動權益市場較爲低迷,在此情況下,大成基金爲此前的績優產品推出了C份額。5月11日,徐彥管理的大成競爭優勢C份額成立,尚未披露募集規模。與此同時,之前的大成競爭優勢A份額宣佈對當日申購在5000萬元以上的賬戶進行限購。5月31日,由韓創、王磊分別管理的大成新銳產業C、大成積極成長C也同日成立。

天眼查數據顯示,大成基金成立於1999年,目前共有三個企業股東,分別是股中泰信託、中國銀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光大證券,股權佔比分別爲50%、25%、25%。

從管理規模來看,大成基金每年都在穩步增長。Wind數據顯示,自2016年四季度以來,公司在管的公募規模已經從1047.14億元增加至今年一季度的2237.55億元。

從產品的投資類型來看,貨幣、債券、混合型三類產品的規模較爲相當。截至一季度末,公司貨幣基金規模爲633.8億元,債券型基金爲694.3億元,混合型基金規模爲705.97億元。

作爲腰部公募管理人,大成基金似乎想在FOF和被動指數型的賽道突圍,但目前看來收效頗微。在主動權益市場疲軟的2023年,這類公募又將如何突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