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譚志娟 北京報道

6月13日,央行發佈的金融數據顯示,5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36萬億元,同比少增5418億元;5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爲1.56萬億元,同比少增1.31萬億元;5月末,M2同比增長11.6%,增速比上月末低0.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5個百分點。

對此,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5月新增信貸、社融、M2同比放緩,與去年政策發力形成高基數有關,截至5月末國內信貸、社融同比增速分別爲11.3%、9.6%,M2同比增速11.6%,繼續高於8.0%名義GDP增速,反映目前國內貨幣、信貸環境保持適度寬鬆,繼續爲經濟復甦提供強有力支持環境。”

東方金誠認爲,整體上看,在上年同期高基數及當月新增信貸、社融規模較爲溫和的雙重影響下,5月金融數據延續了4月的放緩勢頭,符合市場預期。背後是一季度集中靠前發力後,二季度以來寬信用進程轉入節奏回調階段,旨在保持全年金融資源投放規模合理增長、節奏平穩,在穩增長與防風險之間把握好平衡。

信貸結構較去年明顯優化

在新增信貸方面,央行數據顯示,5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36萬億元,同比少增5418億元。

分部門來看,住戶貸款增加367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988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684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8558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350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7698億元,票據融資增加420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604億元。

周茂華認爲,5月新增信貸表現不及預期,同比少增,主要是因爲四五月份國內消費和內需復甦節奏偏緩,影響實體融資需求偏弱,疊加去年信貸高基數影響。

周茂華同時指出,從結構看,居民新增信貸邊際改善,同比轉爲多增,短期和中長期新增貸款改善,反映居民消費在復甦,樓市銷售整體在回暖;企業中長期新增貸款延續同比多增走勢,反映企業對市場需求和經濟復甦前景繼續偏向樂觀。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也稱,分部門看,金融機構持續增加對製造業、基礎設施等領域的信貸投放,企業中長期貸款增加7698億元,同比多增2147億元,仍爲信貸增長的重要支撐;票據融資增加420億元,同比大幅減少6709億元,結構較去年明顯優化。

從居民部門看,短、中長期貸款增加1988億元、1684億元,同比多增148億元、637億元。

對此,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告訴記者,“這與‘五一’假期帶動居民消費意願提升有關。”

數據還顯示,5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1.46萬億元,同比少增1.58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5364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1393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2369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3221億元。

對此,周茂華表示,“5月存款1.46萬億元,主要貢獻來自居民、財政和非銀金融機構部門。其中,居民存款5364億元,較常年同期仍偏高,但同比連續兩個月少增,結合居民新增貸款增加,反映居民消費意願在逐步恢復中。同時,非銀金融機構存款同比多增,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市場情緒回暖,帶動居民理財投資需求在復甦。”

專家稱社融增速繼續處於合理區間

在社融方面,5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爲1.56萬億元,比上月多3312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31萬億元;5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爲361.42萬億元,同比增長9.5%。

周茂華認爲,5月新增社融同比少增,主要源於去年高基數與國內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偏弱的影響。

周茂華進一步表示,從結構看,5月新增社融拖累主要來自新增信貸和債券融資下滑,但綜合1—5月社融同比增長9.6%,繼續略高於名義GDP增速,社融增速繼續處於合理區間。

展望未來,周茂華認爲,5月國內居民消費和樓市銷售擴張動能偏弱一些,但保持復甦態勢,預計後續居民消費和房地產復甦動能進一步增強,國內宏觀政策力度適度加大,國內信貸、社融有望逐步改善。

梁斯也對記者表示,“整體來看,二季度以來,金融數據未能延續一季度的良好勢頭。進入6月,上半年經濟運行即將收官,加之臨近半年末,信貸供需可能會有所放量。且6月13日,人民銀行已降低7天逆回購利率10個基點,預計後續MLF、LPR均會調降,這有助於提振實體經濟資金需求,預計6月金融數據有望走強。”

6月13日,央行發佈公告稱,爲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當日人民銀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2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爲1.9%,上次爲2.0%。

東方金誠也預計,本次政策利率下調,釋放了明確的穩增長信號,將有效提振市場信心,並有望改變4月和5月新增信貸放緩勢頭,推動寬信用進程再度提速。預計6月新增信貸規模有望與去年政策發力期的高水平基本持平,從而結束5月較大規模同比少增現象,這將爲三季度經濟復甦勢頭轉強積蓄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