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編輯:

在去年年底,華人運通交出了自己的年終答卷,向業界展示了“零事故、零排放、零擁堵”的未來城市出行方案。這份答卷,也給了車友們一劑定心丸。

雖說是新能源造車界的新面孔,但華人運通的消息一直在線更新。

不久前,華人運通在張江科學城發佈的車路城一體化智慧城市5G無人駕駛交通運營樣板,是未來智慧城市中智捷交通的雛形,具有重要的先導和示範意義。

同時,華人運通還發布了純電動無人駕駛“智車巴士”——“城市之帆”的官圖。據瞭解,該車融入了5G、車路協同、大數據、雲計算及人工智能等技術,是華人運通發力無人駕駛汽車的一個前沿載體。

華人運通在智能汽車的開發上,一直是利用人工智能、虛擬仿真技術,在設計、研發階段就對車身結構、耐久、底盤操控、以及電子電氣、自動駕駛等重要系統進行百萬次級的模擬、推演、測試並持續改進。

但通往成功的路上,不僅僅需要研究過程的工匠精神,還需要不斷地輸入新鮮血液。

近日,又從官方獲悉,華人運通將與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大數據研究院合作,就人工智能在自動駕駛、智能識別分析的底層算法和海量實驗數據分析開展聯合研究。

世界類腦人工智能及大數據領域的三位頂尖科學家也宣佈加盟華人運通國際科學技術委員會:

01/陳曉漫教授復旦大學前常務副校長,上海數學中心特聘教授、復旦大學高等學術研究院院長,現受聘擔任華人運通國際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

02/馮建峯教授:上海數學中心首席科學家、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現受聘擔任國際科學技術委員會人工智能專家。

03/薛向陽教授: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副院長、大數據學院及大數據研究院副院長,現受聘出任華人運通國際科學技術委員會大數據專家

由陳曉漫教授帶領的復旦大學前沿科學專家團一行,近日考察了華人運通工程研發技術中心,親自體驗車路協同自動駕駛、人體姿態識別等應用。

強強聯手後第一件事,就是將在計算機視覺、數據分析與學習等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更多領域展開進一步合作,將海量實驗數據和底層算法結合到"三智"場景實踐中,爲今後的產品以及車同協同的計劃奠定更好的理論基礎和技術指導。

舉個例子,對於即將量產的豪華全域智能純電超跑SUV高合HiPhi 1,如果技術成熟,未來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能讓用戶參與到產品設計環節,重新組合設計和配置,還能幫企業提供更大規模的定製化服務。

目前看來,華人運通在產品和智能佈局上都在順利推進,明年智慧道路將會在更多的城市進行推廣,而智慧城市的規劃也將持續深入推進,同時高合HiPhi 1量產版也將在明年正式亮相,這也讓華人運通構建的未來出行藍圖越來越清晰。

正如丁磊所說的:


對比華人運通計劃中——明年智慧道路將會在更多的城市進行推廣,小編更期待見到即將正式亮相的高合HiPhi 1量產版,你們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