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各項監管政策的明確,期貨業正拉開新一輪大發展的序幕。不少期貨公司已開始積極增資,以抓住行業發展的機遇。

近日,廈門國貿公告稱,向關聯參股公司國貿期貨增資5億元,進一步提升國貿期貨的資本實力和風險保障能力;而上市公司南華期貨則擬通過發行可轉債募資的形式補充公司資本金。

有行業人士透露,證監會最新修訂的《期貨公司監督管理辦法》有望在近期頒佈實施。由於《辦法》在拓寬期貨公司業務範圍的同時並提高准入門檻,對期貨公司淨資本實力、分類評級提出更高要求。有行業人士預計,期貨公司或迎來新一波增資潮。

國貿期貨被增資5億元,南華期貨擬發行可轉債增資

資本金一直被認爲是期貨公司發展的攔路虎,期貨公司要做大做強,關鍵要具備資本實力。自去年以來,已有數十家期貨公司被母公司大手筆增資,尤其是券商系子公司。

6月20日,廈門國貿公告稱,向關聯參股公司國貿期貨增資5億元,國貿期貨全體股東分別以自有資金按照各自股權比例向國貿期貨增資。其中,公司及全資子公司廈門啓潤實業按照49%股權比例以2.45億元參與本次增資;公司控股股東廈門國貿資本集團按照51%股權比例以2.55億元參與本次增資。增資完成後,公司及子公司啓潤實業合計仍持有國貿期貨49%股權,國貿資本持有國貿期貨51%股權。

廈門國貿表示,此番增資是爲了進一步提升國貿期貨的資本實力和風險保障能力,促進國貿期貨穩定、健康發展。

上市公司南華期貨則擬通過發行可轉債募資的形式增資。

6月20日,南華期貨在回覆交易所的問詢函中提到,擬對境內外子公司增資不超過5億元。其中,擬對南華資本(南華期貨全資子公司)增資不超過2億元,擬對南華基金擬增資不超過2億元,擬對橫華國際增資不超過1億元。

南華期貨表示,根據《期貨公司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當前風險管理公司開展的衍生品交易和做市業務將回歸所屬期貨公司,若相關修改內容後續正式實施,公司將就相關業務原擬增資南華資本部分調整爲用於補充南華期貨資本金,以滿足相關業務發展需求。

“期貨經營機構抵禦風險的能力、行業創新業務的開展、服務實體經濟的業務規模與公司資本實力直接關聯,淨資本規模已成爲制約期貨公司各項業務發展的關鍵因素。公司如果進一步擴大和增強傳統業務、開展創新業務、開發創新產品、提高抗風險能力等,均需要有堅實的資本規模作爲基礎。”南華期貨進一步指出。

期貨公司或迎來新一波增資潮

今年3月,中國證監會就《期貨公司監督管理辦法》修訂事項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由於該徵求意見稿對期貨公司的現有業務進行了諸多調整,備受市場關注。

目前,該徵求意見已於2023年4月23日反饋截止。有行業人士透露,《期貨公司監督管理辦法》有望在近期頒佈實施。

在《期貨公司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中,除了將之前由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開展的期貨做市交易業務和衍生品交易迴歸至期貨公司,還新增了期貨自營、境外期貨經紀、期貨保證金融資業務。此外,徵求意見稿明確了期貨公司經覈准可以從事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業務,爲後續拓展業務範圍預留法律空間。

同時,新的《期貨公司監督管理辦法》還提高業務准入門檻,對期貨公司淨資本實力、分類評級提出更高要求。比如,“最近六個月淨資本持續不低於5億元”以及“最近一期分類評級不低於B類BBB級”將成爲期貨公司開展做市業務、衍生品交易和資管業務申請的共同條件。

根據2022年期貨公司分類評級結果顯示,有59家期貨公司的分類評級低於BBB級,不滿足開展期貨交易諮詢、做市、衍生品交易和資管業務的分類評級條件。

此外,《期貨公司風險監管指標管理辦法》已對期貨公司的資本規模提出了具體要求,將期貨公司的業務規模與淨資本水平動態掛鉤,建立了以淨資本爲核心的期貨公司風險控制指標體系。未來的發展中,期貨公司的各項業務規模都將與其淨資本規模息息相關。

有行業人士表示,不少中小型期貨公司還不滿足現有監管所規定的淨資本條件,需要進一步增加註冊資本金來補充淨資本,預計期貨公司接下來或迎來新一波增資潮。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