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7月7日消息,在CPU領域,x86、ARM是主要的兩種架構,開源開放的RISC-V崛起爲第三大CPU,國內尤其重視,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也認爲中國在應用方面的超大規模優勢可爲RISC-V提供支撐。

在第13屆中國汽車論壇上,倪光南表示,這幾年來,我國各界越來越重視開源RISC-V架構,認爲中國可聚焦於RISC-V發展“主流CPU”(即在世界市場上佔據主要份額的CPU)。

迄今爲止,在CPU領域x86和Arm架構在這一市場一直處於壟斷地位,未來有可能參加角逐的是開源RISC-V架構。

RISC-V架構採用開源模式,其架構精簡、易於移植、可擴展、模塊化等特點,特別適合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需求定義軟件,軟件定義硬件”的“定製化”趨勢,而中國在應用方面具備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可以爲RISC-V生態建設提供強大的支撐。

此前倪光南院士多次表達了對RISC-V架構的看好,3月份首屆玄鐵RISC-V生態大會上,倪光南院士表示鑑於RISC-V具有模塊化、可擴展、易定製的優勢,以及不受壟斷制約、供應鏈安全容易保障的優勢,中國有關廠商正在全力推進提供強大算力的RISC-V方案。

倪院士表示,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今天RISC-V是中國CPU領域最受歡迎的架構,中國芯片產業和整個芯片生態將會越來越多地聚焦於RISC-V架構,中國的巨大市場將成爲支撐RISC-V的重要基地。

【本文結束】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快科技

責任編輯:憲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