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與畢馬威聯合發佈《2023中國金融科技企業首席洞察報告》,該報告向超過200家全國範圍內金融科技企業CEO發放問卷,依據調研結果對金融科技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進行了梳理

在報告中,中國互金協會副祕書長楊農表示,金融科技作爲數字化時代科技驅動的金融創新, 日益成爲現代金融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驅動力量。

他表示,一是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邁入快車道。以2022年上市銀行金融科技投入爲例,已披露相關數據的絕大多數上市銀行金融科技資金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在2%-6%之間,投入力度較上年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

二是金融科技監管規則和創新監管工具深入實施。截至2023年6月底,我國已有200餘項金融科技創新應用“入盒”測試或進入公示階段,60%以上的項目涉及小微企業融資、農村金融服務等領域,服務產業發展和實體經濟的導向明顯。

三是數字化渠道對金融消費者的覆蓋面和便利性不斷提升。截至2022年底,我國網絡支付用戶規模增至9.11億人,完成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標準符合性自律備案的移動金融APP達2273款。

他也表示,雖然我國的數字金融產品和服務持續豐富。個更好滿足了實體經濟和人民羣衆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需求,但我國金融科技發展但仍面臨一些亟待破解的現實挑戰。比如,新興業態監管和長尾消費者保護難度大,多重風險交叉疊加效應增強,金融數據治理和融合應用不足,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可控水平有待持續提升,金融科技服務產業發展的直達性和有效性需要進一步加強

畢馬威中國金融服務業合夥人張楚東也指出,從整體調研結果來看,隨着我國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國民經濟穩步重啓,金融科技行業信心指數達到三年來的新高尤其自去年底以來,以ChatGPT爲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引發了新一輪的創新浪潮,爲金融科技的發展帶來新機遇。在ChatGPT引爆 AIGC技術應用和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逐漸深化的當下,金融科技企業有望把握生成式AI大模型崛起的機 遇,依託“基礎通用大模型+行業落地小模型”贏得金融領域的更多市場空間。

他表示,創新是一把“雙刃劍”,金融科技行業在把握AIGC帶來創新機遇的同時,也要注意防範數據安全與隱私 保護等風險。企業應通過前瞻性研究與潛在風險研判,及時有效防範新技術自身風險與金融應用風險,全面強化金融科技風險管理。

具體來看,報告揭示了中國金融科技行業的多項發展現狀與趨勢

從調研結果來看,中國金融科技行業已經進入了穩定發展期,進一步降本增效成爲行業共識。從企業端來看,成立5年以上的受訪企業數量已超過80%,在2020年基礎上翻了一番,企業的風險抵禦能力增強,行業成熟度也進一步提升。同時,隨着行業競爭加劇,金融科技企業更加重視增強技術競爭力,降本增效趨勢較爲明顯。與2022年相比,“鑽研技術,增強競爭力”超過“開拓市場,樹立品牌”再次成爲受訪企業未來3-5年的主要發展方向,佔比53%;選擇“壓縮成本,提高效率”的企業佔比從12%大幅增加到18%。

海外淘金也成爲我國金融科技行業的越發明顯的熱潮。調研顯示,隨着金融雙向開放程度的持續加深,開闢海外市場、尋求業務增長的“新藍海”已成爲越來越多金融科技企業的選擇。超五成企業已經或計劃“走出去”,我國港澳臺地區成爲業務佈局首選地。在受訪企業中,52%的企業已經或計劃“走出去”,較2022年大幅提高了9%。

其中,32%的企業已經以獨立、合作或投資的方式開展境外業務,20%的企業計劃開展境外業務,二者佔比均穩步提升。我國港澳臺地區(65%)、東南亞(57%)、北美(24%)和歐洲(20%)爲金融科技企業“走出去”熱門目的地。

在新技術應用方面,調研也顯示,在經歷一輪發展熱潮之後,元宇宙逐漸進入“冷靜期”,金融科技業界對待元宇宙的態度更加理性務實。調研顯示,22%的受訪企業不看好元宇宙金融應用前景,相較去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在上述企業不看好元宇宙的各種原因中,除概念投資炒作因素外,缺乏合適的金融應用場景和支撐技術尚不成熟是主要原因。在看好元宇宙的企業中,選擇客服和營銷作爲元宇宙金融應用的主要落地場景的佔比分別爲76%、69%。

此外,AIGC金融應用前景則成爲新的熱點,九成以上企業看好AIGC金融應用前景,有望深度融入金融機構日常運營。高達92%的受訪企業看好AIGC金融應用前景,並且27%的受訪企業已有技術和產品佈局。77%的受訪企業認爲AIGC可以優化業務創新、內容生產,深度融入金融機構日常運營。

在數據應用方面,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合作過程中對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風險的擔憂有所下降,但金融科技行業的核心痛點仍是如何在數據融合應用和安全保護間取得平衡。

調研顯示,2023年共有77%的受訪企業將對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風險的擔憂視爲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最主要困難,較去年下降了5個百分點56%的受訪企業將數據要素流通和融合應用列爲困擾金融科技行業的主要痛點。此外,“合作摩擦成本和管理成本較高”佔比由45%升至54%,益發受到業界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