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樑也沒辦法!深度分析:國乒的直拍選手,爲何反不如歐洲了?

關注乒壇的朋友們都知道,自從許昕逐漸淡出賽場一線後,中國隊的"傳家寶"--直拍打法的大旗就近乎倒下了。2021年東京奧運會結束至今,我們再也沒有一位直拍運動員躋身前五主力陣容,甚至連入選世界大賽雙打項目都成爲了奢望。

但有意思的是,近年來歐洲的直拍選手不但非常活躍,而且成績還相當不錯,除了老資格的倪夏蓮、單曉娜、付玉等人以外,1996年出生的德國選手 邱黨拿到了歐洲錦標賽的男單冠軍,而2006年出生的 費利克斯更是在不久前斬獲了歐運會的男單金牌,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尷尬的是, 中國乒協和國家隊一直都有對直拍選手的扶持政策,從蔡振華時代到劉國樑時代都是如此,然而最終的結果是發展情況反而不如歐洲直拍運動員,爲何會出現這一情況呢?下面就讓我們來深入分析一下。

一、歷史回顧

其實直拍打法的衰敗也是有一個過程的--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時候,國乒直拍正膠快攻就遭到了近乎毀滅性的打擊,被以瓦爾德內爾爲首的歐洲橫拍弧圈球運動員衝擊得七零八落,後來又被 改40mm大球徹底廢了,不過另一些直拍選手卻在這時候迎來了新生。

在充分了解有機膠水的特性後,兩面全部貼反膠的馬琳、王皓先後崛起,而韓國隊的日式直拍打法運動員劉南奎、柳承敏也獲得了新發展,再加上反手也使用反膠的劉國樑,這四個人中的三位都拿到了奧運會男單冠軍,而王皓也收穫了三枚銀牌。

然而2008年 無機膠水改革推行後,直拍運動員再遭重創,馬琳、柳承敏引以爲傲的近臺爆衝威力出不來,王皓想走中間路線、兩面相持拉弧圈又打不過同樣風格的橫拍選手張繼科等人,後來許昕拼湊出了一箇中遠臺相持的直拍打法,但成績已遠不如以上幾位前輩了。

二、自然選擇

雖然直拍打法衰敗的原因來自多個方面,但毫不誇張地說,國際乒聯的改革是其中最大的推手:改大球、無機膠水都讓以近臺搶攻爲主要得分手段的直拍運動員失去了一招致命的"殺手鐧",拼相持的話肯定就不如橫拍運動員了。

當然,國乒肯定是不能和制定規則的乒聯去較勁的,所以只能改變自己來適應規則,而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的直拍選手反而比歐洲衰退得更快,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其實是-- 中國乒乓球的競爭遠比其他國家和地區更加激烈。

舉個例子,倪夏蓮今年已經60歲,依舊是歐洲女乒的重要旗手,然而中國女乒的直拍運動員早在90年代就已經開始衰敗,到21世紀有且只有楊影拿了一個混雙世界冠軍,然後就徹底消失在了一線高手的行列當中,就是因爲我們的競爭太激烈,沒成績就要被淘汰。

而我們看倪夏蓮去盧森堡發展後,一出手就是歐洲女乒領域的極限,連續奪得歐錦賽、歐洲盃的冠軍:對手如此弱,她又怎麼可能被淘汰呢?單曉娜、付玉等人在中國的時候都排不上號,還不如倪夏蓮,但去歐洲就拿到了奧運亞軍、歐運會冠軍,怎麼可能輕易退役?

實際上明眼人都能看出,在當今乒壇的器材、技術格局下,讓直拍選手和橫拍運動員同時發展,橫拍選手的上限大概率更高一些,像中國這樣乒乓人才數不勝數的地方,每一級都在進行殘酷的優勝劣汰, 到國家隊層次的時候直拍選手就基本被淘汰得差不多了。

但是在中國被淘汰的一些直拍選手一旦換個地方的話,立刻就能成爲頂尖高手、絕對主力--實際上歐洲的直拍高手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是30歲以上的老將,甚至還有倪夏蓮這樣的60歲老奶奶,不是她們不退,而是年輕人沒有本事將她們頂下去而已。

三、體制差異

除了競爭環境的不同,中國和歐洲乒壇培訓體制的差異也對直拍選手的發展有着重要的影響。這時候有人不禁要問了:前面不是說國乒有專門扶持直拍打法的政策嗎?既然如此,那不是應該我們的直拍選手發展得更好嗎?

聽起來好像是這麼一回事,但基層的教練以及小將們的家長都是圈內的資深人士,他們對橫拍和直拍哪個成材率更高、哪個更有發展前途的判斷都是非常一致的,除非是直拍打法的真愛粉,或者說有的運動員的確在這方面有很強的天賦,否則大家很少會讓孩子去練直拍。

既然是走專業道路,那就是奔着成績而去的。從王皓對張繼科屢戰屢敗開始,近十幾年來直拍運動員的成績怎樣、橫拍運動員的成績又是怎樣人們都看得清清楚楚,誰願意再去冒險?更"要命"的是,哪怕直拍選手真的通過層層篩選打進國家隊後,他又要開始喫虧了。

國乒是舉國體制下的集訓隊伍,特長突出、漏洞也明顯的直拍運動員一旦和隊友們經常訓練, 特長就會不斷限制,漏洞則會逐漸被熟悉,這時候還能有什麼優勢呢?我們看許昕已經那麼強了,打張本智和全勝不敗,一遇到馬龍就各種被打穿,原因就在於此。

但是歐洲直拍選手就沒有這麼多限制,首先他們本身就是"野生"成長起來的運動員,選擇橫拍還是直拍幾乎全憑愛好和天賦,不會有太多的外界干預,比如費利克斯的哥哥艾利克斯打橫拍,但他自己因爲從小喜歡直拍,於是就選擇了這條發展道路。

此外,歐洲人的訓練量本來就不多,合練的次數更是少之又少,雖然隨着時間的推移,其他人對費利克斯的瞭解肯定會不斷增加,但也遠沒有達到馬龍等隊友瞭解許昕那麼多,所以他仍然能通過自己打法的 稀缺性來贏球,這是國乒直拍選手所不能獲得的條件。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國乒直拍選手的衰敗是多方面綜合的結果,首先 直拍打法本身已經在當前器材、技術體系中落後於人,其次 因爲落後所以導致中國乒壇在激烈的競爭中淘汰了太多直拍小將,最後 少數打到國家隊的直拍選手也在不斷的集訓中被隊友研究透了

當然,歐洲的直拍選手其實也不如橫拍--首先倪夏蓮等人原本就是中國培養的運動員,她們的勝利談不上是直拍的勝利,而是中國乒壇的勝利;其次即便有邱黨、費利克斯等後起之秀,但他們的成績也比不了橫拍打法的波爾、奧恰洛夫,與國乒的橫拍選手更沒法比。

對於普通球迷來說,乒壇打法越百花齊放自然越有看點,但 職業運動員是靠成績喫飯的,培養一位世界冠軍、大洲冠軍、全國冠軍至少要十幾年的時間,這時候教練和家長選擇成才率比較高的打法也是人之常情,這是大勢所趨,劉國樑也好、國乒也罷,都無力改變。

那麼大家對這一問題有怎樣的看法呢?歡迎留言談談自己的觀點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