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市場被低估是全球共識,國外投資者並非不願意投資中國。”他表示,期待中國資本市場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吸引更多長期資本入市。

淡馬錫2022財年(截至2023年3月31日)業績虧損及股東負回報引發市場關注。

財報顯示,淡馬錫去年集團層面淨虧損73億新元,摺合人民幣近380億元,同時按新元計算一年期股東總回報率爲-5.07%。這是淡馬錫自2016年以來最差的年度股東回報表現,也是自2003年以來第五次達到負值的一年期回報率。

不過,淡馬錫管理層表示更看重長期。淡馬錫中國區主席吳亦兵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處在加息週期當中,企業估值普遍下調,不管是MSCI全球(ACWI)還是MSCI亞洲(日本除外)指數,都錄得較大跌幅,由於二級市場資產佔到淡馬錫投資組合的一半左右,股東回報爲負也在預期之內。

根據IFRS9(國際會計準則)的要求,所有持股比例低於20%的投資(包括未出售部分)的單個年份市值變化須包含在損益表裏。如果不包括未實現市值損失,淡馬錫集團的運營利潤爲147億新元。吳亦兵稱,總體而言淡馬錫的投資組合已從疫情期間的低谷復甦,3年期股東複合年化股東總回報率爲8%,20年期和10年期複合年化股東總回報率分別爲9%和6%。

過去一年淡馬錫採取了較爲謹慎的“防禦姿態”,而對未來一年,淡馬錫依然較爲謹慎。吳亦兵認爲,美國市場未來仍可能加息或者衰退,而中國仍在緩慢復甦進程中。

針對當前中國資本市場存在的負面預期,他認爲,解決的關鍵在於引入更多長期資本。“中國資本市場被低估是全球共識,國外投資者並非不願意投資中國。”他表示,期待中國資本市場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吸引更多長期資本入市。

對全球經濟保持“謹慎”,關注中國經濟復甦機會

基於對宏觀經濟的謹慎判斷,去年淡馬錫投資組合呈現出明顯“防禦”特徵。

從項目投資和退出來看,淡馬錫都放慢了節奏。投資額爲310億新元,脫售額爲270億新元,淨投資僅40億新元,較上一財年的240億新元縮水八成。

從地域來看,淡馬錫的投資組合仍以亞洲爲主,該區域佔據總投資額的63%。其中新加坡(28%)仍是主戰場,中國(22%)和美洲(21%)緊隨其後。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佔比較上一年提升1個百分點,中國則保持未變。

“對全球而言,下一階段我們依然是比較謹慎的。”吳亦兵表示,一方面,通脹黏性較大,要想降到美聯儲2%的目標預計時間會比較長;另一方面,降通脹的同時經濟衰退的風險會上升。相對於部分市場觀點認爲經濟衰退不會出現,吳亦兵認爲風險只是被延遲而並非徹底消失,要麼承受金融緊繃,要麼承受經濟疲軟,二者至少要面臨其一。美國上半年銀行曝險就是一個後果,而商業地產的風險也不容小覷。

對於中國當前投資、消費、外貿數據的變化,吳亦兵認爲,這些都顯示中國經濟處在緩慢復甦當中。過去三年受疫情衝擊,大中小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都在發生變化,居民情緒快速恢復,但受收入預期影響,消費並沒有如預期爆發。“居民需要依賴自身進行資產負債表的修復,所以復甦是緩慢的過程。”他稱。

對於近期中國出口數據下滑以及市場對地方債務問題的擔憂升溫,吳亦兵也持相對謹慎態度。外貿方面,全球市場聯動,若國外需求下降,也會拖累中國出口;地方債務方面,目前監管當局正在推動隱性債務顯性化,而這邁出瞭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進擊”前沿科技,賦能旗下支柱企業

淡馬錫自2016年開始圍繞四大趨勢塑造投資組合,即數字化進程、可持續的生活、未來新消費和更長的壽命。契合這些趨勢的投資,已經從2016年的13%增至2023年的31%。

伴隨這一調整,同時疊加二級市場估值回落影響,淡馬錫持有的未上市資產整體佔比已從2013年的27%增至2023年3月末的53%。

吳亦兵向記者解釋了淡馬錫的投資思路。目前新加坡本土是淡馬錫投資佔比最重的地區,持股企業多爲傳統企業,分佈在航空、交通、能源等領域。淡馬錫通過投資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不僅是爲了抓住科技進步的巨大機會,也是爲自己所持的實體經濟進行“賦能”。

淡馬錫中國區副總裁沈曄強調了找到細分領域早期龍頭的重要性。她表示,每個行業中龍頭企業有資金、有人才、有數據,最有可能實現對技術的進一步推動。對這類企業的投資,更能帶動行業的整體發展。

“我們投資很多早期企業,是希望看到科技革命的最前沿,保證我們的主要企業跟上科技發展的步伐。”吳亦兵舉例稱,比如投資區塊鏈,並不是投資於虛擬貨幣,而是爲了保持對區塊鏈前沿技術的把握,保證下一輪金融科技變革中,旗下大型支柱企業不會被拋在後面。再比如大數據、AI,通過對前沿技術的投資和了解,以保證淡馬錫旗下電信等基礎設施企業能夠利用新技術實現效能提升,而不會被迭代淘汰。

針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淡馬錫中國區執行總經理黃喆君表示,投資最終還是要落到場景。“大模型肯定是一個革命性的創新,但一定不是AI的終點。我們最關注的還是軟件企業、平臺公司以及傳統制造業企業如何用AI等技術來進行提升效率。適用得好,就會獲得持續增長,反之就會被慢慢邊緣化。”他說。

A股被低估,資本市場是提振信心抓手

今年以來,一級市場“募資難”和“退出難”問題突出。淡馬錫不存在募資問題,但也面臨退出問題。儘管作爲長期投資者和資產所有者,在退出期限方面,淡馬錫承受的壓力相對較小。但對其投資的亟須資本支持的企業而言,儘快上市依然是“剛需”。

淡馬錫在中國投資了大量創新藥、創新療法等領域的企業。這類企業往往具有“四無”特徵——無收入、無利潤、無資產,但有大量無形資產。近年來伴隨港股市場推出18A,境內市場推出科創板,明確了“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准開展二期臨牀試驗”的條件。在此背景下,更多醫藥企業湧現發展,並實現上市。

據淡馬錫中國區執行總經理繆靜雯介紹,實踐中感受到科創板對創新藥企上市有較高的要求。“一期臨牀、二期臨牀是最需要資本的階段,如果等到藥已經快要上市了,對資本的需求高點已經過了。”她表示,資本想要推動創新藥的發展,就要承擔相應的風險,而在臨牀一期、二期、三期的風險實際上是可以計算的。大數據顯示,三期臨牀成功率在60%~70%,二期接近50%,一期在20%~30%。能計算的風險,就能定價。

“藥企上市之後,機構投資者可以實現分散投資。一家專業機構在投資的幾個股票中,可以實現一期臨牀、二期臨牀、三期臨牀等的風險組合,其中能夠投中一個百倍股,就已經非常成功了。”吳亦兵補充稱。

據他觀察,目前中國資本市場擁有明顯的投資價值,但被低估。“上市公司估值萎縮,償債能力會萎縮,融資能力也會同步萎縮,資產負債表整體收縮。企業只能減少再投資,減員增效。”他表示,當前的關鍵是引入更多長期資本,期待市場改革開放持續深化,爲更多長期資本入市創造條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