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18日訊(記者 史思同)今日上午10點,中原銀行3200萬股內資股及孳息在阿里拍賣平臺進行的第二次司法拍賣結束。整場拍賣除吸引到9人設置提醒、587次圍觀外,無一人報名,再次因無人出價而流拍。

據瞭解,該筆股權評估價爲5632萬元,此前第一次拍賣爲評估價的85折出售,本次二拍則是在一拍的基礎上再打9折,起拍價爲4308.48萬元,約合每股1.35元。但遺憾的是,即便價格一降再降也同樣鮮有人問津。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中原銀行已有2筆億元以上、4筆千萬元以上的大額股權進行了拍賣,但結果均是流拍。反觀該行年內被拍賣的部分小額股權,不僅成功售出,還同時受到多人競價。

業內人士指出,銀行股權本身對受讓方的資格條件有着較爲嚴格的要求,而投資人是否有接盤意願也與具體銀行股權定價、公司業績及盈利前景等因素有關。

實際上,近年中原銀行業績整體保持增長,盈利水平基本穩定,但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卻不容樂觀,今年以來股價更是持續低迷下行,接連打破歷史新低。數據顯示,截至7月18日收盤,中原銀行報收0.355港元/股,當日跌幅1.39%,較發行價縮水超85.51%。

年內至少5億股股份遭拍賣

近年來,中原銀行頻繁有大額股權遭到拍賣。據財聯社記者不完全梳理,僅是今年以來該行就有2筆億元以上、4筆千萬元以上的股權在阿里拍賣平臺進行了拍賣,但最終普遍未能成交。

今年2月1日,中原銀行1億股股份以1.054億元的起拍價進行第一次拍賣,較評估價打8.5折;一個月後,該筆股權折上9折進行了二拍。5月25日,該行約2.37億股股份進行第一次拍賣,起拍價即評估價約2.3億元,但此次流拍後,該筆股權尚未進行二拍。

此外還有今年1月3日,中原銀行5921.12萬股內資股以3789.51萬元的起拍價進行第二次拍賣。6月15日,該行3200萬股內資股及孳息以4787.2萬元的起拍價進行一拍;6月18日又一筆3730萬股內資股以3925.77萬元的價格進行一拍;6月21日一筆5300萬股內資股以4070.4萬元的價格進行一拍。隨後7月份,這三筆股權先後又再次打折進行了二拍。

與此同時,財聯社記者注意到,據其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末,中原銀行約有70.27億股內資股股份存在質押情形,佔已發行普通股股份總數的19.23%。此外,該行還有約22.84億股內資股股份涉及司法凍結。

據瞭解,今日剛流拍的3200萬股權便是爲法院所查封,所有人河南光彩集團發展有限公司爲該行第8大股東,持有該行約5.35億股股份,持股佔比爲1.46%。

“一般來說,大額股權頻繁拍賣,可能引發市場對其經營管理變化,進而影響業務正常開展,甚至影響發展戰略執行及市場聲譽等。”對此,業內分析人士指出,該行不少股份存在質押凍結、股權拍賣等情況,一定程度反映該銀行股權結構潛在波動性。

但同時他也補充稱,就目前拍賣情況來看,上述大額股權拍賣基本均未成交,股東也沒有頻繁變動,因此該行目前股權結構仍保持穩定。

部分小額股權成交有明顯價格優勢

對於上述股權拍賣頻遭冷遇的情況,該業內人士認爲或是投資人對公司未來股權治理結構以及盈利前景的預期等方面有擔憂。據他介紹,一方面,銀行股權本身對受讓方的資格條件有着較爲嚴格的要求;另一方面,投資人是否有接盤意願與具體銀行股權定價有關,也與公司過去經營業績以及未來經營發展前景等因素有關。

不過在上海證券研究所固收首席鄭嘉偉看來,投資者普遍對銀行股權熱情不高,多數銀行股權拍賣普遍難尋意向買家。除了上述因素以外,一方面銀行股權拍賣市場交易不夠活躍,整體流動性不足,投資方接盤銀行股權後只能拿分紅;與此同時,隨着監管趨嚴,投資方成爲銀行股東後在關聯交易方面也更加受限。

而從上述股權拍賣情況來看,今年以來拍賣的千萬級以上的大額股權中,起拍價格無論是絲毫不“折”還是“折上加折”,最終皆難逃流拍下場,甚至幾乎沒有任何意向投資者報名,似乎其股權拍賣的結果與價格因素的關係並不明顯。

但與此同時財聯社記者也注意到,與無人問津的大額股權相比,部分小額股權卻不僅能夠成功售出,甚至還會收到多位競買人的競價。

如今年2月份,中原銀行一筆25.07萬股股權以15.33萬元的價格成交,一筆22.56萬股股權以12.85萬元成交,兩次拍賣分別約合每股0.61元、0.57元。有意思的是,該兩筆股權拍賣過程中均受到了兩位競買人競價,其中前者經歷了20輪出價、後者也有5輪出價。

而就價格來說,以上兩筆小額股權的成交價,與今日剛流拍的3200萬股權起拍價相比,相差足有一兩倍之多,存在着較爲明顯的價格優勢。

上市以來股價已縮水超85%

公開資料顯示,中原銀行成立於2014年12月,成立之後其業績不斷增長,總資產更是以年均千億的速度持續擴張,成立不滿三年就成功於2017年7月登陸資本市場。

然而上市以來其股價表現並不樂觀,近年更是持續走低。數據顯示,2019年6月份及9月份,中原銀行先後經歷了兩次較爲劇烈的下跌,股價從2港元/股以上徹底跌至1港元/股左右。此後,該行股價便持續低迷下行,並不斷打破最低點。

截至7月18日收盤,中原銀行報收0.355港元/股,跌1.39%,較2.45港元/股的發行價縮水超85.51%,目前總市值爲129.8億港元。同時,當日盤中最低跌至0.33港元/股,再創歷史新低。

從業績方面來看,中原銀行上市後的首個完整年度,淨利潤就出現了高達四成的縮水幅度,此後業績回升但增速逐步放緩。2019年-2022年,該行分別實現營收190.22億元、194.28億元、192.83億元、256.11億元;淨利潤分別爲31.64億元、33.01億元、35.65億元、36.50億元。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近年來經濟環境複雜多變,銀行板塊估值低窪,今年以來在港上市的中小銀行股價走勢明顯分化,也反映對不同區域中小銀行經營前景預期等。不過該銀行近年業績表現及盈利狀況較爲穩定,整體基本面穩健,預計隨着經濟復甦,企業經營進一步改善,後續行情有望修復。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2021年年報中,中原銀行時任董事長徐諾金在致辭中明確提出了“突破萬億、迴歸A股”的發展目標。

而一年後的2022年報顯示,吸收合併三家銀行(洛陽銀行、平頂山銀行及焦作中旅銀行)重組後的中原銀行,2022年末資產規模成功突破萬億達13267.36億元。但與此同時,年報中關於“迴歸A股”的規劃及進展等內容卻隻字未提。

據瞭解,今年4月份中原銀行原董事長徐諾金辭任,隨後5月份該行董事會選舉郭浩爲董事長,並於次月獲得了監管批准。對於此前立下的迴歸A股目標,後續能否順利完成,尚存不確定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