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毅:未來CBA選秀都會是小年 體教分離使得人才被球隊提前攔截

直播吧7月19日訊 楊毅在近期的電臺節目上談到了CBA選秀和球隊網羅人才的細節。

楊毅闡述道:"CBA會從學校裏面找好苗子,但並非通過選秀。近些年遼寧從太原理工挖李虎翼、從上海交大挖黃秋實、新疆從清華挖齊麟都是例子。 因爲規則上如果球員在21歲以下且代表一傢俱樂部的青年隊打過2屆比賽(1年2屆),即可視爲該球員屬於此俱樂部培養出來的運動員。包括周琦之前出自阜新籃校,但去了新疆並代表新疆出戰,就算是新疆培養的球員。

" 而現在大學不允許球員保留學籍提前參加選秀或者打職業隊的,因爲大學是用了體育高水平球員名額把你招進來的,算是特長生,你得代表學校打CUBA,這是給過承諾的,想提前走是不可能的。所以參加選秀的大學生都是大齡球員,基本23、24歲,作爲籃球運動員已經錯過了最佳的發展時期。他不像NBA一樣在後來修滿學分也能拿畢業證,在國內不行,走了就算是放棄了大學文憑。像齊麟去新疆,是放棄了清華的學位。而且通過選秀進CBA工資太低,現在狀元工資的指導價是稅前50萬元/年。而如果你是進了俱樂部青訓體系,那就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天賦來跟俱樂部聊。

" 這就導致了整體上大學讀4年出來選秀的球員天賦水平下降了,厲害的球員提前出來和CBA球隊簽約了。大學CUBA是CBA選秀的來源之一,另外海歸也是重要來源, CBA規定海外歸來沒有球隊歸屬的球員要進入CBA也必須通過選秀。但海歸也不願意參加選秀,因爲控制不了去哪裏,而且掙得也少。比如王泉澤籤廣州、李添榮簽上海,也是通過上述的方式進了CBA。

" 所以在現行規則下,CBA可能以後都會是小年。包括過去王少傑、張寧、祝銘震都是通過選秀進的CBA,有些人問爲什麼大學、教育系統不能配合職業聯賽? 歸根結底是爲了教育的公平,這遠比體育發展和成績重要得多。我們的教育資源比美國更緊缺,所以如果佔用了優待資源的特招生在校期間就撕毀契約,這對於其他學生是不公平的(佔用了位子),而且對學校也是不公平的。再者說,體育方面的特招名額可以分配給其它方面,不是說只重視體育一件事。而且社會上更多的人重視教育公平,尤其是通過特長在招生中獲得優待的現象一直在削減。體育生的招生政策明年會有大幅調整,通過體育特長進入好大學的難度會提高。這麼一來,CUBA名校的生源會大受影響。但這是追求教育公平背景下的現象,在這個背景下我認爲任何犧牲都是值得的。過去是青訓系統往教育系統流入資源,而現在正好反過來,所以以後的CBA選秀會更雞肋。

"CBA想要推動體教融合,但一個職業聯賽想推動的話並沒這個能力,而且絕大多數人也會贊同教育系統力求公平。只要體教分離,就會攔住大多數孩子真正參與專業體育。現在的小姑娘,到底有多少人打籃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