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投安信期貨

中國疫情防控放開後的原油採購需求一度是年內全球原油市場的最大亮點,而這一預期也隨着國內經濟復甦力度的削弱有所下調;繼2021年我國對進口混芳、輕循、稀釋瀝青加徵消費稅後,今年6月30日起進一步明確對異辛烷、混芳等汽油調和原料徵收消費稅,調油市場的利潤空間被進一步擠壓。爲了解山東地區煉化企業的真實採購需求、煉廠加工利潤和強度,以及成品油市場格局的最新變化,7月11-14日我們走訪了山東濰坊、東營、淄博3市的10家單位,調研了4家煉廠、4家貿易商、1家原油交割庫及1家行業資訊機構,主要收穫如下。

一、原料市場的重構

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原油出口執行禁運及限價制裁後,中國煉廠有了更多折價原料的選擇。以地煉常規使用油種ESPO爲例,俄烏衝突暴發前2021年發往日韓和美國的貨量佔比分別爲15.6%、6%,2023年以來這部分出口量被完全分流至中國和印度。因今年2月主營對ESPO的買盤清淡,3月到貨期的DES報價對布倫特原油期貨貼水一度達到8-9美元/桶,近來主營煉廠增加了對ESPO船貨的採購,貼水修復至4美元/桶左右,但仍具有明顯價格優勢,是地煉企業和民營大煉化的重要選擇油種。而俄羅斯西部港口原本流向歐洲的烏拉爾原油則更多被分流至印度和中國主營煉廠,對地煉而言並非性價比之選。

對於沒有原油進口配額的煉廠、特別是瀝青型煉廠而言,稀釋瀝青也是重要的煉化原料,瀝青毛利高時煉廠會主產瀝青,瀝青加工利潤偏低時煉廠會轉產渣油,進一步進入焦化裝置生產汽柴油或直接銷售中間料。去年8月馬來西亞稀釋瀝青貼水一度達到33美元/桶,目前貼水16美元/桶也極具價格優勢,但較原油進口相比需多徵收1218元/噸消費稅和8%稅。除此之外,馬來西亞混合原油也是目前部分地煉企業的重要選擇,目前輕質產品貼水13美元/桶左右,考慮產品出率後較ESPO的價格優勢達到3-5美元/桶。且今年以來市場出現了重質原油和凝析油調和而成的混合輕質原料,對布倫特貼水達到18-19美元/桶,對山東原料市場構成一定衝擊,但後期調和原料完成去庫後預計升貼水會有修復空間。

注:除勝利原油爲FOB報價外,其他均爲遠期現貨DES報價。

由此來看,隨着市場中折價貨源的增多,以往地煉常規進口的巴西、西非、挪威等油種並不具備價格優勢,市場份額出現明顯回落,剩餘原料缺口更多依靠國產勝利油、海洋油補充。從全國總體的煉化原料進口來看,隨着俄羅斯原油、馬來西亞原油、稀釋瀝青&燃料油進口量的增加,常規原油在原油進口總量中的佔比一度自2021年之前的27%左右下滑至17-18%,中國原油採購對常規油種市場的影響有所弱化。

注:常規油種選取地煉以往主流進口的巴西、阿曼、剛果、安哥拉、挪威5個來源國爲代表。

今年3月青島港在稀釋瀝青通關時發現性質差異較大的低密度原料,疑似涉及敏感原料在進口配額約束外進口的問題,4月起稀釋瀝青通關大面積遇阻,一度引發市場對原料問題的擔憂。從我們瞭解的情況看,前期積壓船貨已有部分按稀釋瀝青、其他燃料油或其他重油的名義卸貨進口,但更多是爲了解決滯留貨的問題,並不意味着原本加工稀釋瀝青煉廠原料問題的徹底解決。因此,原產委內瑞拉的稀釋瀝青大概率得以繼續通關進口,對於瀝青加工原料而言緊缺問題相對4-5月有所緩解,主要變數在於7月20日美國對雪佛龍進口委內瑞拉石油出口至美國的許可到期後,其相關原料是否會增加對歐美外市場的供應;但轉向其他燃料油、其他重油名義進口的原料仍有風險。

由於去年四季度中國已爲2023年增發2000萬噸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配額,因此目前地煉企業的剩餘配額相對充裕。第二批、第三批進口配額累計發放1.74億噸,佔年度配額總量的91.6%,部分地煉企業及民營大煉化因上半年節約配額使用,目前發放比例僅爲85%,因此原則上仍有1587萬噸的第四批配額有待發放。從進口原油熱度來看,更多的折價原料選擇爲煉廠提供了相對豐厚的加工利潤,因此進口需求相對旺盛,上半年我國進口原油2.82億噸,同比增長11.7%,節奏上看第4批配額的發放將對原油採購形成拉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