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3年7月21日(星期五)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介紹2023年上半年外匯收支數據情況,並答記者問。

記者:當前中美利差保持高位,是否加劇資本流出壓力,下半年資本投資中國債券市場可能呈現怎樣的態勢?

王春英:今年一季度,我國國際收支呈現經常賬戶順差和資本賬戶逆差,而且是自主平衡的狀況。資本項下的逆差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趨穩的態勢,並且其中各類境外投資合計已經恢復了淨流入。從上半年看,跨境資金流動相對穩定,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這是對您第一個問題的回應。

您第二個問題提到了資本投資中國債券市場會是怎樣的態勢。關於債券投資,今年以來全球跨境債券市場表現仍然是比較低迷的,但是外資投資中國債券市場總體向好。我們有幾個數據可以看一看,如果不考慮到期兌付的因素,今年上半年外資淨買入境內債券是近790億美元,扭轉了去年淨賣出的趨勢。尤其是二季度外資淨買入境內債券585億美元,處於季度比較高的水平。如果考慮到期兌付,外資已經連續兩個月淨增持境內債券。其中6月份淨增持超過110億美元,同時從持有者的結構來看,境外央行依舊是投資中國債券市場的主要外資機構,同時境外金融機構在中國的債券市場表現也很活躍。上述這些情況充分體現了中國債券的投資價值和中長期配置價值。這是一個當前的數據表現。

展望未來,境外投資者還會繼續增持、穩步配置人民幣資產。因爲人民幣資產分散化的投資價值和滿足投資者多元化配置的優勢還在。之所以這麼講,是因爲中國的貨幣政策堅持以我爲主,人民幣債券和發達國家、新興經濟體的債券走勢都不同。同時,我國債券市場規模在全球仍舊處於第二位,流動性很好,便利投資者進行分散化的資源配置。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國債券市場是有吸引力的。

從一組數據也可以看到,中國債券市場已成爲境外投資者全球投資佈局的重要選擇。截至今年6月底,全球已經有60多個國家的1100多個機構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機構的交易活躍度也在不斷上升,去年外資機構的總交易量已經超過了兩萬億美元,比大幅開放之前的2016年增長了8倍多。另一方面,外資機構投資標的也有所擴大,除了國債、政策性金融債,還有同業存單,現在境外機構也逐漸投資於中國的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信用債,以及資產支持證券等標的。

從政策上來講,中國穩步推進債券市場開放,便利境外投資者投資。現在已經開通了債券通,並且推動債券通與直接入市、QFII、RQFII渠道整合,今年5月份開通了互換通業務,有利於境外投資者規避利率風險。下一步,將持續優化債券市場開放,不斷推動產品和服務創新。

總的來看,中國債券市場堅持漸進可控,平衡效率與安全的原則擴大對外開放,外資投資中國債券市場有穩定和可持續的增長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