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一書預言,人工智能將從顛覆駕駛開始。

近日,專注於汽車自動駕駛芯片的企業Black Sesame International Holding Limited赴港上市,中金公司和華泰集團是聯合保薦人。

隨着汽車產業的火熱,諸多其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紛紛上市謀資金以求得更大發展,2023 年至今,僅我國 A 股市場就有約 17 家汽車及零部件廠商上市,但是關於汽車自動駕駛芯片還未有公司上市。若黑芝麻智能成功上市,其將成爲國內自動駕駛計算芯片第一股。

短期內未盈利

黑芝麻智能是一家年輕的科技公司,成立於2016年,主營業務是生產智能機車計算SoC及提供基於SoC的解決方案,黑芝麻智能在其招股書上寫着,使命是用芯賦能未來出行。

汽車芯片對於自動駕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作用相當於人類的大腦。自動駕駛技術包括視頻攝像頭、雷達傳感器以及激光測距儀,芯片的作用就是通過前面的儀器收集數據進行數據處理以實現對環境的感知、決策和控制。

據招股書,2020年-2022年(下稱“報告期”內),黑芝麻智能的營收分別爲0.53億元、0.61億元及1.65億元,逐步增長。與此同時,公司虧損卻逐漸擴大,分別爲2.93億元、7.22億元、10.53億元,增收不增利。

利潤虧損的背後,是黑芝麻智能高額研發投入,報告期內,其研發投入分別爲2.54億元、5.95億元、7.64億元,總額共計超1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黑芝麻智能在招股書中預計2023年的虧損淨額將大幅增加,並可能在短期內繼續產生虧損淨額。

對此,黑芝麻智能表示,因爲公司正處於在快速增長的車規級SoC及解決方案市場擴展業務及營運的階段,並持續投資於研發,日後可能無法實現或維持盈利能力。

以18C章謀上市

而公司的高額研發費用或與港交所的規定有關。

3月31日,港交所《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上市規則》第18C章正式生效,主要針對未開啓商業化或處於商業化初期的科技型創業企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硬件等五個行業。在上市標準上,港交所18C章對未商業化公司的研發資金投入方面要求頗高。

據悉,自此規則生效以來,黑芝麻智能是第一家以此規則正式遞交A-1上市文件的企業。其研發支出遠超標準,報告期內,其研發支出佔營收的比例分別爲480.2%、984%及461.8%。

將港交所18章C對特專科技公司的要求對標A股科創板,可以發現,科創板對企業的上市條件要求,除了市值,收入、淨利潤、研發投入、現金流等硬性財務指標外,還從營收、研發人員數量、研發費用、發明專利等角度考察企業的科創屬性。其中,硬性財務指標越好市值要求越低。

相比之下,18C章下的企業上市標準上,在市值上關注高估值、關注研發投入,同時也注重第三方投資。

估值增長122倍

“芝麻開花,節節高升”,這是黑芝麻科技創始人之一單記章在此前接受採訪時,坦言公司名字後的寄託。

除了高研發投入外,黑芝麻科技也得到了衆多資本青睞,2016年至2021年,5年間黑芝麻智能共融資10輪,獲得了包括東風資產、上汽投資、蔚來資本、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富賽汽車、聯想創投、君海創芯、芯動能投資、招商局創投等衆多投資機構的投資。

最後一輪融資交易後,公司估值從1810萬美元上漲到22.18億美元,近7年估值增長了122倍。

資本青睞或許和黑芝麻智能的技術背景相關。

據招股書,公司創始人爲單記章和劉衛紅,在此前採訪中透露,兩人爲黃岡中學的同學,單記章在清華大學碩士畢業後赴美加入了硅谷的半導體公司OmniVision,OmniVision成立於1995年,2000年在納斯達克上市,劉衛紅則是博世底盤制動事業部亞太區總裁,具有汽車製造業的經驗。同時,據招股書,截止2022年底,黑芝麻智能916名全職員工,其中有783名爲研發人員,佔比爲85.5%。

據Frost & Sullivan數據,按2022年SoC的出貨量計算,黑芝麻智能是全球第三大供貨商,全球市場佔有率和中國市場佔有率分別爲4.8%和5.2%,僅次於英偉達和地平線。該公司預計,2023年公司將交付超過10萬片SoC,是2022年出貨量的4倍。

未來,黑芝麻智能是否能通過搶佔市佔率來擴大商業化規模以盈利,值得投資者期待。

(文章來源:國際金融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