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摘要:

下游開工情況有所好轉,預計後市硅料價格延續穩定微漲態勢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數據顯示,本週國內N型料價格區間在7.0-8.2萬元/噸,成交均價爲7.60萬元/噸,周環比漲幅爲2.01%;單晶緻密料價格區間在6.3-7.4萬元/噸,成交均價爲6.74萬元/噸,周環比漲幅爲2.59%。本週硅料市場延續漲勢,主要系,其一6月底積壓的硅料庫存基本消化殆盡,剩餘部分已在合理區間內;其二下游開工情況有所好轉,需求拉動價格扭轉。而P型硅料由於市佔率超80%,漲幅超過N型硅料。考慮到目前硅料價格已基本貼近生產成本,且下游需求有所好轉,我們預計後續價格或將維持穩定微漲態勢。硅片方面,M10單晶硅片(182 mm /150μm)成交均價爲2.80元/片,周環比持平;N型單晶硅片(182 mm /130μm)成交均價爲2.88元/片,周環比增幅0.35%;G12單晶硅片(210 mm/150μm)成交均價爲3.75元/片,周環比持平。本週硅片價格持穩爲主,N型M10硅片微漲。組件端,SMM7月20日數據顯示,主流報價在1.18-1.39元/瓦之間。光伏電站投資成本中,組件成本佔比較高,組件價格的下降將使得電站投資回報率提升,從而刺激下游裝機需求,電站運營商有望受益於規模增加,回報率進一步提升,進而增厚業績。

1-6月光伏、風電裝機維持較快增長,合計新增裝機超1億千瓦

7月21日,國家能源局發佈1-6月份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27.1億千瓦,同比增長10.8%。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4.7億千瓦,同比增長39.8%,累計新增7842萬千瓦,較去年同期增加4754萬千瓦;風電裝機容量約3.9億千瓦,同比增長13.7%,累計新增2299萬千瓦,較去年同期增加1005萬千瓦。光伏、風力發電維持較快增長。1-6月份,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1733小時,比上年同期減少44小時。其中,水電1239小時,比上年同期減少452小時;太陽能發電658小時,比上年同期減少32小時;核電3770小時,比上年同期增加97小時;火電2142小時,比上年同期增加84小時;風電1237小時,比上年同期增加83小時。1-6月,我國風力及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分別同比增長13.7%和39.8%,維持了高增長態勢,後續在“雙碳”目標的推動下,可再生能源發電將持續受益,特別是在硅料、組件等價格進入下行通道的背景下,光伏電站裝機需求有望回升,規模將加速增加。

用電需求提升帶動動力煤價格上漲,後市或難有大幅上漲空間

截至7月20日,秦皇島動力末煤(Q5500)平倉價爲875元/噸,環比上週增加34元/噸,升幅爲4.04%。本週,動力煤價格小幅上漲,我們判斷主要系高溫天氣來襲,帶動製冷用電需求上升,動力煤需求因此提振,帶動動力煤價格小幅上漲。整體來看,2023年上半年,煤炭供應充足,電廠/港口庫存歷史高位,保障了夏季用電高峯需求。供應方面,1-6月我國原煤生產穩定增長,進口高位增長。其中國內生產原煤23.0億噸,同比增長4.4%;進口煤炭2.2億噸,同比增長93.0%。截至7月21日,環渤海主流港口煤炭庫存合計2591.9萬噸,環比上週增加1.8萬噸,增幅爲0.07%。根據CCTD中國煤炭市場網監測數據顯示,截止7月14日,沿海區域動力煤終端用戶存煤較去年同期增長32%;內陸區域動力煤終端用戶存煤較去年同期增長15%,下游煤炭庫存水平仍處高位。我們判斷,受迎峯度夏用煤需求支撐,短期內市場煤價格或難下行。但考慮到目前電廠持續維持高庫存策略,以兌現長協煤爲主,現貨採購僅作爲補充,疊加長協保供兜底,進口煤同比大增,港口庫存保持高位的多重背景下,市場上行空間或將受限。

預計後市國內天然氣價格承壓,美國天然氣價格呈震盪走勢

截至7月19日,全國LNG出廠價格指數爲4123元/噸,環比上週上升31元/噸,升幅爲0.76%。7月19日,7月下旬中石油直供西北液廠原料氣競拍結束,此次競拍結果爲,原料氣價格爲2.14-2.2元/方,較上期漲0.06-0.1元/方。液廠生產成本約爲3755.5-3842.5元/噸,較上期漲87-145元/噸,成交量爲8800萬方。此次競拍,雖然原料氣價格較上期有小幅上漲,但本次原料氣投放量較上期增加,疊加目前下游需求低迷,市場看跌情緒增加,我們預計後市天然氣價格仍承壓。截至7月20日,美國天然氣期貨價格爲2.75美元/百萬英熱,環比上週上升0.2元/噸,升幅爲7.84%。根據美國國家氣象局顯示,目前美國國內氣溫持續升高,高溫天氣或將帶動發電降溫需求持續增加,從而帶動美國國內天然氣需求增加。此外,歐洲市場潛在需求增加或將帶動美國天然氣市場看漲心理。考慮到美國天然氣庫存較爲充足。綜合判斷,我們預計未來美國LNG期貨價格將呈震盪趨勢。

投資建議

隨着我國對節能減排行動的不斷深入,節能減排產業鏈也受益於其綠色低碳的核心發展迅速,並且帶動相關產業設備發展。其中壓濾機等過濾成套裝備在新能源領域的應用包括用於鋰電池、光伏、核能、生物質能源等領域的壓濾機。推薦關注鞏固礦物及加工領域,同時積極開拓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市場,在鋰電池行業建立了領先優勢的【景津裝備】。

在全球開展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我國也在抓緊全面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不斷推進清潔能源的投資發展。目前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不斷優化,以風光爲代表的清潔能源發電建設快速發展,尤其是在進入2023年後,光伏上游原料硅料、硅片、電池片價格下跌且有望持續的背景下,光伏運營商有望迎來一波利潤增長空間。電站運營商將充分受益於組件價格的下跌以及拖欠補貼的持續回血,相較於前兩年呈現出裝機速度加快的趨勢。在此,推薦關注光伏運營規模領先,自身業績確定性較強的下游電站運營企業。受益標的包括【芯能科技】、【晶科科技】、【太陽能】、【廣宇發展】、【林洋能源】、【金開新能】、【京運通】。

2023Q2,火電企業業績相較於2023Q1在持續修復,行業基本面向好得到進一步驗證。一方面,在政策加持下,長協煤履約率有望提升,同時疊加進口煤增量衝擊,入爐煤價有望繼續下跌。另一方面,自從電價改革實施後,多地電力市場成交價均實現20%頂格上浮。江蘇、廣東等地的2022年年度雙邊交易均價也逼近了頂格線。隨着成本端壓力下行,收入端電價上浮,火電盈利能力持續改善。我們認爲電企盈利既受益於煤價成本下跌,同時也受益於煤機+風光裝機增長,此外從規模效應等多角度出發比較,受益標的包括【粵電力A】、【天富能源】、【華能國際】、【浙能電力】、【大唐發電】、【華電國際】、【江蘇國信】、【建投能源】、【長源電力】、【寶新能源】。

風險提示

1)碳中和相關政策推行不及預期;

2)動力煤、天然氣需求季節性下降;

3)電力政策出現較大變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