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寒冰报道 7月25日,女足世界杯打完首轮全部比赛,32队均亮相。这一天,有两支亚洲球队表现令人意外:一是韩国0比2不敌哥伦比亚,二是菲律宾女足1比0击败了东道主新西兰。两场比赛,又贯穿着同一件我们不能忽略的事件:亚洲女足的归化问题。

韩国在第78分钟,仅落后一球之时派上了她们的16岁归化球员费尔,该球员不仅是韩国女足首位归化球员,也创造了世界杯女足最年轻上场纪录;而25日获得历史性胜利的菲律宾,在归化的道路上更夸张,她们23名球员中仅有中场卡斯塔尼亚达出生在本土,其余22人全部是归化球员。

纵观本次参加世界杯的东亚女足各队,日本女足尚可继续早已成熟的传控体系立足于世界,中国女足呢?失去传统技术优势之外,多年刻意强化的技战术"男子化"之路是不是已撞上天花板?在女足世界欧美优势越发不可撼动的背景下,仍要坚持女足男子化的道路,那么归化,是否将成为东亚女足的终极选择?未来,中国女足是否也会步菲律宾和韩国女足之后,开启归化道路?

女足世界杯首轮,中国与韩国女足都在出线的关键之战中,于身体对抗、传接技术、整体战术、力量与体能等核心要素上,全面落后于对手。中国女足多年来一直努力追随世界女足"男性化、大型化"潮流,方向先不论对错,遗憾的事实是,虽然我们在对抗和力量上的确有明显提升,但凭借目前的女足人口、青训体系,不管我们如何努力,客观上都很难在身体素质上达到欧美一流劲旅的标准。

面对在欧洲并非顶级的丹麦女足,中国女足在身体对抗上显示了足够的强度,也在上半场展现了一定的成功率,但遗憾的是,我们似乎把所有能量都用于对抗,反而在其他关键的技战术传接方面,失去了原有的优势。而在对手逐渐适应比赛节奏,打出状态之后,我们逐渐落于下风,面对欧美强队惯用的高位逼抢表现非常吃力,最终也被对手利用先天身高优势绝杀。

韩国女足被哥伦比亚女足爆冷,比赛过程大体类似。韩国女足同样是在身体对抗方面处于下风,对手的高位逼抢导致防线球员失误不断。尤其是在传接球方面,以往原本是东亚三强能与欧美抗衡的传统优势,如今的局面却是,对手的传接更熟练默契,成功率更高。客观说,中韩女足除了传统的身体对抗劣势之外,原本领先的个人技术、传接成功率以及整体战术也陷入了全面落后的困境。

而曾经的女足"第三世界"球队,却凭借身体对抗优势和留洋球员锻炼出的实战素质,进步神速。不仅哥伦比亚女足,首轮爆冷的尼日利亚、牙买加女足、以及一球憾负欧洲冠军的海地和次轮取胜东道主的菲律宾,表现都令人刮目相看。

囿于女足人口基础薄弱,女足联赛环境不佳,近年随着欧美女足职业联赛的井喷式发展,中国女足在身体素质、个人技术、战术思维等方面与欧美强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中国足协的确在强化女足球员身体对抗能力方面做出了努力,包括近年大量派出女足球员留洋,但首战欧洲二流的丹麦女足可见,这些努力收效甚微。

对于东亚女足而言,如何面对和弥补自身同欧美劲旅在对抗、力量方面的差距,是未来能否保持三足鼎立格局的关键,就连传接球体系最成熟的日本女足也不例外。

简单粗暴的理论模型,还是两条路,一条是所谓"扬长避短"--就是坚持东亚人种自身的柔韧、灵巧,坚决打复杂的传控足球,以此克制欧美的身体优势。这条道路,目前日本女足仍在坚持。

另一条则是坚持所谓"男足化"。让东亚女球员,能像欧美球员一样冲击和对抗,并且还不能太粗糙。这是女足"男足化"在东亚的最低标准,只有具备了如此的身体标准,东亚女足才有可能以欧美的方式,打败欧美强队。

败则求变,一贯保守的韩国足球,打破传统的归化居然首先在女足实现。年仅16岁的美韩混血前锋凯茜·费尔,首战哥伦比亚仅获得了短暂的替补出场时间,但却是韩国女足在对抗表现方面非常突出的一位球员。不仅是韩国女足,曾被中国女足21比0"羞辱"的菲律宾女足早已受益于归化:昨天1比0击败世界排名领先20位的东道主新西兰,不仅赢得世界杯首胜,也是菲律宾女足历史上最大的胜利。

这支首战仅0比2小负瑞士的菲律宾女足,23名球员仅有中场卡斯塔尼亚达出生在本土,其余22人全部是归化球员。其中多达18人来自美国,后卫拜尔德,中场萨维基分别已为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女足出过场,中场艾格斯维克、塞拉诺也都效力过挪威女足国青队。这样一支几乎完全由归化球员组成的菲律宾"美欧女足"二队三队,未来很可能成为中国女足在亚洲的主要对手之一。

鉴于中国女足目前薄弱的青训基础,以及并不稳定的留洋状态,中国女足要以"男足化"方式重返世界一流,未来恐怕也将不可避免地考虑归化之路。比如,在女足运动高度发达的美国中学、大学和各级别女足联赛,要找到有一定实力的华裔女性球员,选择面并不小。

而且归化近年来一直是中国体育快速提升成绩,进而带动相关体育产业发展的有效策略,冬季项目已经大受裨益,就连中国男篮也已进入归化轨道。中国男足的归化因为种种内耗导致失败,但并不能说明归化对足球类的多人项目无效。概而言之,如果中国足球的决策层仍然坚持认定,女足只有坚持走欧美"力量化"、"大型化"的"女足男子化"才能复兴的话。那么从二代、三代移民中选择血缘归化,就将是中国女足未来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