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政策》雜誌7月24日文章,原題:對制裁的熱衷將導致美國衰敗  設想這樣一個畫面:一個由所有被美國製裁的政府和官員以及相關人員參加的全球峯會。這張全家福將包括來自非洲、亞洲、拉美和中東的領導人,看起來與七國集團等全球聚會沒有什麼不同。

制裁不斷增多

過去20年裏,制裁已成爲以美國爲首的西方政府的外交政策工具。最近,美國因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而對其實施制裁,並以國家安全爲由對中國企業實施制裁,這意味着這兩個大國已經被加入美國所謂的“壞男孩俱樂部”,其他成員還包括緬甸、古巴、伊朗、朝鮮、敘利亞和委內瑞拉。

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個數據庫顯示,共有6個國家——古巴、伊朗、朝鮮、俄羅斯、敘利亞和委內瑞拉——受到美國的全面制裁,這意味着美國法律禁止了與這些國家的實體和個人進行的大多數商業和金融交易。另有17個國家,包括阿富汗、白俄羅斯、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塞俄比亞、伊拉克、黎巴嫩、利比亞、馬裏、尼加拉瓜、蘇丹和也門等,受到有針對性的制裁,這意味着美國法律禁止與這些國家的特定公司、個人以及政府建立金融和商業關係。

普林斯頓大學的數據庫則顯示,包括中國、厄立特里亞、海地和斯里蘭卡在內的另外7個國家受到了具體的出口管制。這份已經很長的清單甚至還沒包括對薩爾瓦多、危地馬拉或巴拉圭等國的個人和企業實施的針對性制裁,也不包括對巴爾幹半島或克里米亞、頓涅茨克或盧甘斯克等地區實施的制裁。

美國財政部的報告顯示,到2021年,美國對目標經濟體的9000多個人、公司和部門實施了制裁。美國總統拜登執政的第一年,在全球範圍內新增了765項制裁,受美國某種形式制裁的國家加起來佔全球GDP的1/5多。現在,全球越來越多政府正在尋求改寫全球金融體系的規則,主要是爲了應對美國無處不在的制裁。是時候反思這些懲罰性措施是如何侵蝕其本應維護的西方秩序了。

更多國家加入反制裁

中國在美國製裁國家名單上異常高的佔比是個問題。這是因爲北京把自己塑造成了全球南方國家的經濟、外交和道德盟友。與這些受制裁國家中的許多國家不同,中國擁有經濟實力、日益增長的外交影響力、貨幣穩定性和流動性,以此來推動人民幣和中國的金融計劃在國際上被更多采用。

全球南方越來越多的不受制裁的國家正在加入一個平行的反制裁的世界經濟體系。巴西總統盧拉4月訪問北京後,再次重申了他對打造金磚國家之間貿易貨幣的支持。在提出這一倡議時,盧拉提到了他對美元主導的全球經濟的擔憂,即美國利用美元的主導地位來實施懲罰性的外交政策。在金磚國傢俱樂部(至少有6個其他新興經濟體正在排隊加入)成員中,有兩個國家受到某種形式的制裁:中國和俄羅斯。另外3個國家,尤其是印度,都是與美國關係日益密切的國家,因此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受到美國的制裁。這就是說,即使是美國的合作伙伴也在對沖華盛頓域外製裁政策的風險。

盧拉的承諾代表了許多全球南方國家擺脫美元主導地位和美國金融體系的真實願望。華盛頓是時候認識到,它對制裁的熱愛可能正在損害自己在全球的經濟和外交實力。除了剛剛開始但可能持久的取代美元的努力之外,還有一個對西方影響力更直接的威脅:對購買不良債務的次級制裁。當國家拖欠貸款或者看起來接近於拖欠時,大型貸款機構將尋求在二級債務市場上以較低的價格將這些債務出售給其他投資者。當這些國家受到美國製裁時,西方投資者不願購買它們的不良債券,而往往與美國對立的行爲者會買入。

並未產生預期效果

不幸的是,美國政策制定者不太可能在短期內認真反思他們對制裁的熱衷。制裁的使用簡單、廉價,而且比軍事行動的威脅更大。制裁已成爲美國的萬能工具,旨在表達對一些事物的反對,而不管它們是否有助於還是損害美國的長期利益。制裁是一種美德信號,讓政客們在面對特定問題時彰顯他們正在做些什麼。

美國政策制定者需要明確和誠實地說明制裁的預期目標是什麼,美國對如何在短期和長期內加強了受制裁國家的政府及其經濟盟友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否則就像我們在古巴、伊朗、朝鮮和委內瑞拉看到的那樣,制裁並沒有產生預期的政權更迭的快速結果,反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加強了被制裁政權之間的聯盟。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美國兩黨決策者清醒地考慮一個基本事實:有時制裁不起作用。在許多情況下,制裁正在不斷損害美國的利益。(作者克里斯托弗·薩巴蒂尼,陳欣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