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曉穎 雷婭玲

社交媒體的花式“種草”讓人們意識到,夏季高溫酷暑,防曬是一件重要和必要的事兒。無論是物理防曬還是化學防曬,如今各類防曬降溫新品層出不窮,而產品也是各式各樣越來越細分。

一些新消費公司就此瞄準商機,深耕細分賽道,推出各類爆款,賺得盆滿鉢滿,其中有些拿到了新一輪的融資,甚至還有準備衝擊上市的。

熱賣的各類防曬單品

今年夏天走在大街上,隨處可見的是穿着防曬衣、戴着防曬面罩和遮陽帽的人。防曬衣、防曬帽、冰袖、防曬口罩等“物理防曬”裝備熱賣,曾經“海灘限定”的“臉基尼”也有了升級款。

“穿戴式”防曬在今年夏天成了當季爆款。

今年6·18購物節期間,在天貓平臺上,“新一代”防曬服飾銷量同比增長180%。唯品會數據顯示,7月以來,防曬相關產品成爲消費者關注的重點,防曬衣銷量同比翻倍,兒童防曬衣銷量同比增長221%。

爲何人們會對物理防曬用品追捧?

熱衷於購買“臉基尼”和其他防曬衣帽的在校大學生小王告訴記者,她選擇防曬面罩主要是因爲皮膚脆弱敏感不能使用化學防曬用品(皮膚劃痕症,曬到也會長痘、泛紅等,對防曬霜內含化學物質過敏,會大面積泛紅發癢)。在她的認知裏,如果不進行化學防曬單單打傘不僅不能起到較好的防曬效果,且會由於打傘造成一系列不便。此外,“防曬不僅僅是防止曬傷曬黑,更是抗衰抗老。”她補充道。

小王的另一位同學也表示自己買各種防曬衣帽,“爲了防曬,怕曬黑,曬傷也會痛,用防曬霜會悶,用物理防曬也是圖方便,而且還省錢。”

第一財經記者查詢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多家銷售防曬面罩的商家月銷量都在幾千以上,比較知名的專業類品牌如蕉下的防曬面罩銷量最高超過10萬,Ohsunny品牌的防曬面罩銷量超過8萬。

當然,除了前述的各類物理防曬單品,對於日化、化妝品企業來說,夏季無疑是各類防曬霜銷售旺季。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幾乎所有的國內外品牌企業都會推出各種防曬霜、乳以及噴霧,“每年夏天,賣得最好的肯定是防曬類的產品。”一些化妝品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Euromonitor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防曬化妝品市場規模達到120.13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155.43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6.88%。

挖掘細分賽道,跑出黑馬公司

京東此前發佈的2023年春夏出遊季消費數據顯示,防曬品類在進入夏季後迎來爆發。隨着防曬品類精細化趨勢的產生,防曬產品逐漸細分,其中專注於兒童防曬的產品銷售增長明顯。京東數據顯示,出遊季期間,兒童防曬品類成交額同比增長超6倍。

海龜爸爸是一家成立於2019年的新消費公司。公司創始人許餘江勝告訴記者,品牌成立時主打兒童防曬,早前國內這個細分賽道是空白,如果家中的小朋友需要防曬都會用媽媽使用的產品,市場上鮮少有針對小朋友的防曬單品。公司切入這一賽道後,發現年輕的90後、95後媽媽羣體很願意接受“兒童防曬”的概念,而年輕媽媽羣體在這一方面也很有意識。由於定位精準,公司成立後銷售額連年高速增長,2021年的增長是250%,2022年則是300%。今年,公司還獲得了全球最大的私募機構L Catterton的投資,此前這傢俬募機構在中國日化美妝本土企業中僅投過丸美一家,後者於2019年上市。

在海龜爸爸之前,防曬這一領域的佼佼者則是蕉下。作爲一家成立不到十年的公司,蕉下靠着賣防曬傘、防曬衣等出圈,並在2022年遞交了赴港上市的申請書。第三方機構灼識諮詢數據顯示,以2021年總零售額及線上零售額計,蕉下分別以5.0%及12.9%的市場份額位列中國第一大防曬服飾品牌。

根據截至去年10月更新披露的數據,蕉下在深耕防曬賽道上可謂一等好手。公司的營收在資本加持下快速增長,由2019年的3.85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24.07億元,複合增長率高達150.04%。2022年上半年,蕉下營收高達22.11億元,同比增長81.3%。

除了零售品牌,國人防曬意識增強,需求量旺盛也讓一些供應鏈上的企業賺到了錢。

科思股份(300856.SZ)成立於2000年,主要從事日用化學品原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包括防曬劑等化妝品活性成分、合成香料等,是全球最主要的化學防曬劑製造商之一,主要供貨帝斯曼、拜爾斯道夫、寶潔、歐萊雅等大型化妝品廠商。

公司在2020年上市時被稱爲美妝防曬第一股。科思股份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17.65億元,同比增長61.85%;淨利潤3.88億元,同比增長192.13%。2023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88億元,同比增長42.33%;淨利潤1.60億元,同比增長176.1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