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公安部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公安機關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情況。公安部共研究出臺26項新舉措,力爭8月底前全部部署實施。

新舉措包括將大力推進以人爲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持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調整優化超大、特大城市落戶政策,放寬集體戶設立條件等。

調整優化超大、特大城市落戶政策

公安部將大力推進以人爲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據介紹,公安部將健全以常住地登記戶口制度,進一步放寬落戶條件、降低落戶門檻,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調整優化超大、特大城市落戶政策,完善積分落戶制度,更好地解決進城普通勞動者的落戶問題;進一步放寬集體戶設立條件,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取消人才市場、衆創空間等單位設立集體戶限制,推行鄉鎮(街道)或村(社區)設立公共集體戶,便利各類人員落戶。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長亓希國介紹,截至2022年,1.4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47.7%。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進以人爲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亓希國說,推動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是推進以人爲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關鍵一環。公安部將充分發揮人口管理對於人口有序流動的牽引作用,持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亓希國表示,將推動各地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Ⅰ型大城市落戶條件,完善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積分落戶政策,確保社會保險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鼓勵取消年度落戶名額限制。圍繞戶籍制度,最新發布的措施中還包括要探索戶籍准入同城化,支持具備條件的都市圈或城市羣探索實行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居住證互通互認。

此外,公安部還將推動試點實施靈活落戶政策。對農村籍大學生、科技人才、退伍軍人因實際居住、就業創業等申請落戶的,可以遷入原籍地或就業創業地,助力城鄉融合發展。

爲外籍商貿人員提供 口岸簽證和多次簽證便利

公安部將爲外籍商貿人員來華提供口岸簽證便利。對來華商務洽談、商貿交流、安裝維修、參展參會、投資創業等的外國人,來不及在境外辦理來華簽證的,可憑企業邀請函件和證明材料申請辦理口岸簽證入境。因商貿業務需要多次往返的,入境後可以換髮3年內多次入境有效商貿簽證。國家移民管理局外國人管理司副司長賈同斌介紹,我國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以來,出入境政策全面恢復、國際人員往來逐步恢復正常,國內部分企業及外籍高管、客商對快速辦理簽證、便利來華開展商貿活動具有現實迫切需求。爲順應商貿規則,助力國內外向型企業“走出去”“引進來”,公安部、國家移民管理局決定爲外籍商貿人員提供口岸簽證和多次簽證便利。此項舉措將進一步促進跨境商貿人員往來,便利外籍高管、客商等人員順暢高效來華開展貿易合作、考察洽談等商務活動,有助於國內企業搶時機、抓訂單、拓展國際市場,在新一輪產業革命中搶佔先機,更好地保障國際人員要素流通,保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將試點下放保安公司設立和保安員證核發審批權限

發佈會上介紹,將試點下放保安服務公司設立和保安員證核發審批權限。將保安服務公司設立由省級公安機關下放至設區的市級公安機關審批,將保安員證核發由設區的市級公安機關下放至縣級公安機關核發,推行保安員考試網上報名、預約、審覈制度。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長亓希國介紹,截至2022年底,全國保安企業發展到1.6萬餘家,保安員644萬餘人。公安部持續深化推進保安行業管理改革,研究提出壓縮審批時限、減免證明材料、優化辦事流程等措施,進一步激發保安市場活力。

目前,設立保安服務公司申請材料壓縮近三分之一、審批時限縮短三分之一,保安培訓單位由審批改爲備案管理。在此基礎上,部分地區公安機關進一步深化改革,積極探索將保安服務公司設立和保安員證核發的審批權限下放,優化保安員考試發證工作流程,取得了一些有益經驗。在此次推出的新措施中,公安部決定在全國範圍內推廣試點下放保安服務公司設立和保安員證核發審批權限、推行保安員考試網上辦理,明確保安員考試發證規範化辦理流程,提出各環節創新管理服務工作舉措,推動各地結合實際進一步深化改革,保安市場準入和保安員就業公共服務水平將進一步提升。

進一步規範涉企執法行爲加強執法監督

發佈會上,公安部研究室副主任何文林介紹,將依法保護企業產權和經營者合法權益。

公安機關將依法嚴厲打擊欺行霸市、網絡傳銷、走私、非法經營、侵犯知識產權和製售僞劣商品等犯罪活動,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嚴厲打擊侵害企業產權和經營者合法權益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堅持追贓挽損與偵查破案並重,最大限度減少企業損失。同時,進一步規範涉企執法行爲,加強對接報案立案、強制措施適用、異地辦案協作、查扣凍等環節的執法監督,完善覈查督辦等機制。

此外,圍繞經濟發展,新措施中還指出,要保障服務新業態、新模式規範有序發展。對新業態、新模式堅持監管規範和促進發展並重,促進共享經濟、網約房、民宿、電競酒店、劇本娛樂經營場所、智能網聯汽車等新經濟健康發展。

文/本報記者  高語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