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給尼日爾政變後軍政府發出的“最後通牒”昨天到期。前一天的8月5日,法國外長科隆納會見滯留在外的尼日爾總理烏胡穆杜·穆罕默杜時表示,法國“堅決支持”西共體爲“挫敗尼日爾政變”所作努力。她強調,尼日爾軍政府應當在“最後通牒”期限前交出權力,否則西共體發出的“軍事幹預”威脅將被嚴肅考慮。

8月3日,美國總統拜登也呼籲“立即釋放”被政變軍人扣押的尼日爾總統穆罕默德·巴祖姆,並“維護尼日爾的民主制度”。

發生在7月26日的這場尼日爾政變,是2020年以來西非和中非地區發生的第七次政變。西班牙《20分鐘報》網站報道稱,尼日爾是西方在常年動盪的非洲薩赫勒地區“最大的盟友”,發揮着抵禦當地武裝分子和控制地中海移民流動的重要作用。尼日爾還是世界第七大產鈾國,對依賴核能發電的法國具有特殊戰略意義。此外,俄羅斯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近年正日益擴大。這些都是西方格外關注此次政變的原因。

和平解決前景難料

對西共體發出的軍事幹預“最後通牒”,已被暫停西共體成員國資格的尼日爾鄰國布基納法索和馬裏均表示明確反對,並警告稱,對尼的任何軍事幹預都等同於向布基納法索和馬裏宣戰。8月5日,尼日爾北方鄰國阿爾及利亞總統特本也表示,阿方堅決反對對尼進行軍事幹預。

“尼日爾的鄰國對尼權力更迭的反應並不統一。事實上,大多數西共體成員國都呼籲進行軍事幹預,但布基納法索和馬裏表示反對。”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學術主任科爾圖諾夫對本報記者表示,軍事幹預是否實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西共體頭號強國尼日利亞作出的決定。

就在8月5日,尼日利亞參議院已決定不對尼日爾局勢進行軍事幹預。尼日利亞參議院議長阿克帕比奧表示,軍事幹預並非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尼日利亞將通過外交和經濟手段解決尼日爾危機。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地區合作室主任祝鳴認爲,目前來看,尼日爾政變完全和平解決的困難仍然較大。西共體“最後通牒”的期限已到,但政變軍方與相關鄰國的談判仍在討價還價之中。一旦接下來西共體真的實施軍事幹預,尼日爾政變軍方直接以武力進行應對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

背後推手撲朔迷離

值得玩味的是尼日爾政變中的“俄羅斯因素”。政變的支持者喊出了“法國滾蛋”“俄羅斯萬歲”的口號,高舉寫有“尼日爾、俄羅斯、馬裏和布基納法索萬歲,打倒法國、西共體和歐盟”等字樣的標語牌。對此,白宮已經表示,“沒有跡象表明俄羅斯在這件事中起到了推手作用,俄羅斯沒有提供任何軍事支持或以任何方式實際支持。”克里姆林宮也對尼日爾局勢表達擔憂,希望尼儘快恢復憲法秩序,釋放被扣押的總統巴祖姆。不過,美國《新聞週刊》網站還是在8月3日發佈了題爲《美俄將在尼日爾發生直接衝突嗎?》的分析文章,專門探討尼日爾危機中的“俄羅斯因素”,特別是在非洲擁有重要影響力的俄羅斯瓦格納私人軍事集團。

祝鳴表示,近幾年俄羅斯的確通過官方和瓦格納集團等私人渠道在尼日爾等非洲國家擴大影響。但在尼日爾政變軍人看來,無論俄羅斯和瓦格納集團是否支持他們,政變軍人都有必要在發動政變後放出類似消息,製造背後有世界強國支持的印象,以應對外部可能的干預,並增強內部的信心。

“據我所知,俄羅斯並未參與尼日爾近期事態的發展。自冷戰結束以來,俄羅斯在尼日爾甚至沒有大使館。然而,由於政變具有強烈的反法和反西方傾向,新領導層和部分民衆很希望將莫斯科視爲潛在的合作伙伴。”科爾圖諾夫分析說。

俄對非影響難忽視

尼日爾政變發生後的第二天,第二屆俄非峯會在聖彼得堡舉行,包括17位元首在內的近50個非洲國家代表出席峯會。俄總統普京在峯會上承諾向非洲最貧困的五個國家免費提供穀物,還宣佈計劃擴大商業航運,增加俄羅斯在非洲食品進口中的份額。今日俄羅斯電視臺評論稱,轉向非西方新興國家,是俄羅斯“300年來最重大的地緣政治調整”。

祝鳴認爲,今天俄羅斯的實力已不如當年蘇聯時期,特別是經濟實力遠不足以與西方世界叫板。普京自己也承認俄非年貿易額只有不到200億美元,因此,在俄烏衝突持續的情況下,俄羅斯想通過在非洲投入資源抵消西方的影響是很難做到的。在俄非峯會上,非洲國家對俄羅斯提出的經濟方面需求也很少,更多是希望俄羅斯作爲世界大國在非洲關切的問題上發揮政治、軍事影響。

在呼籲進行“對話”以避免尼日爾“局勢惡化”的同時,俄羅斯也發出警告,不要對尼日爾進行任何外國武裝干預。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指出:“非洲問題(需要)非洲解決方案。威脅對一個主權國家使用武力無助於緩解緊張和解決該國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