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孙梦圆 于娜 北京报道

失去新冠红利后,疫苗巨头康希诺迎来了转机。

8月8日晚,康希诺(688185.SH)宣布已与AstraZeneca AB(下称“阿斯利康”)签署了《产品供应合作框架协议》,其将向阿斯利康提供合同开发和生产服务以支持后者的mRNA疫苗项目。

“目前这个协议框架都是在前期阶段,目前还没有针对任何大规模生产的产品供应协议签署。未来这个合作到了特定的阶段的话,我们会分享进一步信息的。”康希诺方面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下海

“基于公司拥有研发、生产和商业化创新疫苗产品的丰富经验及技术,阿斯利康正在研发mRNA疫苗,双方于2023年8月7日签署本协议,合作将专注于利用公司mRNA生产平台支持其对特定疫苗的研发。”康希诺表示。

根据协议,康希诺需在生产设施中向阿斯利康预留足够的产能,使其能够提供后者所需要的特定mRNA候选疫苗产品的毒理研究及临床材料;阿斯利康则根据框架协议及每份产品供应计划的规定支付价款,不过目前双方尚未确定交易金额。

这也意味着,新晋疫苗龙头下海给MNC(跨国公司)打工做CDMO了。

不过,康希诺方面指出,本协议的签署未对交易规模予以约定,将根据后续提供的具体服务另行约定。对公司 2023 年度及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需视具体项目的推进和实施情况而定,预计不会对公司 2023 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

事实上,新冠疫情过后,康希诺从未放弃在mRNA疫苗领域的研发。

资料显示,目前康希诺就mRNA技术平台的管线提交了多个专利,据2022年1月提交的专利显示,康希诺生物申请了11种新型的可电离脂质,可用于生物活性物质对靶细胞或器官的高效稳定递送。

2022年4月,康希诺生物宣布,其新冠mRNA疫苗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批件。

2023年1月26日,康希诺发布公告称,旗下mRNA疫苗CS-2034在一项评估序贯加强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临床研究中,取得了积极的阶段性数据。公告也指出,CS-2034尚处于临床IIb期阶段,能否获得国内外紧急使用或上市批准尚存在不确定性。

从研发投入来看,康希诺2022年半年报披露,新冠疫苗克威莎累计研发投入10.14亿元,吸入用新冠疫苗克威莎雾优累计研发投入0.96亿元;另据2022年年报披露,新冠mRNA疫苗累计研发投入超过2.02亿元。按此计算,康希诺新冠疫苗的三条研发管线累计研发投入13.12亿元。

产业化方面,康希诺生物透露正在上海临港建设mRNA产业化基地,首期规划产能为1亿剂,截至2022年年底,已开始进行试生产。

转型

康希诺成立于2009年1月,2019年3月登陆港交所,2020年8月在科创板二次上市,成为首个“A+H”疫苗股。新冠疫情一度让康希诺走在市场聚光灯之下,公司主要产品为脑膜炎球菌疫苗、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腺病毒载体)、百白破疫苗、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结核病加强疫苗等。

随着新冠疫苗市场需求回落,作为“新冠疫苗第一股”的康希诺,显然也遭遇了业绩失速。

就在今年4月,上药康希诺被曝出停产的消息,通知指出,“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2023年的生产计划,决定从4月4日开始暂停生产线生产,期限约180天。具体复工时间以公司通知日期为准。”

另据康希诺2022年年报,受新冠疫苗需求量大幅下降,以及销售费用较上年增加等因素影响,2022年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数据显示,2022年,康希诺实际营收为10.35亿元,与2021年高达43亿元的营收相比下降75.94%;归母净利润为亏损9.09亿元,而2021年同期为盈利19.14亿元;扣非净利润为亏损10.33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157.49%。

值得一提的是,康希诺还面临着存货跌价风险。

公告坦言,随着新冠疫苗接种率的增速逐渐放缓,2022年度,康希诺参考历史领用情况和未来使用计划将预计无法在保质期内被领用或销售掉的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全额计提跌价准备8.02亿元,同比增长达623.99%。另外,部分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报废或销售,因此核销或转销存货跌价准备共计1.38亿元。

康希诺方面表示,管理层对存货跌价准备进行估计时,综合考虑存货的效期情况、疫苗产品的未来需求预测、集团疫苗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因素。如果因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竞争加剧等原因导致存货变现困难,仍面临一定的存货减值压力和跌价风险。

此次与阿斯利康的合作是否会重启上药康希诺的厂房?康希诺方面予以否认,“承接业务的不是同样的一个工厂主体。”上述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

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与阿斯利康的合作,也将有利于打消投资者一直以来对公司产能过剩的质疑,同时,康希诺的转型和产品业绩释放,也需要时间来验证。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产业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说,整个疫苗产业高速增长的大爆发阶段将会告一段落,随着产业的逐渐成熟,市场上的各个参与方都会逐渐进入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这是大势所趋。

“在此背景下,一部分常规疫苗必然会有一个市场回归的过程,几乎所有的疫苗产业上市公司,或多或少都会面临类似的问题,这是行业的共性问题,也是必须要承受的行业发展趋势。”江瀚说。

一位疫苗企业研发人员告诉本报记者,在新冠疫情过后,国内具备mRNA技术的企业下海进行合同开发和生产服务(CDMO)或将成为一种趋势。随着疫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mRNA技术在疫苗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内企业如果具备这一技术,可以为国内外制药公司提供合同开发和生产服务,从而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市场份额。这样的合作有助于推动国内疫苗产业的发展,并提升国内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