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醫藥反腐,醫生薪酬問題再次成爲業內關注的焦點。討論得最多的,是醫生羣體的收入究竟是高是低?

“醫學界”醫米調研發布《2022年中國醫院人力資源現狀調研報告》,通過在線調研2226名醫生,進一步瞭解當前醫生的薪酬狀況,以及醫院的人力資源管理現狀。數據顯示,醫生平均臨牀收入爲9.4萬元,70%的醫生表示稅前臨牀收入在10萬元以下。

我國醫院當前實行的是基本工資+績效+津貼的制度,績效主要與醫生的業務,包括做手術,申請課題,發表論文等掛鉤,津貼則和醫生的學術頭銜相關。不同地區、級別醫院、科室以及不同年資的醫生收入水平差異較大。

此次,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的醫生均表示,自己的收入主要由臨牀收入及合理的臨牀外收入構成,又與地區經濟水平、醫院等級和所在科室有關。在他們眼裏,“上新聞”的都是大人物,甚至有人調侃自己的科室“清貧慣了”,與傳聞中的“天價貪腐”毫不沾邊。

沿海基層醫生工作3年薪資

比肩西部30多年的副主任醫師

在這波醫療反腐風暴以前,收入高低一直是醫生羣體廣泛討論的話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基層醫生、中西部地區三甲醫院醫師、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主任醫師三個角色對比,醫生的薪資與地域經濟水平有很大關係。

董寧(化名)自1988年開始從業,目前是中西部地區某三甲醫院的內科副主任醫師。從醫35年,董寧的收入主要由基本工資和績效獎金構成。現在,董寧每個月的基本工資約爲4000元,績效則在7000至8000元上下浮動,月收入合計12000元上下。

以前董寧所在的醫院還會發放年終獎,合計約3個月工資,年收入保持在18萬元左右。但近兩年已經停止發放年終獎。

由於地處中西部,董寧的臨牀收入基本是其收入的唯一來源,課題、試驗、稿費、講座等臨牀外收入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但由於從業久、職稱較高,董寧的收入已經高於科室平均水平。以剛入院的同科室低年資醫生爲例,基本工資約爲2000元,績效浮動在五、六千元上下,合計每月到手收入在6000到8000元之間。把科室這個標準放到整個醫院,應該已經處於中上水平。

但如果再把這個標準去和經濟發達的地方對比,董寧的收入甚至比不上一些基層醫療機構的年輕醫生。

90後的小宇(化名)在東部沿海某縣的基層醫療機構,因爲沒有明確的科室劃分,小宇一人身兼多個角色,既要做全科醫生的工作,還要管理所在地區的健康檔案、慢性病隨訪等。小宇所在的單位爲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因此績效受業務量影響較小。要提高收入,主要依靠職稱和職務的提升,但晉升難度較大。小宇說,“一般只有院長、副院長才是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小單位可能就只有一兩個人能到這種級別,晉升很難”。

據他透露,目前到手年收入約13萬元左右。除臨牀收入外,小宇還業餘兼職培訓機構講課、健康管理師等,這給他帶來了一些臨牀外收入。但因爲在基層醫療機構,小宇能夠收到邀請參加的交流會、行業會議較少。部分學術會議,是小宇自掏腰包參加。

如果去高級別的醫院,小宇的收入和機會自然更多一些,但壓力和工作強度也不會少。小宇說,自己才工作3年時間,結合自身工作強度、資歷等,他對目前的收入水平較爲滿意。

“醫學界”醫米調研發布的《2023年度中國醫院人力資源報告》顯示,在各個地區的各類醫院中,北上深三級醫院的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臨牀稅前收入最高,平均25.7萬元/年,達到中西部鄉鎮及農村衛生院同級別醫生近三倍。

此外,東部沿海地區市/縣三級醫院副主任醫師及以上臨牀稅前收入平均爲14.6萬元/年,主治醫師及以下10.7萬元/年。中西部地區市/縣三級醫院副主任醫生及以上臨牀稅前收入平均爲10.3萬元/年,主治醫師及以下8.4萬元/年。鄉鎮及農村衛生院副主任醫師及以上臨牀稅前收入平均爲9.0萬元/年,主治醫師及以下6.2萬元/年。

《2022年中國醫院人力資源現狀調研報告》數據則顯示,醫生平均臨牀收入爲9.4萬元,70%的醫生表示稅前臨牀收入在10萬元以下。

受訪者:貪腐離自己很遠

醫生的前期培養成本很大

地區經濟水平,不同等級的醫院、科室和職級的醫生收入均呈現較大差異。但受訪的醫生都覺得,現在的薪酬體系與醫生的實際付出並不匹配,臨牀醫生前期的培養成本很大,成爲醫生後又有極大的工作量。

從教育成本來看,要想進入較理想的醫療機構,臨牀醫生需要經歷五年本科培養、三年碩士培養,如果想要進入條件較好的地區或醫院,博士學歷必不可少,學習動輒超過10年。而與其他職業不同的是,醫學生畢業後想上崗成爲正式醫師,還需進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俗稱“規培”。按照規定,“5+3”爲主要模式,即完成5年醫學類專業本科教育的畢業生,在培訓基地接受3年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

董寧舉例說,在自己醫院規培的學生,每個月固定收入是1000元,如果值夜班有一天100元的補助,相當於是“貼錢”培訓。不過小宇回憶稱,其規培時每個月還是有幾千元的收入,足以維持生活開支。

即使熬過學習培訓階段,也不意味着醫生可以躺平了。從業30多年,董寧的家從來沒有離醫院超過1公里。每天早上7點的查房、值班時的隨叫隨到,和病人隨時都會打來的電話貫穿了從業以來的每一天。

另一位省會城市的皮膚科主任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展示了自己的手機微信界面,半天時間內消息超過200條,列表前排均是病人的各種問詢信息和醫院工作羣消息。這位主任說,對這種工作節奏,“已經習慣了”。

醫生的收入高還是低外界各有看法,但可以確定的是,大部分普通和一線醫生距離傳聞中千萬甚至上億的貪腐有着非常遙遠的距離。

汪澤(化名)已經是一線城市某三甲醫院的主任醫師,這在醫生職稱上已經做到了頂點。雖然沒有透露自己的具體收入水平,但汪澤說,醫生職稱做到什麼級別,對業務量、病人量是有影響的,這可能會造成不同職稱醫生之間的績效差別。但作爲內科醫生,沒有“飛刀”等其他收入,汪澤從本院獲得的臨牀收入與同科室其他醫生差距不算太大。

“真正差距大的,還是手裏有權力的,手中有權力纔有尋租的空間。”汪澤稱,對普通醫生來說,跟反腐沒太大關係(離貪腐有點遠)。

注重穩定收入和有效激勵

醫生薪酬體系改革仍在探索

記者注意到,對醫生收入結構的系統性改革早已開始。

目前,公立醫院醫生的薪酬主要由醫生提供醫療服務的費用及政府對醫院的財政投入構成。儘管政策一再強調“醫務人員薪酬不得與藥品、衛生材料、檢查、化驗等業務收入掛鉤”。過度醫療、以藥養醫等不合理的醫療服務行爲時有出現。

“多勞多得”仍然是醫生提高收入的主要手段。

今年7月24日,國家衛健委等6部委聯合發佈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其中明確:落實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採購醫保資金結餘留用政策;合理確定內部薪酬結構,注重醫務人員的穩定收入和有效激勵,進一步發揮薪酬制度的保障功能。同時,推動各省開展2023年醫療服務價格調整評估,符合調整的在總量範圍內及時調整價格。

以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爲例,早在2021年8月,國家醫保局等八部門印發《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方案》,明確提出通過3至5年的試點,探索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經驗。同年11月,五個試點城市名單公佈。

但目前,我國尚未形成以技術勞務價值、風險程度、技術難度爲中心的醫療服務項目定價機制。

而按照醫保支付體制改革初衷,旨在將收入激勵轉爲成本激勵。所謂成本激勵,即一般指在按病種付費、按人頭付費等總額確定的預付制體系中,醫院的醫保資金結餘可以全部或部分轉化爲醫生收入及職業發展支持,從而產生激勵效應。但事實上,醫院有結餘已經不易,能否將結餘用於人員收入提高也是個問題。

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2508家三級公立醫院中,43.5%存在虧損,醫院資產負債率爲44.09%。

記者還在採訪中發現,隨着醫保支付方式改變,一些臨牀醫生在治病救人時多了顧慮。董寧舉例稱,以DRG/DIP醫保支付改革爲例,病人按照病種付費的方式報銷有上限,但如果有其他複雜併發症、繼發症等問題,實際開銷遠超醫保報銷額度。除去醫保基金支付的金額,剩下的都算做醫院虧損。但醫院並不會承擔這筆成本,最後還是算在科室績效頭上。

在探索醫生薪酬制度改革方面,福建省三明市走在了前面。2013年,覆蓋三明市22家縣級以上公立醫院的薪酬制度改革啓動,試行醫生和院長目標年薪制。2015年,“全員目標年薪制”“年薪計算工分制”在三明市全面推開。

目標年薪包括基礎年薪和績效年薪,基礎年薪通過基礎工分體現,績效年薪通過工作量工分和獎懲工分體現。在醫院工資總額的分配上,原則上醫生(含技師)、護理(含藥劑)和行政後勤團隊的比例分別佔50%、40%、10%,其中護理控制在醫生的70%以內。年薪分配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並重點向臨牀一線人員、關鍵崗位人員及業務骨幹和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員傾斜。

改革後,醫院以“工作量”而非“創收量”來覈定醫務人員的最終收入,醫生收入與醫院的藥品、耗材收入脫鉤,讓醫生迴歸治病救人本身。

三明市衛健委的數據顯示,三明市公立醫院醫生年均收入由2011年的5.65萬元增加到2020年的16.93萬元,年均增長11.59%;2020年,主任醫師平均年薪29.35萬元,副主任醫師平均年薪22萬元,醫生最高年薪達59.8萬元。據瞭解,三明改革試點涉及醫生收入部分的總體原則是:“符合國際上通常醫生收入高於社會一般平均收入3~5倍的慣例。”

按照地方衛健部門對三級公立醫院定下的員工薪資在醫院支出中的佔比,40%是個基準線。在新的運行機制下,公立醫院工資總量和人員經費佔比都大幅提高。2012年改革後,22家縣級以上醫院工資總額由2011年的3.82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15.57億元,提高3.08倍。人員經費佔醫療費用的比重由25.15%提高到45.98%。

8月15日,國家衛健委發佈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有關問答。其中提到,“針對“關鍵少數”、關鍵崗位的腐敗問題進行重點突破,對重點問題、典型案件進行調查覈實、處置處理、通報剖析,形成全國性集中整治醫藥領域腐敗問題的高壓態勢”。

與此同時,醫務工作者的奉獻與價值也得到高度肯定。衛健委在前述問答中強調,長期以來,廣大醫務人員響應黨的號召,踐行“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新時期職業精神,在疾病預防診療康復護理、醫學技術創新發展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並取得豐碩成果,對廣大醫務工作者的辛勤勞動和奉獻應予充分肯定。

記者|陳星

編輯|王月龍 陳俊傑 杜波 蓋源源校對|孫志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