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北京商報

當地時間23日18時04分,印度“月船3號”探測器在月球南極實現軟着陸,這意味着印度成爲第四個實現月球表面軟着陸的國家,同時也是首個在月球南極附近實現受控軟着陸的國家。有分析認爲,除了爲太空探索帶來科學價值,“月船3號”還承載着印度總理莫迪的“太空雄心”。一些國際媒體評論稱,隨着印度成功完成此次探月任務,一場新的探月競賽正在展開。很多國家都躍躍欲試,希望在月球相關計劃中取得突破。

據報道,“月船3號”今年7月14日在印度安得拉邦的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由LVM3-M4型登月火箭發射升空。“月船3號”造價超過7000萬美元,攜帶着陸器“維克拉姆”及月球車。該探測器的名稱來自古印度梵語詞彙“月船”一詞,着陸器“維克拉姆”也是一個梵語詞彙,意爲“勇氣”。“月船3號”發射後,曾出現軌道偏離的技術故障,經多次變軌後,終於在8月5日成功進入月球軌道。

據負責此次探月任務的印度空間研究組織透露,“月船3號”進入月球軌道後,穩定發回月球表面的圖像。月球車攜帶有科學儀器,計劃在月球表面進行爲期14天的科學活動,以確定月球表面的礦物成分。

報道顯示,此次探月是印度第三次發起探測器登月項目,也是印度探測器第二次嘗試登陸月球。2008年10月,印度成功發射首個月球探測器“月船1號”。探測器獲得了大量圖像和探測數據,但原計劃運行兩年的“月船1號”在2009年8月卻突然失聯。2019年7月,印度發射“月船2號”探測器,當年9月,“月船2號”的着陸器在嘗試月球表面軟着陸時失聯,印度於當年11月承認着陸器已墜毀。

據《印度斯坦時報》和《今日印度》等媒體報道,“月船3號”原定2021年執行探月任務,但時間幾經修改,先後延期至2022年第三季度和2023年6月,最終於今年7月升空。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23日報道稱,作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民衆對此次探月任務既興奮又焦慮。“月船3號”着陸當天,他們擠在辦公室、商店、餐館和家裏的電視機前緊張等待。22日,數千人在印度寺廟和宗教場所祈禱此次任務能夠成功。

印度媒體認爲,探月成功極大提振了印度人的民族士氣和國家自豪感。印度股市也有所上漲。英國《衛報》等媒體更是將“月船3號”落月與明年即將舉行的印度大選掛鉤,稱此次任務成功無疑會爲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獲勝助力。早在7月中旬,莫迪就在社交平臺上發佈消息稱,“月船3號”的發射標誌着印度航天事業開啓“新篇章”。有印度網民稱,莫迪也期盼藉助印度航天事業的東風開啓自己政治生涯的“新篇章”。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稱,在與美國、法國等盟友合作後,印度正成爲第二波新興太空強國之一。今年7月,印度簽署由華盛頓主導的《阿爾忒彌斯協議》。印媒稱,近年來,印度在航天領域取得顯著成果,尤其在私營企業參與航天發射等方面。自2020年印度開放私人發射以來,印度太空初創公司數量增加了一倍多,去年年底發射了印度首枚私人制造火箭。有分析稱,本次探月任務取得成功,將有力提升印度在太空發射市場的全球地位,爲該國商業航天產業帶來間接利益。

不少國際媒體認爲,印度此次探月成功顯示出太空競賽愈演愈烈。報道提到,未來幾年內,有十多個國家計劃執行探月任務,其中日本發起的一項任務預計將於本月晚些時候進行。美國計劃最早從今年開始向月球發射3個商業月球着陸器,而NASA則繼續致力於其阿爾忒彌斯3號任務,該任務最早可能在2025年將宇航員送上月球。

“毫無疑問,登陸月球是一個真正的挑戰。”NASA局長比爾·尼爾森此前在一份聲明中說道,“但是月球提供了巨大的科學回報,這就是我們最近看到如此多的國家嘗試訪問月球表面的原因。”

北京商報綜合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