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在珠三角一家剛剛宣佈解散的工廠門口,第一財經記者見到了技工章亞強和普工李朗,他們拿到工廠所發的解散補償金,心中並無不快,但失去這份工作後何去何從的問題,仍舊橫亙在他們心中。

對工廠普通工人而言,四五十歲是比較尷尬的年齡。能在工廠做到退休當然最好,若工廠解散能及時拿到補償金也是較好結局,但只要重新進入就業市場,年近中年的工人就需要面臨現實挑戰,比如體力減退後能否適應新崗位、就業市場對應聘者年齡的考量等。

“繼續找工作,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就回老家。”以上工廠一名員工告訴第一財經記者。50歲的章亞強也有類似考慮,他拿到近20萬元補償金,但表示補償金還不夠支撐一家生活,他還要找工作,若找不到再回老家。

這家工廠開辦30餘年,年紀稍輕的員工來了又走,再經過幾波減員,到工廠解散時,多數員工已四五十歲。工廠解散大約一週後,記者回訪瞭解到,一些員工已找到新工作,但因工作強度大,身體狀況無法適應,又離崗了。章亞強在原工廠附近找了一份工作,不過聽說年近50歲的應聘者要提供CT自證身體健康後,他放棄了。

入廠先做CT

在沿海的工廠,招工年齡逐漸放寬,35歲不再是門檻。

章亞強近期找工作時發現,工廠招聘普工的年齡限制是45歲以下,技工到50歲左右工廠也願意接收。

在上述解散的公司門口,工廠招聘人員左強(化名)正在招人,他向記者表示,他所在的電子工廠員工人數3000多人,缺口約600人,現在招人並不容易,一個原因是工廠工作枯燥不自由。他的工廠招人對年齡卡得不嚴格,他向現場意向招聘者介紹稱,50歲以下適合崗位者均可考慮應聘。

“爲什麼以前工廠喜歡招35歲以下的員工,現在願意招40歲以上的,因爲年輕人覺得工廠工作太累了,做不下去。不像已經有家庭的人,爲了工資願意在工廠長時間做。現在這裏的工廠沒有說35歲以上不招,很多都招48歲以下。”李朗告訴記者,工廠解散前,廠裏年輕人很少,其中很多進廠兩三個月後感覺悶了,便選擇離開。

曾琴附近的工廠偏愛招35歲以下的員工,她告訴記者,年紀大了視力和體力也跟不上。不過,她的工廠也留不住太多年輕人,廠裏35歲以上員工佔比在六成左右,100多個員工裏,很少能見到25歲左右的員工。工廠轉向返聘已退休但願意繼續幹的工人。50多歲的曾琴還要養家,她接受不簽訂長期合同的方式,留下來做手工活。

發現工廠放寬年齡限制的還有張麗(化名)。張麗坦言,她所在的燈具廠對年齡沒有限制,十多歲到五六十歲都可以來工廠幹活,寒暑假還有學生來打工,目前燈具行情好,且很多活只能手工做,機器無法替代,所以只要願意就能持續幹下去。不過,對年齡沒有限制的同時,工廠也不繳納社保公積金,僅計件發放勞務報酬。

對工人而言,工廠放寬年齡限制是一件好事。但實際求職中,一些工人陷入矛盾。

章亞強告訴記者,他應聘的工廠要求招聘者都提供健康證,但對年近50歲的招聘者還要求做CT。章亞強認爲,他這個年齡做CT多少都會有點小問題,大概率進不了廠。至於工廠爲何要求做CT,章亞強認爲工廠是擔心求職者在崗期間身體出現問題時,工廠需要負責。左強告訴記者,即便多數工廠都沒有這種要求,但工廠要求年紀偏大的求職者提供額外健康證明“並不誇張”。

返鄉不易

李朗則在思考是否留在當前的城市繼續打工。

他年齡40歲左右,尚未成家,家庭壓力不算大,工廠解散後還在休息,但他認識的很多同事都在找工作過程中發現困難。李朗和章亞強都聽說,一些同事進了廠之後發現太忙太累,身體支撐不住,又離職了。

“就像做五金的工廠,他們要搬來搬去做體力活,加上加班,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晚上幹到11點,受不住就走了。”李朗稱,他原本的工廠設備較先進,機器自動打包,運貨則有推車,再加上近幾年工廠生意下滑,雖然工作時間也是10個小時左右,但工作強度不大,夜班時甚至能偷偷睡覺,這也是四五十歲員工願意留在工廠的原因。離開上家工廠後,同事卻發現外面很多工廠並不都如此,即便工資相仿,工作卻累了很多,李朗也在擔心自己能否找到適合自身體力的工作。

李朗告訴記者,如果沒有找到合適的工廠工作,還有一個選擇,就是去做物流方面的工作,這類工作幾乎沒年齡限制,做到50歲以上也可以,能以短工或日結的形式拿到報酬。“不過物流很累,一直在搬東西,我兄弟做了兩天就出來了。”李朗稱。

面臨相似的就業問題,家庭情況不同的工廠工人有不同選擇。工廠解散後,李朗和章亞強都能拿16個月失業金,李朗希望一邊領失業金一邊做臨時工,有兩個孩子需要供的章亞強希望成爲工廠正式工,即便“損失”掉失業金,他還是更希望工作穩定且有保障。

每個城市制造業發展情況不同,工資水平也不盡相同。但年輕時被其他城市工作機會吸引的人,中年離開工廠後,免不了考慮在老家工作的選項,他們也在考量老家的工資水平。

上述工廠解散當日,一名員工告訴記者,他在老家工廠的工作節奏與大城市不同。“我在這裏做了4年,以前在老家工作,一天工作時間8小時,每天都可以回家。出來工作後時長增加,加班也有加班補貼。”他表示。

找工作不順利,章亞強也暫時回到湖南老家,他告訴記者,當地工廠月工資2000元左右,這個工資只夠養自己,不夠養家,而他原來的工廠,普工每月扣掉社保後到手工資五六千元,技工工資到手六七千元。他準備跟前同事“抱團”一起找工作,正在留意東部沿海城市的工作機會。但如果實在沒有合適工作,他考慮在老家開出租車。

李朗的老家是廣東惠州,距離他此前工作的城市不遠。他告訴記者,這些年大城市的工廠在外遷,富士康比亞迪等也在惠州設了廠,有一些廠的工資甚至比大城市更高。他家隔壁有一個工廠,規模三四百人,再走出公路,還有一片工業區,回去老家工作也是一種選擇。

李朗考慮合適的工作機會,如果勝任不了工廠崗位,他想在老家開一個小店,老家鋪租低廉,工業區20多平方米的店鋪月租金1200元左右,而他現在所在的城市小門店月租金動輒兩三千元。

退而不休的人生

50歲以上的工廠女員工則到達退休年齡,對她們而言,是否繼續工作也是一個問題,爲支撐家庭開銷,即便工廠不再爲其繳納社保,在安家之處找工作也是一個選擇。

曾琴(化名)在另一個以製造業爲主要產業的城市安家,她退休後選擇繼續在工廠幹活,目前與裝飾品工廠一年籤一次合同。她告訴記者,即便近期訂單下滑、工資有所下降,但工廠對體力要求不高,只要能幹她就會繼續幹下去。

曾琴的工廠主要做聖誕樹上的燈串,以外貿爲主,幾年前行業還比較景氣時,工廠訂單飽滿,一個月加班約80個小時,月工資約3000元,如今工廠不再加班,她的月工資1800元。雖然工資偏低,但好在對體力要求不高。

“工廠願意要我一年,我就再幹一年,哪怕降薪也能接受。我還需要養家,需要收入。“曾琴表示。她的工廠今年銷售業績同比下降約2/3,她從廠裏40歲左右的同事瞭解到,同事利用休息時間找日結工作補貼家用,發現當地崗位也變少了,原本招聘臨時工的小型企業如今很少招人。不願再外出尋找工作機會的曾琴只能接受現實。

50多歲的張麗原已退休,如今也選擇在老家工作,好在當地製造業工廠不少,她的燈具廠行情也一直很好,不需工作技巧、計件拿報酬的她可以自由選擇工作量。勤快時,她月收入幾千元,不勤快時月收入幾百元。她向記者表示,如果有一天工廠沒了,她還會繼續找工作,做什麼都可以,總之不能閒着。

製造業大浪淘沙中,產業轉移、企業沉浮同時進行,每個離開工廠的中年工人都面臨重新開始一份工作。可是,到底有多少條好的道路可供她們選擇?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