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鄒煦晨 編輯/呂棟】

隨着近日經緯紡機宣佈擬主動退市,“退市”又成了市場熱議的話題之一。

除去主動退市,以及被合併吸收導致退市的企業外,截至9月4日,觀察者網根據東方財富數據初步統計,今年退市企業已達44家。而去年全年也才46家。並且,2020年和2021年退市企業均爲19家。

可以看出,退市企業數量呈上升趨勢,那麼這些企業退市的原因是哪些,以及有什麼影響?

另外,“披星戴帽”的*ST企業共有54家。那麼,這些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企業,其情況又如何?

退市原因有哪些?

根據東方財富數據,44家退市企業中有20家退市的原因爲,“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於人民幣1元”。從數據來看,這20家交易類強制退市企業,在退市時股價最高的是海航投資,股價爲0.85元/股。最低的是粵泰股份,其股價爲0.37元/股。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呂隨啓對觀察者網表示,這些企業的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元,可能與企業盈利能力下降、資產負債表惡化有關。

比如,前文談及的海航投資,其2023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爲0.16億元,同比下降44.81%;相應的歸母淨利潤爲0.17億元,同比下降68.07%。對此,海航投資在公告中表示,原因包括報告期內天津億城堂庭項目的房屋銷售較上年同期減少。

又比如,前文談及的粵泰股份,其2023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爲2.26億元,同比下降79.17%;相應的歸母淨利潤爲-23.97億元,同比下降279.71%。對此,粵泰股份在公告中表示,原因包括報告期內公司債務規模仍然較大,仍需承擔較大的利息支出,且報告期內公司存在部分債務逾期的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成爲“仙股”面臨退市風險外,交易類強制退市還有其他觸發項。比如,股東數量連續20個交易日(不含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之日起20個交易日)每日均低於2000人;連續20個交易日在本所的每日股票收盤總市值均低於3億元等均有退市風險。

看完投資者用“腳”投票後,再來看看會計師事務所的“定音錘”。

根據東方財富數據,今年因“最近兩個會計年度的財務報告被出具否定意見或者無法表示意見”而退市的企業有11家,因“被*ST後首個會計年度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者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而退市的企業有2家。

比如,延安必康2022年7月1日因“公司 2021 年度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2023年4月,延安必康2022年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而觸發終止上市的情形。最終,延安必康於2023年7月12日被摘牌。

這裏可能有人要問,會計師事務所是由上市公司選擇的,找家肯“配合”的會計師事務所不好嗎?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會計師事務所願意“配合”,其可能面臨較大的風險。比如,證監會近日公佈對於亞太(集團)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下稱“亞太所”)的行政處罰。因在豫金剛石財報審計中出具的審計報告存在虛假記載,亞太所及6名註冊會計師統統領罰,合計罰沒912萬元。另外,2021年以來,亞太所已6次被證監部門處罰,合計罰沒金額超2310萬元,涉及16人。今年7月18日,財政部網站公告暫停亞太所經營業務3個月。

這類退市,沒有“回頭路”

在今年退市的44家企業中,有兩個公司極爲特殊,它們便是紫晶存儲和澤達易盛。這兩家公司均涉及欺詐發行。

在“回頭路”方面,大部分退市企業還是可以捲土重來。比如,因市場交易類指標強制退市的公司,其申請時間的限制條件爲,“自其股票進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等證券交易場所轉讓之日起滿3個月。”

而涉及欺詐發行則不得申請重新上市,沒有“回頭路”。

2020年2月26日,紫晶存儲登陸科創板,其被部分媒體譽爲“光存儲第一股”。然而紫晶存儲上市即巔峯,在上市首日股價達到86.59元/股後,紫晶存儲股價總體呈下跌趨勢。

2022年11月18日,證監會正式對紫晶存儲下發《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坐實紫晶存儲造假上市。經證監會查明,紫晶存儲在2017年至2020年涉嫌累計虛增營業收入7.66億元,虛增利潤3.76億元。之後2023年7月7日,紫晶存儲終止上市。

澤達易盛則是上市第二天到達巔峯。資料顯示,澤達易盛上市日期爲2020年6月。其財務造假從2016年就開始了,比如2018年,澤達易盛虛增營業收入1.18億元,佔當年收入的58.36%,虛增利潤6160.85萬元,佔當年利潤的103.24%;2019年,澤達易盛虛增營業收入1.15億元,佔當年收入的51.87%,虛增利潤6528.1萬元,佔當年利潤的67.69%。

在被證監會發現並處罰後,澤達易盛於2023年7月7日終止上市。

可以看出,哪怕是上市後,依舊可能因爲多年前IPO階段造假而退市,且沒有“回頭路”。另外,其相應的IPO中介機構也受到了不輕的處罰。

資深投行人士趙笏陽對觀察者網表示,IPO入口關更嚴,準備不充分或者質地存在問題的項目,不論是發行人還是保薦機構,都面臨着越來越大的壓力。

總體來看,除去主動退市,以及被合併吸收導致退市的企業外,東方財富顯示,2020年和2021年退市企業均只有19家。而2022年相關數量飆升至46家,並且今年僅8個月左右的時間,數量已達44家。

呂隨啓對觀察者網表示,實行註冊制後,市場壓力和外部監督力度同時加大,保薦機構、其他中介機構、發行人、投資者相互制約強化,而謀求上市的公司良莠不齊,市場優勝劣汰成爲必然。這種情況是正常反應,以後可能成爲常態。

“披星戴帽”的企業共有54家

資料顯示,上市公司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在公司股票簡稱前冠以“*ST”字樣;上市公司股票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的,在公司股票簡稱前冠以“ST”字樣。

這裏提一下,財務指標是企業被*ST的主要原因之一。

財務指標主要有5類:

①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淨利潤爲負值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或追溯重述後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淨利潤爲負值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其中“營業收入”應當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

②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期末淨資產爲負值,或追溯重述後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期末淨資產爲負值;

③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

④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表明公司已披露的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導致該年度相關財務指標實際已觸及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

⑤監管層認定的其他情形。

如果因財務指標而被*ST的企業,在2023年年度依舊犯①至③項規定的任一情形或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保留意見審計報告,而可能退市。

截至2023年9月4日,東方財富顯示,*ST公司共有54家。從2023年上半年的利潤表來看,主營業務收入低於5000萬元,且歸母淨利潤扣非前後孰低值爲負的共有9家。分別是*ST新海、*ST民控、*ST同達、*ST天山、*ST和科、*ST碳元、*ST柏龍、*ST左江、*ST美尚。

從資產負債表來看,截至2023年6月30日,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權益合計爲正數的爲26家,佔比不到一半。

將這兩項去重合並後,共有36家*ST企業。

離2023年年報披露還有一定的路程。那麼,這些企業中,哪些將摘星脫帽,哪些將退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