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智聯招聘週一發佈的《2023中國新型靈活就業報告》顯示,新型靈活就業已經成爲傳統就業的重要補充,還具有一定的工資優勢。不過,新型靈活就業提供的福利水平比傳統就業職位更低。

針對新型靈活就業職位的定義,報告使用“智聯招聘”網站中的僱主招聘職位數據對新型靈活就業職位進行識別,具體包括八類工種:平臺電商、生活配送、生活服務、平臺微商、知識服務、自媒體、平臺直播、共享出行司機。除此以外的其他招聘職位均被認爲是傳統就業職位。

報告顯示,全國新型靈活就業招聘人數佔比由2020年一季度的13.8%大幅升至2022年二季度的28.8%,之後回落至2023年一季度的19.1%,這可能反映了疫後實體經濟的逐步恢復。與2018-2020年相比,2020-2023年新型靈活就業招聘需求佔比均有所提高。

新型靈活就業職位招聘人數佔比變化

從地區來看,華東地區新型靈活就業職位招聘需求增長最快,2023年一季度招聘量佔比達到20.7%,較2020年一季度增長了7.3個百分點;其次爲中南地區和西北地區,一季度招聘量佔比分別爲19.7%和17.9%,較2020年一季度分別增長5.7和5.9個百分點。相比之下,東北地區則出現萎縮,一季度招聘量佔比爲15.3%,較2020年一季度下降1.1個百分點。

各地區新型靈活就業招聘量佔比變化

報告顯示,不同行業招聘職位中,新型靈活就業職位的比例不同。交通/運輸/物流/倉儲行業中,新型靈活就業招聘職位佔比高達44%,其次是文化/傳媒/娛樂/體育業,佔比爲27.7%。而新型靈活就業職位滲透率較低的行業是能源/礦產/環保、房地產/建築業、生產/加工/製造業,其佔比分別爲2.1%、2.8%和3.4%。

具體到職業方面,與互聯網緊密關聯的一些職業,如影視製作、配送理貨、新媒體運營和演藝人員/經紀人,新型靈活就業職位的滲透率均超過50%,最高達到79.4%。即對於這些職位,靈活就業爲主要就業形態。

                                    新型靈活就業職位比例最高的10類職業

在市場需求增長的同時,相比傳統職位,新型靈活就業職位工資的優勢也在逐漸凸顯。報告顯示,傳統就業職位中最常提供的工資水平爲6001-8000元,佔比爲24.8%,而在新型靈活就業職位中,最常提供的工資水平爲10001-15000元,佔比30.3%。

儘管工資層面存在一定優勢,但新型靈活就業提供的福利水平卻比傳統就業職位更低,且有擴大趨勢。

報告顯示,傳統就業職位的社保覆蓋率在2022年三季度之前基本上保持平穩,約爲65%;在2022年三季度之後略微下降,佔比約爲55%。相比之下,新型靈活就業職位的社保覆蓋率在2021年二季度之前基本保持在35%左右的水平,之後持續下降,2023年一季度佔比只有19%。

新型靈活就業職位和傳統就業職位的社保覆蓋率變化趨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