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北京商報

江湖猶在,俠士卻已失去當年的風采。作爲滬市銀行第一股,地處長三角的浦發銀行可謂佔盡天時地利,憑藉着對公業務,在股份制銀行江湖中,該行曾位居前三,業績一度與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不相上下。

而隨着該行加入零售業務的爭奪,“對公之王”光環漸退,業績更是逐漸失速。在而立之年,浦發銀行排名不進反退,在9家A股上市股份制銀行中,歸母淨利排名已位列倒數第三。就在淨利潤負增長超兩成的半年報披露僅一週後,浦發銀行迎來高管席位大換血式的變陣。曾深耕對公業務的新任董事長掌舵,能否帶領昔日的“對公王者”重拾風采?

高管團隊大“換血”

經歷一系列傳聞發酵後,9月8日,浦發銀行官宣了“將帥”變更的消息,因工作調動原因,董事長鄭楊、行長潘衛東雙雙請辭。接替人選同時浮出水面,曾在建設銀行任公司業務總監的張爲忠出任浦發銀行黨委書記,按照慣例,將接任浦發銀行董事長。在新任董事長任職前,浦發銀行經營管理工作由副行長劉以研主持。

早在官宣前,浦發銀行就已傳出人事變動消息。據媒體報道,9月7日下午浦發銀行召開行內會議宣佈了一系列人事調整:任命張爲忠爲浦發銀行黨委書記,擬任董事長,任命劉以研爲浦發銀行黨委副書記,任命上海市金融局原副局長趙萬兵爲浦發銀行黨委副書記,提名上海市國資委原副主任康傑爲浦發銀行副行長。如今均得以證實。

耐人尋味的是,高管團隊的換血式更迭,恰好就在該行半年報披露僅一週後,這一重磅變動也引發市場的諸多聯想……

8月30日,浦發銀行交出了一份營收淨利“雙降”的中期答卷,2023年上半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912.3億元,同比減少7.52%;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31.38億元,同比減少23.32%,在42家A股上市銀行半年報答卷中,創下淨利潤跌幅之“最”。

這也是繼2021、2022年後,浦發銀行營收淨利的再度下滑,2021年、2022年該行營收相繼減少2.75%、1.24%至1909.82億元、1886.22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下降9.12%、3.46%至530.03億元、511.71億元。

對於上半年業績表現不佳的原因,浦發銀行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從內外部兩方面進行了說明,“從外部因素來看,主要是受到資產重定價、市場利率下行、資本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從內部因素而言,公司仍處於業務結構調整的轉型期,主動壓縮了部分高收益業務,帶來了一定階段性收益缺口;同時客戶經營模式正在加快重塑,經營成效尚待顯現。此外,公司風險成本依舊較高,重點領域的風險防控壓力依舊較大,因此審慎性地加大了撥備計提”。

“對公之王”的落寞

浦發銀行曾是股份制銀行中的優等生,作爲最早登陸上交所的A股上市銀行,地處金融交易中心的上海,該行一度被視爲股份制銀行中的翹楚。

彼時,在股份制銀行的江湖中,招商銀行享有“零售之王”稱號,興業銀行被稱爲“同業之王”,浦發銀行則以對公業務見長,被稱爲“對公之王”。

回顧過往業績,浦發銀行一度可與招商銀行、興業銀行相媲美。三者命運的交匯點停在2017年,彼時,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總資產均在6萬億元,營收規模方面,浦發銀行居於股份制銀行第二位,淨利潤則不及興業銀行,位於股份制銀行陣營第三。

而浦發銀行成都分行造假案揭開了“對公之王”迷航序幕。2017年4月,正值浦發銀行新舊董事換屆之際,浦發銀行成都分行造假案爆發,爲掩蓋不良貸款,浦發銀行成都分行違規辦理信貸、同業、理財、信用證和保理等業務,向1493個空殼企業授信775億元,由此揭開了該分行長期“零不良”的繁榮假象。2018年初,監管重拳落下,浦發銀行成都分行領4.62億元罰款,成都分行原行長、2名副行長等人被處罰,相關涉案人員移送至司法機關,除此之外,浦發銀行總行涉事高管也被立案調查。

自此,成都分行所在的西部地區成爲浦發銀行業績報表中的虧損“釘子戶”,2017年西部地區營業利潤由盈轉虧,虧損額達117.49億元,直至2023年上半年仍處於虧損狀態,累計六年半的時間內,西部地區累計虧損超650億元,相當於要消耗對該行貢獻率最高的長三角地區近半數的營業利潤才能填補。

“浦發銀行曾是股份制銀行中的佼佼者,但是近年來資產規模和營收不斷被其他同業趕超。”資深金融政策監管專家周毅欽表示,“從2017年成都分行造假案曝光之後,浦發銀行近年來一直在不斷消減事件對經營的影響,但取得的效果一般,這也是董事長和行長兩人一起‘被換’的因素之一。”

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招商銀行、興業銀行逐漸與浦發銀行拉開差距,2018年末時,浦發銀行資產規模已較兩位“勁敵”落後超4000億元;與興業銀行相比,浦發銀行原有的營業收入規模優勢也有所消退,差距由286億元縮至132億元。與此同時,該行與興業銀行在淨利潤方面的差距亦在拉大,興業銀行由領先29億元增至47億元。

隨後幾年內,以零售見長的招商銀行推進零售戰略不斷升級,並由“輕型銀行”轉型至“價值銀行”,資產規模迅速擴張,2023年上半年,招商銀行已突破10萬億元大關;同期,興業銀行圍繞“商行+投行”戰略深化拓展,加大綠色貸款投放,資產規模逼近10萬億元,而浦發銀行則接近9萬億元,落差愈發顯現。

零售從狂飆到失速

成都分行775億元造假案,暴露出浦發銀行內控存在巨大漏洞,也一度成爲浦發銀行對公業務發展的掣肘。“對公之王”進入了“調結構、保收入、強管理、降風險”的階段。

彼時,中大型銀行押寶零售業務增長的潛力,紛紛走上零售轉型之路。作爲零售轉型先行者的招商銀行2017年時零售貸款利息收入近千億元,佔貸款利息收入的比重超58%,平安銀行同年個人貸款利息收入已超500億元,佔發放貸款利息收入的56%。作爲“對公之王”的浦發銀行也加入了零售業務之爭,試圖拓展新的增長點,2017年,浦發銀行零售貸款利息收入同比增速超過88%,公司貸款增速則略顯頹勢;次年零售貸款利息收入貢獻率與公司貸款近乎持平。

伴隨着零售轉型,浦發銀行信用卡、消費貸業務迅速膨脹。有“一卡走天下”美譽的“浦發AE白信用卡”紅極一時。僅2017年間,浦發銀行信用卡及透支貸款餘額大增56.61%,邁入4000億元大關;2018年,該行消費貸及其他貸款餘額邁入2000億元關口,年內增長近七成。

待2019年末,曾分管零售、科技業務的潘衛東接替行長職務時,浦發銀行零售貸款已超過公司貸款,成爲利息收入第一大來源。

調整結構轉型零售擴張曾被浦發銀行視爲維持2018年業績穩定的主要原因,可這也爲後續該行對公優勢下滑埋下隱患。“浦發銀行過去是靠對公業務崛起的,後來對公業務沒落,尤其是2020年以後,由於疫情影響,企業設立減速,浦發銀行的對公業務只有存量沒有增量,被迫向個貸轉型,但這方面,浦發銀行又競爭不過招商銀行等銀行。”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評價道。

2020年,該行零售貸款利息收入由加速漸趨放緩,隨後的兩年間,零售貸款利息收入呈現連續負增長。亦是在2020年,該行管理層重提對公業務定位。在當年4月的媒體溝通會上,浦發銀行時任副行長王新浩曾公開表示,公司業務方面,該行要重回股份制銀行貸款市場佔比第一、增量第一的地位。從長遠來看,浦發銀行要重塑對公客戶的生態,打造數字化經營的生態體系。

隨着行業競爭的逐漸激烈,同業之間的較量也越發膠着。2021、2022年,另一家以對公業務見長的中信銀行公司貸款利息收入早已邁入千億量級,而浦發銀行公司貸款利息收入仍在900億元區間徘徊。從公司貸款、貼現貸款的平均收益率方面,浦發銀行明顯低於前者。

從行業排名來看,在連續四年營收位於股份制銀行第二後,2020年浦發銀行被興業銀行趕超,隨後又被中信銀行奪取季軍寶座,退居第四。淨歸母淨利潤方面,2023年上半年超20%的負增長使得浦發銀行排名下滑,在9家A股上市股份制銀行中座次已跌至第七。

對公王者能否歸來

2023年正值浦發銀行而立之年,這家自1993年就建立的銀行在30年的發展進程中經歷了太多波折和起伏。

從2023年上半年業績來看,浦發銀行全年營收淨利或較難回正。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認爲,按照現有業績和市場情況,浦發銀行下半年及全年的業績表現預計都還是會延續此前負增長態勢。

不過,差生“成績單”的背後或也映射出浦發銀行以時間換空間的策略。有分析認爲,浦發銀行目前是通過降低資產擴張速度,放棄絕大多數有風險的項目,只用最低的收益率吸引最安全的客戶,此舉會導致其修復時間較長。

業績報告似乎也佐證了浦發銀行的求穩策略,2023年上半年末,浦發銀行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較年初“雙降”,不良貸款餘額爲743.02億元,較上年末減少3.17億元;不良貸款率1.49%,較上年末下降0.03個百分點。其中,企業貸款不良率較上年末的1.91%大幅下降至1.69%。浦發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公司將堅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力爭資產質量平穩可控”。

在經歷多年的修復和重塑後,新任管理層也被視爲浦發銀行逆風翻盤的錨點。即將擔任浦發銀行新“掌門”的張爲忠被寄予厚望,從履歷來看,張爲忠是一名有着建設銀行28年工作經驗的老“銀行人”,在調任浦發銀行之前,張爲忠曾相繼擔任建設銀行普惠金融事業部(小企業業務部)總經理、建設銀行公司業務總監。今年5月,他還曾以建設銀行公司業務總監身份,在北京證券交易所推出的“創新型中小企業成長之路——融資”專題培訓首場活動上發表致辭,表示將通過服務、產品、政策助力科技企業發展。

“經過連年的業績調整,浦發銀行存量風險從數據上看基本得到了控制”,廖鶴凱認爲,後續在新管理層帶領下浦發銀行有望深耕區域經濟,提升對公業務規模,進而提升其他業務板塊的盈利能力,預計到明年浦發銀行業績在新領導班子的帶領下會開始反彈。

周毅欽表示,從浦發銀行本身的稟賦優勢上來看,作爲背靠長三角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對公業務的資源是非常突出的。因此,由國有大行公司業務總監來擔任一把手領導,也是幫助浦發銀行重新回到對公賽道中來。

對於後續的戰略規劃,前述浦發銀行相關負責人透露,該行將持續深化客戶經營,調整業務結構,加強資產負債組合配置,加快向輕型化、集約化、數字化發展模式轉型,探索營收增長的新動能。同時,強化風險的主動防禦,加大清收,控制下遷,減少成本耗用。

“立足長三角,浦發銀行區域經濟預期成長空間依然良好,有良好的業務基礎和客戶基礎”,廖鶴凱指出,浦發銀行未來的發展前景廣闊,這本身就是其在同業中競爭的底氣。後續在新管理層帶領下浦發銀行有望深耕區域經濟,提升對公業務規模,進而提升其他業務板塊的盈利能力。

北京商報記者 李海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