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商报

中国中期(*ST中期,000996.SZ)筹划重组十余年,中国国际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际期货”)离A股又更近了一步。

上周,中国中期披露重组草案。上市公司拟向中期集团出售除中国中期持有国际期货的25.35%股份、中期时代100%股权及相关负债之外的全部资产和负债,并对国际期货实施吸收合并,同时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25亿元,主要用于开展期货创新业务、提升期货经纪业务服务能力等。本次交易中,国际期货整体估值为34.6亿元,增值率为117.74%。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近十几年来,中期集团一直在推进将国际期货注入中国中期这一上市平台,但多次筹划均未能成行。

而与其他同行相比,当前国际期货的资本规模相对薄弱,且以期货经纪业务为最主要利润来源,国际期货同时也面临收入结构单一的风险。

重组草案显示,2021年至2023年一季度,国际期货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58亿元、2.09亿元、4384.86万元,净利润7699.92万元、5829.28万元、1053.9万元。其中,由于境内期货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下降,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减少19.12%、24.3%。

上述报告期内,国际期货的风险管理业务收入合计989.69万元,占同期营收的比例仅为1.94%。

曾多次与中国中期重组

根据重组方案,中国中期拟向中期集团出售除中国中期持有国际期货的25.35%股份、中期时代100%股权及相关负债之外的全部资产和负债,中期集团以现金支付。资产出售完成后,中国中期除持有国际期货25.35%股份、中期时代100%股权及相关负债之外的全部业务、资产及负债、人员将由中期集团承接。

根据评估,上述除中国中期持有国际期货的25.35%股份、中期时代100%股权及相关负债之外的全部资产和负债的评估结果为-1283万元,各方确定交易价格为0元。

与此同时,中国中期拟向国际期货除上市公司以外的所有股东发行A股股票作为吸收合并对价,对国际期货实施吸收合并,中国中期持有的国际期货25.35%的股份将在本次吸收合并完成后予以注销。作为被吸并方,根据评估,国际期货整体估值为34.6亿元,增值率为117.74%。

此外,中国中期还拟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25亿元,其中12.5亿元用于开展期货创新业务,5亿元用于补充境外子公司资本金,4.5亿元用于提升期货经纪业务服务能力、促进转型升级,2亿元用于加大金融科技信息大数据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剩余1亿元用于其他运营资金。

本次交易完成后,不考虑配套融资情况下,中期集团持有中国中期53.97%的股权,考虑配套融资情况下,中期集团持有中国中期41.51%的股权,均仍为公司的控股股东。

事实上,近十几年来,中期集团一直在推进将国际期货注入中国中期这一上市平台。资料显示,国际期货的前身是中期期货。2010年,中期期货吸收合并国际期货经纪、中期嘉合之后更名为国际期货,中国中期由此成为国际期货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仅次于中期集团。

此后在2012年和2014年,中国中期两次筹划向中期集团购买期货资产但均以失败告终。2019年5月和2020年11月中国中期接连计划重组,目的都在于收购国际期货。

屡次筹划重组国际期货失败,中国中期的汽车服务主业经营能力一直较为低迷。自2018年以来,中国中期已连续五年半扣非净利润下滑。其中,2023年上半年,中国中期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仅有964.03万元、13.25万元、22.36万元。

而本次交易完成之后,中国中期将作为存续公司承继及承接国际期货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合同、人员及其一切权利与义务,存续公司的经营将战略转型为以期货为核心的金融业务。

境内期货交易所市场份额逐年下滑

作为一家老牌期货公司,国际期货是目前国内期货公司中综合实力较强的期货及金融衍生品交易服务提供商之一。经过历次吸收合并,当前国际期货形成了对全国地域的业务网点覆盖。

但与其他同行相比,国际期货的资本规模相对薄弱。根据中期协统计,截至2023年5月,国际期货净资本规模仅在行业中位列第50位。

不仅如此,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在当前金融混业将成为期货行业发展趋势的背景下,与国内券商系的期货公司相比,国际期货在开展与证券业务相结合的创新业务以及金融期货业务方面存在一定的竞争劣势。

目前,期货经纪业务仍为国际期货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尽管国际期货正在积极发展创新业务,经营效益逐步体现,但从各项主营业务的收入结构分析,国际期货目前主要收入来源仍为传统的期货经纪业务所产生的手续费收入和保证金利息收入。

重组草案显示,2021年至2023年一季度,国际期货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58亿元、2.09亿元、4384.86万元,净利润7699.92万元、5829.28万元、1053.9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765.69万元、4869.88万元、837.95万元。

上述报告期内,国际期货境内期货经纪业务收入(含期货及期权交易手续费净收入、交易所减收手续费净收入、境内保证金利息净收入)分别为2.16亿元、1.57亿元、2873.5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83.63%、75.45%、65.53%。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各报告期内,国际期货的风险管理业务收入分别为407.63万元、668.29万元、-86.23万元,合计989.69万元,占同期营收的比例仅为1.94%。

而以手续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在面对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交易佣金率逐渐下滑的情况下,国际期货的盈利能力受影响较大。2021年至2023年一季度,国际期货在境内期货交易所的代理成交金额分别为4.23亿元、3.13亿元、0.65亿元,市场份额分别为0.36%、0.29%、0.27%,境内期货经纪业务综合手续费率分别为万分之0.35、0.34、0.29,均呈下降趋势。

这也导致2022年国际期货的境内期货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同比减少29.09%,进而带动公司当期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减少19.12%、24.3%。

不过,按照中国中期和国际期货的重组计划,本次重组及配套资金募集完成之后,存续公司将加大投入,建立更加完善合理的营销网络布局,进一步加大经纪业务转型推进和提升力度,特别是推动经纪业务和互联网的融合,延长市场营销半径,为传统期货经纪业务的利润增长及市场规模扩张打下基础。

此外,配套融资将投入到存续公司的资产管理、投资咨询及风险管理等新业务当中,以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进一步提高存续公司盈利能力和竞争实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