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編輯 段煉    

近日,深圳一家長“突擊檢查”其孩子所在的光明區外國語學校的校外配餐公司的視頻和相關圖片引發熱議,視頻配文“泡在水池的凍雞腿”“廚房地板長滿青苔溼滑”,還配上一些現場查看到的食材和制餐點現場照片。

家長表示,現場查看發現不少食材是凍品,麪點也有預製的。還發現有器具發黴,肉散落在地

“各方面都比較差,工具上都有長黴”

學校:市監部門已介入調查

據四川觀察,學生家長丁女士表示,實際上是預約過去檢查,去配餐公司看到食品安全等各方面都比較差,工具上都有長黴

“之前小學生全部在喫預製菜,現在1到6年級都是家長送餐,大概有3千人左右吧”。丁女士說,因爲人數太多,都沒有地方坐了。

丁女士稱,家長扎堆給孩子送餐實屬無奈,希望能夠在食堂統一就餐。

9月20日,深圳市光明區外國語學校發佈情況通報稱,近日,一則該校家委會突擊檢查校外配餐公司情況的視頻引發網民關注。

9月19日上午,該校組織家委會代表到校外配餐公司檢查配餐情況,相關視頻在網上傳播。針對視頻中反映的制餐點食品加工製作相關情況,該公司屬地市監部門已介入調查,將依法依規予以處理

同時,該校積極與家委會和家長代表溝通,一方面督促該配餐公司落實整改,另一方面根據家長代表意見,正協商家委會啓動配餐企業的重新招標程序

通報提到,“食品安全無小事,我校將在有關部門指導下,堅持加強對校外配餐企業的監督管理,全力保障廣大師生飲食安全”。

預製菜進校園愁壞家長

有人辭職給娃送飯

近段時間,“預製菜進校園”一事就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多地家長在各大平臺上都表達了擔憂。

江西省贛州市蓉江新區的多名中小學生家長髮視頻吐槽,稱由於當地中央廚房供餐配送不及時、服務人員不足,開學第一天就出現了數百名孩子下午3點還沒喫午飯的情況,有的孩子喫了還拉肚子。目前贛州市蓉江新區已停止對全區幼兒園進行中央廚房配餐。

另據上觀新聞報道,從一些由家長髮布在社交媒體上的視頻中可以看到,由於家長不能進入校園,且校園中食堂關閉後沒有就餐的地方,學校門口擠滿了送餐的家長,不少學生只能在校門口蹲或站着,就着家長手中的餐盒快速喫午餐。

多名中小學生家長髮布視頻,抱怨當地給學生統一配送的午餐存在速度慢、質量差、口感不佳等問題。其中一位家長還在視頻中曬出午餐,稱孩子反饋餐食中的肉非常鹹,菜葉發黃,腐竹很酸,孩子根本喫不下。

視頻中可以看到,很多孩子並沒有喫完飯菜,餐盒內飯菜剩下了大半。

最近,對於中央廚房集中配餐的擔憂正在多地蔓延,家長們紛紛擔心學校的統一配餐含有預製菜,長期食用會對學生的健康不利。

有家長稱,預製菜可以喫但不適合所有人,在孩子飯菜上不應該節約時間和成本。有家長認爲,可以做預製菜,但是必須公開透明,讓大家監督,讓大家可以選擇。

一位來自無錫的家長對記者表示,她已因此事辭職,現在每天給孩子送飯,“我娃班裏就兩個送飯的,但是那些沒時間送飯的也堅決抵制”。

該家長稱,孩子學校是統一配送的半成品,葷菜是半成品,素菜洗好切好放塑料袋裝着,隔一天送去學校。對這種方式她明確反對,“做過飯的都知道這種肯定會變質的”。

“有的地方學校統一配送的食材都是新鮮食材,不是這種半成品,青菜是一顆一顆的,肉類也都是新鮮的,如果是那種我可以接受。”她表示。

食品安全專家:

安全但未必健康,面向學生應審慎

據上海電視臺報道,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厲曙光教授介紹,這兩年預製菜很火,之前網上直播間都在賣各種各樣的預製菜。只要符合相關法規標準,預製菜的安全性無需過度擔憂,但安全未必健康,未成年人屬於特殊羣體,他們的食品安全更是要有別於普通成年人,應當更爲審慎

厲曙光教授表示,預製菜進入校園以後,多方面問題均會影響到其安全性,比如,從原料的選擇到洗淨切配,還有運輸等問題,需要引起關注,加強監管。此外,預製菜進學校後,食品包裝材料也是需要認真對待的一個環節。

據中國新聞週刊,廣東碧桂園實驗學校校長陳錢林表示,他反對預製菜進入校園。他認爲,預製菜是一個新事物,對人的健康影響尚未得知,“絕對不能在孩子們身上做實驗”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爲,對於未成年學生而言,他們的飲食安全直接關係到身體發育和健康,因此,在引入預製菜之前需要進行科學論證和評估,檢測是否符合學生營養要求。如果不能解決這些問題,草率地引入校園必然會遭到學生家長的反對。

而在《新聞1+1》節目中,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副祕書長居上接受採訪時也表示:中小學生首先是消費者,享有同等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其次,中小學生是未成年人,是特殊的消費者,所以他們的法定代理人——家長應該瞭解和知曉學校提供的菜品情況。如果學校食堂全部採用外供的預製菜,那麼家長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也被剝奪了。在這個問題上,學校應當和家委會或者家長進行充分溝通,包括供應商的選擇等,來保障孩子能夠喫到健康的、安全的食品。

新華社:關切在“預”,解決在“制”

據新華社,9月21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爲《“預製菜進校園”:關切在“預”,解決在“制”》的評論。

孩子的飲食安全,是家長極爲牽掛的事。最近,預製菜進校園引發了網上熱議。

與現做菜相比,“提前做好的”預製菜容易引起家長擔心:飯菜是否安全,營養是不是豐富……還有口味欠佳——這是消費者的普遍認知,不過鮮有商家承認。

近年來,預製菜越來越走俏,是因其省時省力,節省成本,可以快速爲大批消費者提供服務。國家發改委發佈的《關於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也提出,挖掘預製菜市場潛力,加快推進預製菜基地建設。全國範圍來看,預製菜市場擴容迅速。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預製菜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全國現存預製菜相關企業超過6萬家。

學校是培育下一代的特殊場所,學生的身心健康與安全永遠應放在第一位預製菜進校園恰需引起各方面的三思。一位校長道出了家長的心聲:預製菜是一個新事物,事關下一代身體健康,進校園應慎之又慎

回應這一社會關切,應建立一套讓學生喫得明白、喫得放心的規範,保障家長和學生的知情權、選擇權和監督權

首先,預製菜進校園要有“高門檻”。與一般餐飲機構不同,校園食堂面對的羣體主要是未成年人,正值身體及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對食品安全和營養的要求更高一些。相關管理部門應制定更爲嚴格的准入門檻,對於擬進入校園的企業及產品,也應就其營養成分、保質期等做好詳盡的檢測釋疑工作,守好進校園的第一道門。

其次,預製菜進校園還得過“審議關”。學校不是“一言堂”,不能由少數校領導私下拍板。無論是讓學生投票,還是讓家長委員會參與協商,這項決定須經由利益相關方的共同商議,方可施行。

其三,預製菜之外更需留有“選擇權”。多元化的食品供給是幸福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作爲消費者,學生及家長也應該有知情權。學校在引入預製菜的校園窗口,應當以標識或其他形式對前來用餐的師生予以告知;還應留有“新鮮窗口”,讓孩子們有更多選擇

最重要的是,拍板的人要有“同理心”。學校的管理者也好,供應商也罷,要將心比心,在食品安全這件大事上,給予孩子們全方位的呵護。

編輯|段煉 杜恆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