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秦燕玲

今年以來,在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下,外貿進出口持續承壓。不過,無論是市場流向還是商品結構,都指向外貿進出口的增長韌性,最新數據也呈現出積極變化。證券時報記者梳理發現,保存量、拓增量或已成爲當前穩外貿的重要思路。此外,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持續快速發展,也將爲下階段穩外貿提供新動能和新看點。

外貿邊際回暖明顯

今年以來,外需疲軟成爲多國外貿增長掣肘。8月韓國出口連續第11個月同比下滑;經濟結構以出口爲主的越南8月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7.9%至609.2億美元;新加坡7月非石油本地產品出口同比下跌20.2%,連續第10個月萎縮;馬來西亞7月出口同比下降13.1%至250億美元。

按美元計價,我國今年前8個月進出口總值爲3.89萬億美元,下降6.5%。其中,出口2.22萬億美元,下降5.6%;進口1.67萬億美元,下降7.6%;貿易順差5534億美元,擴大0.8%。

“看待外貿形勢,既要看當前的‘形’,也要看長遠的‘勢’;既要看規模的‘穩’,也要看結構的‘優’。”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近日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面對全球經貿增長乏力的發展大環境,我國外貿受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疊加影響,持續承壓。

何亞東指出,面對風險挑戰,外貿企業迎難而上,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穩外貿政策不斷加力提效,堵點難點加快疏通;優勢產品競爭力增強,持續貢獻出口增量。外貿數據已經出現積極變化:8月進出口增速掉頭向上,跌幅收窄,呈現邊際回暖趨勢。

“世界外貿看中國,中國外貿看廣東”,最新數據顯示,作爲外貿第一大省,廣東8月進出口實現雙位數增長,達到10.2%,其中,出口增長14.6%至4996.6億元。今年前8個月,廣東外貿增幅已實現扭負轉正,進出口、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進出口5.29萬億元,同比增長0.2%;出口3.49萬億元,增長4.3%。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叢亮9月20日指出,經濟大省勇挑大樑,爲推動經濟回升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高端產業韌性凸顯

數字、服務提供新動能

今年以來,儘管外貿進出口在總量增長上持續承壓,但結構上中高端產業供應鏈仍保持了較強韌性。尤其是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爲代表的“新三樣”產品,儼然成爲我國外貿出口的新名片。

據中汽協統計,前8個月,我國汽車出口294萬輛,同比增長61.9%。其中,新能源汽車累計出口72.7萬輛,同比增長110%。

“上半年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增長61.6%,體現了我國出口產品追隨新經濟的發展趨勢,體現出與時俱進的特徵。這就可以解釋爲何我國加工貿易出口的佔比不斷下降,而出口在全球份額卻不斷提升的原因。”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稱。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徐奇淵撰文指出,2018年中美貿易衝突爆發以來,中國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產業鏈外移,全球範圍內初步形成了新的產業分工格局。

“對於中國而言,關鍵在於做好自己的事情、加快國內產業升級,要使國內產業升級的程度快於產業遷出的速度,從而使中國與其他中間緩衝地帶的發展中國家形成錯位競爭、良性競爭的互利共贏關係。”徐奇淵表示。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日前提到,疫後需求結構從商品轉向服務是出口較弱的原因之一,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也提出類似觀點,他認爲全球總需求依然趨於下行,歐美消費韌性主要體現在服務消費而非商品消費。

“數字貿易與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共同成爲貿易強國的三大支柱。”何亞東在9月7日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因此,能否抓住服務消費的需求韌性,也是未來保持外貿穩定的看點之一。

根據《服務貿易藍皮書:中國國際服務貿易發展報告(2023)》,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額由2016年43947.0億元增長至2022年59801.9億元,年均增長率爲5.27%。

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7月,我國服務貿易繼續保持增長態勢,進出口總額36669.1億元,同比增長8.1%,較同期貨物進出口增速快了7.7個百分點。

除此之外,數字貿易正在對貿易模式、貿易對象、貿易結構、貿易格局產生深遠影響。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所長辛勇飛認爲,數字貿易成爲全球數字經濟開放與合作的重要紐帶,併爲新一輪經濟全球化注入強勁動能。

何亞東指出,當前商務部正在多措並舉推動商務領域數字化發展,其中就包括大力發展數字貿易。何亞東表示,未來商務部將推動出臺促進數字貿易改革創新發展的政策措施,做強做優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推進成立商務部數字貿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加強數字貿易國際合作。

拓增量、保存量

光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高瑞東認爲,未來出口的韌性重點關注兩點:一是我國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的增量空間大,後續經貿合作會持續加深;二是在對美出口難以實質性緩和的假設背景下,對歐出口能否止跌企穩是關鍵。

當前政府層面的發力方向對這一判斷有所印證。證券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從4月1日至9月20日,商務部領導參與的81次對外活動中,涉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頻次最高,達到40次;歐盟國家次之,達到24次。

在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活動中,不乏簽署自貿協定這樣的重要內容。

申萬宏源證券高級宏觀分析師屠強等人認爲,未來十年有一定可能是新興經濟體爲了對抗發達國家需求降溫、擺脫出口依賴模式,而集中轉向擴投資穩內需的階段,因而潛在的外貿需求是巨大的。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1~8月,我國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合計進出口12.62萬億元,增長3.6%,其中,出口7.01萬億元,增長9.4%。“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佔整體進出口總值的比重已經達到46.6%,出口所佔的比例則達到45.31%。

事實上,在商務部官員的對外活動中,不論是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還是對歐盟、美國等發達經濟體,“合作”始終是其強調的關鍵詞。

另外,記者注意到,在對歐盟的活動中,德國和法國成爲最主要的涉及國家,商務部官員會見了包括大衆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貝瑞德、空中客車公司首席執行官傅裏等重要跨國公司負責人,以及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哈貝克、法國外交部外貿部長級代表貝什特等政界人士。

以美元計價,今年前8個月,我國對歐盟出口金額累計同比下降10.5%。高瑞東指出,我國對歐盟出口下滑的主因在於2023年以來歐盟需求快速轉弱。但是,從份額角度來看,今年上半年,歐盟自我國進口份額僅由2022年的20.9%小幅下滑至20.3%,仍高於2018~2019年期間的平均水平。

此外,政府高層的相關接觸也將進一步加強。商務部最新消息顯示,經中歐雙方商定,第十次中歐經貿高層對話將於9月25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歐經貿高層對話中方牽頭人何立峯與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對話歐方牽頭人東布羅夫斯基斯將共同主持對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