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舒曉婷 北京報道

“近20年,中國一直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經合組織全球合作副主任卡里姆·戴豪(Karim Dahou)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新冠疫情暴發前,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三分之一,貢獻率接近40%。近日,經合組織預測中國2023年增長率爲5.1%。

“這雖然沒有金融危機後的復甦形勢好,但還是不錯的。”戴豪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中國的經濟增長存在一些障礙,如果生產力、房地產行業等方面的困難得到解決,可能會改善中國經濟的長期前景,並使全球從中國更強勁的增長中受益。

9月21日,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15週年系列主場活動之“第九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在北京舉行。戴豪在會上指出,由於房地產行業重組、消費增長乏力、地方政府預算壓力等因素,中國經濟復甦受到影響。

爲推動中國經濟實現更有活力的增長並助力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戴豪認爲可以從三方面着力:一是提升生產率。中國私營部門的生產率高於公共部門,投資回報率也更高,對GDP的貢獻度大。改善資源分配,確保國有部門和私營部門實現良好、公平的競爭,這非常重要。二是注重刺激消費。從投資主導轉向更多依靠國內消費。三是推動淨零轉型,實現“雙碳”目標。這需要付出相當大的努力,需要真正雄心勃勃的國內改革議程,也需要在氣候問題上加強國際合作和對話。

戴豪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經合組織和中國在氣候變化相關政策方面有很多合作,在脫碳方面也有合作。

他強調,中國的碳排放量佔全球的32%左右,是助力全球經濟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的關鍵。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部署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在太陽能行業價值鏈各環節佔據主導地位,在風能方面發展領先,在全球電動汽車電池領域佔據主要市場份額。

他說:“經合組織期待加強與中國在氣候和淨零排放轉型方面的合作。”

(作者:舒曉婷 編輯:和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