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隨着己二腈生產的國產化和規模化,光伏、半導體、新能源等產業升級和需求迭代,新的增量市場正在產生。”在9月21日蘇州舉行的第三屆己二腈-尼龍66技術和市場論壇上,《中國化工報》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勇指出,“三五年後,全球己二腈應用單一的市場格局或將因爲中國而改變。”

據悉,截至2023年9月20日,中國己二腈生產企業數量已達6家,現有產能83.03萬噸/年,擬建產能高達436.7萬噸/年。對此,上海潔達尼龍材料有限公司市場顧問朱偉濱認爲,己二腈作爲尼龍66的上游,其快速擴張的產能將對中游的己二胺及其聚合物、下游的尼龍66帶來難以消化的壓力,使尼龍66的市場格局陷入“前大後小”的瓶頸。

“開發下游渠道的形勢已經十分緊迫。”朱偉濱提出,在新的下游需求未發展起來之前,重拾尼龍66民用紡絲市場,開發民用紡絲切片是一種解困之道。尼龍66FDY、FDY倍捻絲、DTY、ATY等可直接用於民用織造,尤其適用於蕾絲花邊等特殊工藝,同時相較尼龍6具有更強的回彈性、親水性、色牢度等織物性能表現。他強調,尼龍66民用紡絲切片聚合工藝技術的突破是發展民用紡絲切片市場的關鍵。

開發尼龍66民用市場的倡議也得到了企業的響應。揚農集團科創中心創新管理部總經理王根林介紹了該公司自主研發的己內酰胺法制己二胺技術,在催化劑作用下己內酰胺與氨氣經一步法氣相氨化脫水反應直接製備中間體氨基己腈,大幅縮短工藝流程,且產品純度高,可有效降低高質量己二胺的成本,遏制國際寡頭壟斷導致的過高價格,提高下游產品尼龍66在民用市場的價格競爭力。

現階段,國內尼龍66產品結構以工程塑料和工業絲爲主,民用絲佔比不足20%。隨着己二胺國產化技術的成熟,國內尼龍66也迎來投建高峯,擬建產能700多萬噸/年。揚州惠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張躍勝表示:“隨着未來尼龍66價格的下降,民用絲必將成爲其重點發展的市場,替代部分滌綸和尼龍6。國外市場尼龍66消費量約爲尼龍6的60%,而國內僅約20%,尚有較大的市場提升空間。”

當前,我國90%的己二腈都用於生產尼龍66,剩餘10%的新市場急需開拓。化工孵化平臺負責人表示:“己二腈的下游有四甲基己二胺、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HDI)、己二胺四甲叉磷酸等產品,其中HDI存量市場有增長機會。此外,尼龍66民用絲與工程塑料不同,它有機會通過優異的性能與品牌的塑造,切割出一個新的服裝增量市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