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圓滿收官之後,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正在密集部署中。

日前國務院國資委召開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專題推進會,就各地方、各中央企業抓好實施方案和工作臺賬落實落地,更大力度推動深化提升行動開好局、起好步作出工作部署。隨後《求是》雜誌刊發國務院國資委黨委署名文章《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本輪改革的重點任務也隨之公佈。

會議強調,在新一輪改革開局起步的關鍵階段,要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要區分功能使命性任務和體制機制性任務的不同特點。要全面落實避免遺漏,突出重點凸顯自身特色。要更加註重分類改革,鼓勵精準化差異化個性化改革探索。在考覈評估上也將重點考慮改革“增量”,對“增量”大的給予鼓勵,對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及時督促提醒。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王宏志在推進會上表示,2023年只剩一個季度的時間,各單位要逐條逐項梳理應當在2023年底前啓動或完成的任務舉措,倒排工期、跑表計時,確保響鈴交卷。目前一些地方和企業的實施方案和臺賬尚未正式上報,工作相對滯後,個別地方和企業對新一輪改革的思考不深,改革舉措不夠實、難落地,方案和臺賬質量有待提高。相關單位要高度重視這些問題,切實改進提升,確保高起點、高質量開局起步。

更加註重分類改革

經過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各地方、各中央企業改革發展總體水平顯著躍升,但因基礎不同、條件差異,地區和企業之間的差距更加明顯。這一輪改革要注重考慮這一實際,在統籌謀劃、整體推進的同時,因地制宜、因企制宜,不搞一刀切。

國資委明確,新一輪改革方案內容系統豐富,既要全面落實,也要突出各地方、各中央企業的特色,要全面覆蓋“無死角”,突出重點“有靈魂”。同時,要更加註重分類改革,鼓勵精準化、差異化、個性化改革探索。

清華大學中國現代國有企業研究院研究總監周麗莎表示,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方案的提出,表明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從謀劃走向推動落實。同時國資委首次公開發表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行動的行動綱領,本輪改革的重點任務和行動指南也正式亮相。

王宏志表示,要分類分層分區域壓茬推進。關於分層,企業要注重集團公司和子企業不同層面的改革,地方要推動地市級國資國企改革,既要注意不同層級的差別,又要確保逐級落實、打通“最後一公里”。對於關係到企業活力效率方面的改革任務,要加大穿透力度,有效解決“上熱中溫下冷”的問題。

在精準化差異化個性化上,王宏志舉例說,如集團公司授權放權與子企業董事會行權要精準銜接,需要差異化甚至是個性化操作,促使企業更好適應市場變化。再比如,混合所有制企業如何更好發揮積極股東作用,也需要更加精準靈活地深入探索。

“全面覆蓋不是平均用力,更不能簡單照搬,必須抓住重點,集中攻堅。各地方、各中央企業都要考慮,國家賦予本地區、本企業最主要的功能使命是什麼?自身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如何鍛長板滿足國之所需?最大的劣勢是什麼,如何補短板迎頭趕上?各單位領導班子要對這些重大問題心中有數、手中有策,並在方案和臺賬中突出體現出來,使方案和臺賬更加立體、更有靈魂、更有特色。”王宏志說。

強化核心功能使命擔當

王宏志提到,新一輪改革是適應新徵程新形勢變化採取的重大舉措,要因時因勢把握其特點,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一是更加註重突出做強做專,二是強化核心功能使命擔當,三是積極踐行三個屬性統一 ,即更好實現經濟屬性、政治屬性、社會屬性的有機統一 。

“功能使命性任務是這一輪改革的最大亮點。國有企業就是要急國之所急、應國之所 需,盡己所能、服務國家戰略,更好發揮戰略支撐作用。”王宏志說。

周麗莎分析,新一輪改革的鮮明導向就是要突出做強做專,絕不盲目求大。重點落實“國之所需”、“強化核心功能使命擔當”。把握“增強核心功能”改革舉措,重點要找準定位、發揮優勢、擔當作爲。切實履行戰略安全、產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等功能,更好實現經濟屬性、政治屬性、社會屬性的有機統一。

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要區分功能使命性任務和體制機制性任務的不同特點,採用不同路徑方法。功能使命性任務與體制機制性任務,因其投入不同、目標不同、風險不同等,在企業改革發展中的作用和效果也不相同,要有區別地對待。

王宏志表示,對於功能使命性任務,重點要找準定位、發揮優勢、擔當作爲。功能使命性任務是國有企業作爲大國重器、強國基石的體現。比如,關於發展戰新產業和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具體某個單位承擔什麼任務,要根據自身技術優勢和稟賦條件,選擇好突破口。這就要求對本行業、本領域的情況掌握準確,找準自身定位,加快探索形成符合本地區、本企業實際的戰新業務發展和科技創新模式。

而對於體制機制性任務,重點是更廣更深落實、形神兼備。王宏志稱,通過上一個三年行動,大部分體制機制性任務已經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下一步關鍵是要在擴大覆蓋面、提升質量效果上下功夫。比如,截至去年年底,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已覆蓋8.4萬戶國有企業22萬餘人,但一些企業目標挑戰性不足、剛性兌現不夠。下一步,要向更加精準化和剛性兌現去深化,並參照這個邏輯在更大範圍落實國有企業各級管理人員的經營管理責任。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