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儒風君

 

剛剛過完十一假期,馬上迎來了寒露節氣。

深秋露重,寒意漸濃,順時養生才能事半功倍。

最容易耗散陽氣的15天,做好養生功課,這個秋冬不生病。

1

三宜三忌

  • 氣血:宜收不宜散

寒露節氣,單從字面上看,就能感受到一股涼意。

一個“寒”字,預示了天氣將由涼爽向寒冷過渡。

古人將寒露節氣,作爲天氣變冷的節點。

寒露養生重在“收”,不要讓氣血繼續發散。

再發散就會過度,消耗人體的能量,反而讓身體更虛弱。

需要注意適當減少運動量,避免喫發散性質的食物。

大汗淋漓、嗜食辛辣,這類行爲都是有害而無益的。

  • 飲食:宜潤不宜燥

深秋時節,我們早上起牀後,經常覺得口乾、口苦。

皮膚也常乾燥、起皮,嚴重者甚至會流鼻血。

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字——燥!

中醫認爲,燥邪最傷的就是人體的津液。

陰液耗傷日久,失去濡潤滋養,容易造成肺、脾、腎三髒的陰虛。

秋天養肺,也能同時兼顧脾臟和腎臟。

中醫講究五色入五臟,白色食物多有潤肺之功效。

可以喝些山藥薏仁粥,山藥能同補肺、脾、腎三髒之陰,給體虛的人扶助正氣。

再配合健脾利溼的薏苡仁,把身體內的垃圾溼濁清出去,纔會補得更到位。

這道粥的材料很常見,功能卻十分強大。

既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防治咽乾口燥等症。 

  • 睡覺:宜早不宜晚

寒露節氣,是“陰氣長,陽氣收”的時節。

早睡可順應陽氣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

長期熬夜的人,臉上掛着大大的黑眼圈,頭髮也日漸稀疏。

白天沒精神,晚上睡不着,其實就是腎氣不足的表現。

熬夜虛耗腎陰,陰不足以斂陽,陽氣就會化爲邪火,擾動心神。

需注意調節生活節奏,防止過度疲勞和熬夜。

3

三祕訣

  • 揉足三里,健脾胃

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前外側突起的髕骨下方凹陷處,是胃經的合穴。

中醫把胃經稱爲“長壽經”,更把足三里穴,視爲人體保健的第一大穴。

脾胃虛弱的人,可以每天堅持按揉足三里穴1分鐘。

按揉時小腿略向前伸,食指放在足三里穴上。

中指壓在食指上,兩指一併用力,找準穴位反覆摩擦。

只要持之以恆,可健身防病,益壽延年,延緩衰老。

  • 練彈指功,不怕冷

很多朋友體內陽氣不足,天一降溫就手腳冰涼。

寒露之後練練“彈指功”,有助於促進手部血液循環,讓這些狀況得到明顯的改善。

方法很簡單,只需用雙手的拇指,分別依次扣住各手的其他手指,反覆彈出即可。

我們的手上有6條經脈循行,與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溝通。

這些筋脈上,有99個穴位,可以反映全身五臟六腑的健康狀況。

特別是中指指尖,爲心包經的起點,可以說是心臟的保護牆。

練好彈指功,最大的優勢就是隨時隨地鍛鍊身體。

只要我們想,所有雙手空下來的時間,都可以是健身時間。

  • 睡前泡腳,舒經絡

俗話說: “寒從腳下起。”

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最少,抵禦寒冷能力最差。

古人養生,講究“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腳”。

因爲腳底一旦受寒,會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更容易感冒。

寒露節氣,白天足部的保暖,只要穿上襪子就可以了。

每晚睡前堅持泡腳,時長15分鐘,可以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

體虛怕冷的人,可以加些花椒、生薑、艾草等性溫的草藥。

只要腳不冷了,身體也會跟着暖起來。
文末點亮在看,鼓勵下儒風君


3秒加星標,儒風大家搶先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