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旭    

10月10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 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的意見》《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行動方案》和《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

會議強調,推動專利轉化運用,充分挖掘專利價值,大力發展專利密集型產業,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項戰略任務。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創新發展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張赤東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專利密集型產業有兩個基礎特徵,一個是知識密集型,另一個是研發密集型。“高質量發展要求我們的產業類型能夠創造出更多的增加值和回報,而專利密集型產業更加聚焦高技術和戰略新興產業,這也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點發力區域。”

打通專利轉化運用堵點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從提升專利成果質量和加強政策激勵兩方面發力,更加註重從現實需求中凝練科研問題並進行攻關,建立健全有利於專利成果轉化運用的制度安排和激勵政策,着力打通專利轉化運用的關鍵堵點,進一步優化市場服務、培育良好生態,加快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我國是專利大國,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公佈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爲368.3萬件,同比增長20.4%,其中,維持超過10年的有效發明專利達到55.9萬件,佔比15.2%,較去年同期提高1.6個百分點。

國家知識產權局戰略規劃司司長葛樹在國新辦發佈會上曾表示,近年來,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成長性高、創新能力強,爲實體經濟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2021年,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爲14.3萬億元,同比增長17.9%。

張赤東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去我們的專利立項,它的方向可能不完全是奔着應用去的,比如可能是用來完成項目結題,這種類型就比較難形成有價值的專利,難以真正產生實際的應用價值。“就如國務院常務會議所強調的,要在現實需求中凝練科研問題並進行攻關,而不是僅僅憑專家的意見來,我認爲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思維轉變。”

值得關注的是,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公佈的數據,截至2021年,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12.44%。

截至2023年6月底,我國擁有有效發明專利的企業達38.5萬家,較去年同期增加6萬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擁有180.4萬件,同比增長23.3%,高於國內平均增速2.9個百分點。

發展老年助餐服務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發展老年助餐服務是重要民生工程,是支持居家社區養老、增進老年人福祉的重要舉措。要把發展老年助餐服務作爲爲民辦實事重要內容,緊密結合各地實際,積極穩妥、因地制宜發展老年助餐服務,採取傾斜性措施支持農村地區擴大服務供給。各相關部門要密切協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確保取得實效。

會議強調,社會救助是社會保障體系中兜底性、基礎性的制度安排。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更加精準、及時、有效做好社會救助工作,加快形成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社會救助格局,把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織得更密、扎得更牢。

會議指出,要進一步壓實各級政府主體責任,切實做好受災等困難羣衆兜底保障,按時足額髮放各類救助金、保障金,保障好睏難羣衆的基本生活,確保安全溫暖過冬。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4月,財政部印發《關於做好2023年政府購買服務改革重點工作的通知》指出,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創新農業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和實現方式,圍繞具有較強公益性,對農民增收、鄉村產業發展和鄉村治理帶動能力強的服務領域,實施重點購買幫扶。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開展農技推廣、農業農村人才培訓、民俗文化活動等,帶動鄉村產業發展。支持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促進農業經營增效。

此外,今年5月,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向社會公開發布,同時公開發布國家基本養老服務清單。

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司長俞建良曾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民政部門以出臺實施方案、發佈本地區基本養老服務清單爲重點,督促指導各地加快工作節奏,做好省級層面基本養老服務制度設計。目前,多數省份都已經出臺了實施方案,其餘省份也都在陸續發佈中。一些地方還結合當地實際,因地制宜在基本養老服務清單項目內容和標準方面做“加法”,不斷實現突破和創新。

相關文章